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残疾人精准就业服务平台

2019-11-19 04:38:59王连洁
北京观察 2019年4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残疾人精准

文 王连洁

习近平总书记说“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不能少。

北京市历来重视残疾人事业,残疾人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了稳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和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但是,在残疾人就业方面还存在就业信息不对称和就业岗位技术含量低等问题。一是已经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多从事技术含量低、简单重复劳动性质的工作,收入相对较低。二是缺乏与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相匹配的招聘信息。三是残疾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导致就业需求和残疾人技能学习不匹配。

互联网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提供了可远程办公的技术条件,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也创造出了一批新的适合残疾人就业的技术岗位,比如大数据的采集、标注及在线客服等。残疾人借助高科技也可以高质量就业,同样能够成为优质的人力资源。北京市互联网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迅速,企业高度聚集,可供残疾人就业的岗位众多,而且在满足北京市残疾人就业需求的基础上,还可以为津冀及对口支援地区的残疾人提供远程就业岗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搭建集精准就业信息发布、岗前技能培训、就业管理服务和政策宣讲对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残疾人精准就业服务平台”。

建议加强政策统筹与支持,落实政策宣讲“最后一公里”。整合各部门支持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形成一套由残保金、税收和补贴优惠政策形成的政策体系。应给予“残疾人精准就业服务平台”开发运营企业与社会福利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通过“残疾人精准就业服务平台”及多媒体方式等线上线下的渠道,多种方式推广宣讲,鼓励高技术企业参与。

第二,建设精准化就业平台,提供专业的残疾人就业服务,进行高质量就业岗位创新。针对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和教育程度以及企业用工需求,研究和发掘企业中适合残疾人就业的新的岗位需求,并实现新岗位的规模化,解决目前残疾人就业岗位质量不高的问题。

充分利用语音识别、交互与视觉识别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就业信息及岗位信息精准采集及发布。针对远程办公、集中办公以及交流沟通需求的特点,在平台上实现工作任务派发、业务指导、进度管理、质量检验等功能。依托 “互联网+”线下培训基地,提供专业化技能培训,让更多的残疾人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更多更高端的岗位上就业。

第三,为“残疾人精准就业服务平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实现残疾人精准就业,早日实现小康,需要政府长期和多方位的支持。为保证平台持续的经营发展,长久为残疾人就业服务,在残保金中设立专用资金对“残疾人精准就业服务平台”的开发和运营管理企业进行补贴。或者以企业投资建设,政府长期购买平台服务的方式,提供平台建设和运营的资金支持。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残疾人精准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6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38
精准的打铁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22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6:48:02
精准扶贫二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6
关爱残疾人
我骄傲
环球时报(2016-07-12)2016-07-12 07: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