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太难了,完全摸不着头绪”“不知道怎么下笔”“不会组织语言回答”……这是考试结束后考生对2019年全国卷Ⅰ诗歌鉴赏题的吐槽。其实,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今年高考的难度系数都比往年的高考低,考生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不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研究历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题画诗并非新面孔。以下是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题画诗及考点分析表。
2006年全国卷Ⅰ黄庭坚《题竹石牧牛并引》1.画面内容2.诗人评价2008年宁夏卷蔡肇《题李世南画扇》1.描述画面内容2.阐释画外意趣2011年辽宁卷黄庭坚《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画境与真景的关系(虚与实的辨别)2016年全国卷Ⅱ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1.画面内容2.画家技巧2019年全国卷Ⅰ陈与义《题许道宁画》1.虚实手法2.画作评价2019年北京卷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诗句理解2.主旨把握3.诗人的艺术见地
通过此表,我们应该可以找到题画诗考查的规律,无论考点怎么变化,都离不开题画诗这一特殊诗歌形式的特点。那么,题画诗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诗歌呢?题画诗,顾名思义就是题写在画作上的诗。在中国画的空白之处,常常会题上一首诗词,用来表达绘画的内容,赞叹绘画的意境,抒发画者的情感,谈论对于艺术的见地,等等。诗与画相辅相成,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其实,根据诗人创作题画诗的艺术形式,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凡是以“画”为吟咏对象的诗即题画诗,诗人可以直接题在画上,也可以不题在画上;狭义的题画诗即专题在画上的诗,诗的主题即画的内容,并且要求诗画一体,画是诗的根基,诗是画的升华,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统一体。相比之下,广义的题画诗可供参考的诗歌数量更多。
在目前已考过的题画诗中,以宋人作品居多,2019年全国卷Ⅰ和北京卷选取的都是北宋诗人陈与义的题画诗。一般认为,题画诗滥觞于宋代。宋代的题画诗中,最令人熟悉的大概要算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了。而高考诗歌鉴赏题也是将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与题画诗的特点结合起来考查考生的鉴赏能力。现联系高考试题,总结一些关于题画诗鉴赏的规律和方法。
既然是题画诗,肯定离不开画,我们首先要清楚画上画的是什么。首先,可借助诗歌标题信息,如2006年全国卷Ⅰ《题竹石牧牛并引》,根据诗歌标题,我们便知道画上有竹、石、牛等景物,这些都是明显的信息。
其次,如果诗歌标题中看不出有效信息,我们可以阅读文本获得更多信息。如《题李世南画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从诗歌标题中看,我们不知道画上画的是什么。诗歌标题中的“扇”不是画的内容,“画扇”意思是画在扇上的画。这时我们就需要结合文本分析,画上画了水、林、人抱瓮、坞、寺等景物,获取了这些信息后,我们再组织语言就可以完成题目“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答案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当然,鉴赏时若能把诗歌标题和文本结合起来分析,对诗歌的把握会更准确。
画离不开画家。题画诗中一定会出现画家的相关信息,或描述画家绘画情形,或介绍画家画风特点,或赞美画家技艺高超,或赞美画家的高尚情操。如2019年全国卷Ⅰ考查的是北宋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前六句从整体到细节描述了画面内容,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这幅画的评价。诗人赞美此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回味,也饱含了对画家许道宁高超画技的赞美。又如2016年全国卷Ⅱ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颈联再现画家曹霸绘画时的情景,玄宗命曹霸展开白绢当场写生,作画前曹霸先巧妙运思,然后落笔挥洒,须臾之间,画作一气呵成。在情景再现中实际上就蕴含了作者对画家的赞美之情。而在此前诗人通过“画工如山貌不同”句已对画家高超技艺做了铺垫。所以,题画诗中多蕴含诗人对画家高超画技的赞美。
如黄庭坚的《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此诗作于黄庭坚被贬戎州时,与黄斌老交往。黄斌老善画竹,画了一幅横竹送给黄庭坚,黄庭坚因而作了此诗。知人论世,我们便能理解诗中“酒浇胸次不能平”写的亦是诗人的不平之气。而诗中的“苍竹岁峥嵘”暗含了诗人处境艰难,“卧龙偃蹇雷不惊”写所画之竹头角峥嵘,不为雷电所惊,实际上是诗人借竹表达自己对坚贞自守、处变不惊情操的追求。这点给我们欣赏题画诗的启示是要由表及里,由画及人,走进诗人内心,即所谓“诗言志”。
从鉴赏能力来看,这是较高层级的能力考查,不仅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诗歌鉴赏水平,还需要考生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如2019年北京卷考查的陈与义的《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该题的主观题便考查了诗人对墨梅画艺术的看法。题中有“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之问。通过阅读可知,第一首诗侧重赞美梅花的“清姝”,这是梅花有别于桃李的特点,是梅花的“神”,画家能在黑白画中表现出梅花的“神”,实际上是将这种艺术见地表现得出神入化。但考生很难准确地分析。但在第二首诗中有明显的诗句揭示,考生要特别注意具有议论性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直接表明诗人的看法。如诗中的“意足不求颜色似”是诗人的议论,意思是“内涵表现充足便不追求颜色的相似”,此句即是画家画墨梅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变白能为黑”,也能表现出画家画墨梅的特点。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概括诗人的艺术见地很难,但总是要回到文本进行深入分析。
其一,写景状物、惟妙惟肖。这一类题画诗彰显了“绘画美”的特征。一首好的题画诗,既要再现画面,使人如见其画,又要跳出画面,使人画外见意,从而既再现了画境,又扩展和深化了画境。所以在描述画面时,诗人会尽可能地运用虚实结合、化静为动、想象、比喻、夸张等手法。如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如果把“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一句理解为“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这种理解就错了,因为诗中的“一窗”极言画幅有限,或如窗般大小,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且,“诗人透过一扇小窗”的理解也太直白,没有考虑题画诗虚实结合的特点。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说:“臣之所好者,道也。”题画诗赏析亦有道。题画诗作为诗歌的一类,既有诗歌的共同特点又有其独特魅力,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特点,运用规律,掀开它神秘的面纱,在诗歌鉴赏时就能轻松自如地欣赏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