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丽
[摘 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乡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乡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对乡村教师的培养培训。“送教下乡”是助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送教下乡”的有效开展要从以下三个层面下功夫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引领、城乡互动、共同发展”的作用。从设计层面下功夫:做到深入调研,优化送教方案;从组织层面下功夫:做到强化管理,提升送教质量;从转化层面下功夫:做到及时反馈、共享送教成果。
[关 键 词]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教師队伍建设;教师培训;送教下乡;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274-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教育方面,有些地方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造成了农村教育发展的不充分。2016年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乡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乡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对乡村教师的培养培训。早在2015年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就提出“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我国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的顶层设计,其中指出:“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织高质量培训,使教师静心钻研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水平。”2019年1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和支持力度。”他指出: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神经末稍”,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阵地,城镇化越是加快,农村教育越要加强。振兴乡村教育,250万乡村教师是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要实施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乡村教师提供高质量培训机会,加速补齐贫困地区教师能力建设短板。
我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深切认识到:“送教下乡”能把优质的教育资源面对面地送到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去,这是农村教师学习、交流、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形式。同时“送教下乡”还能推动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互补与城乡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学习借鉴,实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县域中小学专家在专业提升上的双赢,是助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送教下乡”的有效开展要从以下三个层面下功夫,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引领、城乡互动、共同发展”的作用。
一、要从设计层面下功夫:做到深入调研,优化送教方案
在准备阶段需要落实两项任务:(1)“问需于业务”。要深入各乡镇开展调研,以教师工作所需、学校发展所需为抓手,明确他们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为创新培训摸清底数。可以发放“送教下乡意见建议书”等对乡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希望送教下乡采取哪些形式、希望本次送教哪个课题、邀请哪些专家、优秀教师如何讲课评课”等问题做专题访问,掌握乡村所需的基本情况;(2)“问学于专家”。组织者要突出实效实用,提前就培训需求、培训思路、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等与专家做好交流、沟通。
在落实以上“两问”的基础上,再召开专题领导组会议,精心研制出培训方案,这样“送教下乡”活动的设计才能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体现务实高效的活动宗旨。
二、要从组织层面下功夫:做到强化管理,提升送教质量
科学、规范、有序的活动组织是确保送教下乡活动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有序而高效的送教活动,不仅容易形成城乡互动、双赢共进的良性循环,而且能够营造共同学习、深入研究的良好风气;反之,则容易变成形式主义,导致城乡双方资源的浪费,甚至造成教师对此项活动反感的不良后果。
因此,组织者在“送教下乡”活动中要把好三个关:思想动员关、人员选拔关和过程监管关。
(一)把好思想动员关
要在活动之初通过召开全市(县)各乡镇学校动员大会,宣传“送教下乡”的意义:为乡镇学校教师“雪中送炭”,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搭建城乡教育联系的桥梁。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重大举措。同时要求各乡镇学校弄清“送教下乡”活动的时间、地点、方式和流程,掌握组织、管理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二)把好人员选拔关
“送教下乡”重点是发挥名师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帮助乡村校长和教师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及问题,构建城乡教育的良性通道。所以,送教团队中人员的选择尤为重要。筛选名师、专家的前提是师德优秀、热爱农村、关心青年;其次是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各级优秀教学能手、省市级教研专家和骨干教师等。送教人员确定后,名师开始着手对送教学校基本情况的了解工作,包括教学进度、教材版本、学生基础现状、教师基本情况、教学基本条件等,并撰写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送教活动采取现场观摩课堂教学,分学科开展学科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送教团队按照“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环节逐步推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这四个环节的目标有针对性,内容有一致性、过程有衔接性,使参训老师一步步如拨开云雾见日月,领悟了教学的真谛,掌握了问题的解决策略,培训真正做到了切实而高效。
(三)把好过程监管关
送教下鄉活动涉及的学校、老师、学生众多,科目齐全,时间集中,活动组织难度相对较大。为保证活动各环节任务的落实到位,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组织者应做到明确任务清单,严格过程监管。例如:要求每个乡镇学校要统筹安排好整个培训点的教室、教师、学生、会场及设备的协调,用餐、用车、时间的管理;每个学科要有专人负责听、评课等教学活动的组织及作业的统计;每个参训教师要填好三个表(“签到表”“听课记录表”“参训教师反馈表”)等。总之,要做到精心组织、认真落实,使活动不流于形式。
三、要从转化层面下功夫:做到及时反馈,共享送教成果
为了解决培训与日常教学“两张皮”现象,加快“送教下乡”成果的转化,需要组织者持续发力,搭好三个平台,打通“送教下乡”活动与成果结合的通道,促进送教成果与农村教师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让城乡学校教研活动实现高效、协同发展。
(一)信息反馈平台
“送教下乡”活动需要及时反馈,通过此平台,不仅可以对活动过程反馈,还能进行结果评价。组织者可以从“送教内容满意度、送教讲课满意度、送教组织满意度”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还可通过填“参训教师反馈表”对学员进行回访,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
(二)资源共享平台
“送教下乡”贵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活动产生了大批本土化培训的优质课程资源(示范课、优秀微课、优质教案、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学策略、教学反思、专题讲座)、学员培训感悟与收获以及送教活动的相关新闻报道、简报美篇等,组织者可将这些资源在平台上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和分享给各个学校,对推广送教成果、进一步引申各校的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网络交流平台
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教师与名师的交流、互动,发挥名师“专业、专家、专注”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可以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名师工作室”、博客、QQ群、微信群等学习共同体,支持名师继续全面、全程地帮助乡村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引导乡村教师继续向名师深度学习、广泛互动,激发老师活动后进行课堂实践的热情,促进“送教下乡”的成果“化雨落地”,向常态化、纵深化发展。
总之,“送教下乡”是对广大农村教师进行的最直接、最便捷、最迅速的培训方式,也是教师参与人数多、受益面积广、培训效果佳的培训模式,更是城乡教师间交流的最好平台。它为乡村教师拓宽学科知识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它给乡村教师带来了教改的新鲜空气提供了课标贯彻、教材处理、教法选择的现实版诠释,很好地促进了科研理论与新理念、新教法向农村的传递和城乡教学的互动。我深信,只要活动组织者从设计、组织、转化三个层面下功夫,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热情服务,“送教下乡”定会如春日暖阳,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感动与收获。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Z].2018-01-20.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