小班幼儿开展自主性表演活动的实践探讨

2019-11-19 02:25王小婷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表演游戏自主性教学实践

摘  要:本研究以表演区为载体,观察和记录幼儿在表演区中自主性的表现情况,探究影响幼儿发挥自主性的因素,最终通过游戏的三个阶段来提升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前创设了自主化的游戏情境、提供自主化的游戏材料,游戏中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游戏后总结经验。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树立了正确的理念,能够正确地看待游戏中师幼关系,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关键词:自主性;表演游戏;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王小婷,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东湖街道中心幼儿园教师。(浙江 杭州 311100)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4-0112-03

研究表明,经常开展表演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的再造性想象得到发挥,开朗、自信、合作的品质得到发展,表演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教师对于如何提升幼儿的自主性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介入,教师往往缺乏相应的观察就介入到游戏中去,而这样的介入往往是无效或者负效的;其次教师不恰当的指导语言和指导形式也影响着幼儿发挥自主性;此外,单一而表面化的评价方式,对于提升幼儿的自主性帮助不大。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体现更多的自主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活动前的准备

1.创设自主化的游戏情境。在活动前,我们创设了游戏情境,包括游戏空间、人数、规则、时间等。

(1)游戏空间与游戏人数。游戏空间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区域中的幼儿进行游戏,如果空间太小,就会造成拥挤的感觉,引发幼儿争抢玩具,空间太大也不利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表演区是一个相对吵闹的区域,如果與安静的区域设置在一起,就会相互影响。因此,我们将表演区设置在开阔的走廊,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的需要,而且避开了相对安静的区域。在区域人数的选择上,我们根据空间的大小制作了六个进区的牌子,每次安排不多于六名幼儿进区活动。

(2)游戏规则。在对游戏规则的制订中,首先我们和幼儿讨论并商定了表演区的规则。幼儿在表演区中需要遵守以下规则:挂上区域牌、爱护表演区的物品、认真表演、及时整理。我们运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幼儿讨论的结果用图片表现出来,让他们根据图片的提示理解进区要注意的事项。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加清楚表演区的玩法,我们还进行了一次讨论,讨论出表演区的流程是:挂上区域牌,选择喜欢的表演,进行表演游戏,及时整理物品。特别规定了在没有多余区域牌的情况下,有幼儿想进区玩时就必须耐心地在外面等待。

(3)游戏时间。小班幼儿的游戏时间较长,特别是在表演区中幼儿的游戏兴致较高。我们设定的游戏时间为30分钟,让幼儿能够充分地准备游戏道具、进行游戏以及整理物品。部分幼儿在选择游戏道具时会花费较多的时间,等到游戏时间结束了他们还是不肯停下来,对此我们会进行提示,与他们达成约定,时间到了就马上整理,不能拖拖拉拉。

2.提供自主化的游戏材料。提供表演区的材料时,我们主要考虑两个方面:方便幼儿取用和表演。首先,材料必须摆放在幼儿够得到的范围,尽量整齐有序,一目了然;其次,还要留出表演空间,要保证幼儿可以随意移动。

(1)便于穿脱的游戏服装。为了便于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我们发动家长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服装,并将这些服装投放在表演区后,幼儿的表演兴趣得到了极大地激发。但是,有的服装过于复杂,不便于幼儿自己穿脱;有的服装不符合季节的特点,过于厚重;还有的服装存在安全隐患。我们选择合适的服装将其有序地挂在墙壁上,供幼儿挑选。由于班里的女孩子较多,给她们准备了多种同类的小饰品,方便取用。

(2)操作简单的音乐器材。小班幼儿喜欢欢快的节奏,以及敲敲打打发出的声音。在表演区中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奥尔夫的乐器组合。幼儿很享受敲敲打打的过程,由于平时较少接触这类打击乐器,幼儿通常会没有旋律地敲打,发出的声音不仅缺少节奏感还有一点刺耳。我们和幼儿达成共识,不能在表演区中乱敲乱打,如果声音太大打扰到别人时,就必须停下来。为了让幼儿有节奏感,我们和幼儿一起玩一些简单的律动游戏,加入了一些简单的节奏形式:xx x ︳xx x,xx xx ︳xx x,让幼儿看着图谱一边唱歌,一边轻轻地敲打乐器来为歌曲进行伴奏。不对节奏做特别的要求,只要幼儿享受玩乐器的过程即可。

(3)其他材料。我们还鼓励幼儿表演自己熟悉的歌曲或故事。如幼儿近期看过的动画片、故事、歌曲等都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加入到表演游戏中来。

二、在活动中提升幼儿的自主性

1.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案例一【尊重孩子的决定】:

佳佳在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她穿着小蝴蝶的服装,模仿着蝴蝶四处飞舞。突然她被旁边敲打乐器发出的声音吸引住了,她拿了一个沙锤敲了起来,又将里面的每一个乐器都敲了一遍。之后她又开始对自己的服装充满兴趣,她脱下小蝴蝶的翅膀,左比右比一番之后,又将另一套蝴蝶的服装穿在了身上,然后和旁边的小朋友开始讨论自己见过的蝴蝶。

