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碧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正确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一个学校只有具备健康的细胞,才会有健康文明的校园生活。为此,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
什么是班级文化?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是:班级文化就是指在教师(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是以师生所在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為主体,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小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最终达到小学生能够自我管理班级的目的。
二、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因素
首先,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这个载体。那么什么是校园文化?对照前面班级文化的定义,我想我们可以给校园文化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校园文化是指一个学校的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创造的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事实证明,一般情况下好的校园文化容易催生出好的班级文化。可见,校园文化是基础,是建设班级文化不可或缺的土壤。进入校园,我们会发现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昂扬向上的校园歌曲、诗歌鼓舞着学生努力进取;完备的图书室和健全的图书阅览制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比赛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情趣。因此,良好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
其次,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小学生因为年龄还比较小,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其它时间绝大部分都是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家庭对小孩的教育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或削弱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甚至是课外时间。而有的家长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可能会认为占用课余时间会影响孩子的课间休息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于是不鼓励甚至是明确反对他(她)的小孩参加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有的家庭因经济等原因需要孩子在课外时间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占用课外时间无疑与家庭的需求发生了直接的冲突。因此,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教师(班主任)应该定期不定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家长做好沟通,向他们通报近期班级文化建设的最新动态、他(她)的小孩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表现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任何认为仅通过班级师生就可以把班级文化建设好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再者,互联网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电脑作为高科技产物,有着其他事物不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现在网络的普及,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帮助,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正可谓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利用互联网上积极向上的知识、信息及时更新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可以使班级文化建设更加丰富。然而网络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青少年获取知识、了解社会、掌握技能、促进沟通的同时,混杂其中的不良内容的负面影响显得更为突出和尖锐,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对班级文化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冲击作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具体说就是对互联网上出现的热点问题,班里要及时组织主题班会,让全班同学们对此问题畅所欲言,辩出真善美与丑恶毒,提升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特别是对怎么去克服因使用互联网不当患上网瘾的行为,同班同学的真实真诚交流有着更直观的教育意义。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不可以忽视互联网的作用,对它应该是扬长避短,发扬它的长处为班级文化建设服务。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了班级文化建设,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要真正贴近学生实际,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所需,积极开展能够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有意义的活动,相信一定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团结向上,勇于进取的有很强凝聚力的班集体。让我们一起来播种核心价值观,传递德育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