幼儿在表演区中不是非常专注于自己的角色表演,但对区域中的物品及自己的角色充满好奇心。通过对乐器的敲打,她发现每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尊重幼儿的选择,让她积极地与区域材料进行互动,在探索材料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物品的玩法,然后进一步探索新的玩法。

2.提升幼儿的表演能力。小班幼儿在故事表演中只能进行简单地模仿,如果不对其进行引导,那么他们的经验就得不到拓展。因此,我们对故事情节进行了挖掘,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动画片,希望能够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当皇后问魔镜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的时候,孩子纷纷模仿起来,而且眼神和语气都非常生动。我们将电影中的图片截选下来,放在表演区中,幼儿可以根据图片的提示来进行表演,提升幼儿的表演能力。

3.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自发地进行活动。案例二【仙女棒引发的故事】:

露露在表演区中拿着一个有蝴蝶的小棒子挥来挥去,她一会儿点衣服,一会儿点凳子,一会儿对着旁边的小朋友点点点。以下是笔者和她一段对话的摘录。

师:露露,你在表演什么?

幼:小仙女啊!

师:你拿着什么东西?

幼:这是一个仙女棒。我家里也有一个仙女棒,是妈妈给我买的。

师:你的仙女棒有魔法吗?你变出了什么?

幼:老师我来给你变:小魔仙变!一个娃娃,漂亮的娃娃。我有很多娃娃,我喜欢粉色的。我的娃娃也是妈妈给我买的,我们去一个公园里玩……

露露拿着仙女棒不断地点点点,好像是没有目的活动。只要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就能让幼儿滔滔不绝地说话。仙女棒不一定只能用来表演,幼儿看到仙女棒之后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并开始展开自由的想象,说出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故事来。这种自发性的想象活动也是自主的一种表现,我们要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地表达。

4.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在表演区,经常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教师介入解决,但是我们鼓励幼儿积极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会主动地思考并且与他人进行积极互动,还会越来越关注自己身边的问题而不是独自玩儿游戏。

三、活动结束后总结幼儿的自主性表现

游戏的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回忆游戏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还能帮助他们总结、扩展新的游戏经验,幼儿的自主性经验在评价中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小班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有限,需要教师提醒。为此我们设计了几个关键性的提问:“你在表演区中进行了什么表演?你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在评价他人时,我们也有几个关键的问题:“你在表演区中观看了谁的表演?你觉得别人的表演好在哪里?哪些是你之前没有玩过的?”

2.图片与视频相结合。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提示,还不足以激发幼儿想说的兴趣。因此,我们还将幼儿活动的情形以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当幼儿看到自己出现在图片中时,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表达的欲望高涨,也更愿意和别人分享。

四、成效与思考

在开展表演游戏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始终站在提升幼儿自主性的角度来进行实践和研究。表演游戏是一种开放性的游戏,更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自主性。文章将从幼儿和教师两个角度来分别讲述本次研究活动的收获与成效。

1.幼儿方面。

(1)幼儿自主性得到发展,变得更加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体,自主性增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在游戏中想要玩、想要做、想要说的意愿都得到了保证。幼儿在游戏中更加主动了,特别是在小班的下学期,随着幼儿能力的提升,他们能够初步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

(2)幼儿的需要得到满足,身心全面发展。自我表达是幼儿的一种心理需要,幼儿渴望通过自我表达来获得他人的关注。小班幼儿自我表达能力逐渐提高,自我表达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幼儿的主观意识开始增强,他们想要自己做决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情。

在对表演区进行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表演区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区域。常常有超过规定人数的幼儿想要进入表演区游戏,而做游戏过程中一般也不会有孩子进出表演区。另外,幼儿在表演区中表演故事的经历,让他们更加喜欢听故事、看图画书,在表演区中唱歌、跳舞,让他们更喜欢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幼儿更加自信。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幼儿学到了交流和沟通技巧,还提升了其他能力。

2.教师方面。

(1)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游戏性”先于“自主性”。自主性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对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小班时期,片面追求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倍感“压力”,幼儿不仅不能体会游戏的快乐,还会对表演区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游戏性”与“自主性”的关系。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愉快的体验是首要的,其次才是自主性的发展,两者是一前一后的关系。而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游戏性”和“自主性”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两者成为相辅相成的关系,“游戏性”促进幼儿的“自主性”,“自主性”也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2)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观察是研究的前提,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运用了两种观察记录法,分别是描述法和路径标注法。描述法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路径标注法则能够明显地看出幼儿的运动路径,帮助我们清晰地看出幼儿在表演区的行动轨迹。每次观察前我们还制订了明确的观察目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观察效率,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

(3)正确处理游戏中的师幼关系。提升幼儿自主性要求我们学会放手,要相信幼儿能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幼儿一遇到困难,教师就第一时间帮他们解决。我们要学会做一个“会偷懒”和“装糊涂”的老师,必须懂得巧妙处理游戏中的师幼关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幼儿园的教师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高晓红,吴燕飞.在表演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J].山东教育科研,1999,(1):54-55.

责任编辑  胡江华

猜你喜欢
表演游戏自主性教学实践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运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对无字图画书的理解
“幼儿在场”在表演游戏中的意义探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