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不是为所欲为的通行证

2019-11-18 21:16马涤明
党员文摘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官威定边县经查

马涤明

针对网传“陕西榆林一男子乘奥迪车闯会场”一事,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委宣传部官方账号“定边宣传”通报称,2019年8月17日,定边县纪委介入调查。经定边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定边县人社局副局长张宏学进行立案审查。8月29日,张宏学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调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责令辞去定边县第十八届纪委委员职务。

“奥迪局长”遭遇“翻车”,栽在执勤人员手中。“有权”败给了“无权”,看似不合逻辑,却是对法纪与规则意识的再次重申。有理不在声高,有理更不在权大,这样的常识如果更深入人心,那“权力通吃”潜规则的生存空间必然会更加逼仄,不经查的官员自然而然也就少了。

“官小腔大”,是权力未受约束的真实写照

现实中,被聚焦到舆论场上的官威官员,都是各有各的“威”。有的官员习惯问别人“你知道我是谁吗”;要不就说“我是某某部门的,让你们领导马上来”;还有的人习惯说“信不信,我一句话就能……”。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威”,目的无非是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权势能量。在一些信奉官本位、权本位的人看來,亮身份、打官腔都是可以“横着行”的“硬通货”。

“张局长”的官威官腔,特点是没有一点委婉含蓄,直直白白地告诉对方:我是局长,我是“管签合同的”。不但自己管自己叫“张局长”(把“副”省了),而且还想让对方知道,“张局长”名气很大——“你连张局长都不认识?”

在短短不到一分钟的视频中,“张局长”的每句话都堪称简洁明了,寥寥数语便将自己的身份、身份夹带的“能量”高效展示出来,没有一定的官本位底蕴的积累,演都演不出来。这也是“张局长”能够迅速“走红”的原因吧。

当年,县委书记焦裕禄走村调研,一位老人问他是谁,焦裕禄说“我是你的儿子”。他也可以说,我是县委书记,来为你们解决困难的,但以“儿子”自称,却能把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阐释得更生动。现在,我们当然不必要求官员都使用这样的语言称谓,但是,像焦裕禄那样摆正为官者的身份角色,明晰公职伦理逻辑,注意语言和行为上的谦虚谨慎,理应成为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这方面,张宏学副局长显然缺少必要的修炼。

“我是张局长”这种“大言不惭”,恐怕不只是伦理修养不足的问题,更大程度是出于以权谋私的需求。一张嘴就先把官职“挺在前”,而毫无心理障碍,直叫人怀疑,“张局长”是不是早就习惯了拿职务身份当“通行证”,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对“张局长”耍官威事件,需要从两个层面调查和反思。除了语言和行为举止的不端,“我是张局长”的优越感以及“明年不要来找我签合同了”的威胁,是否不经意间暴露了以权卡人甚至权力寻租的惯常性动作。所谓“官小腔大”,不仅是缺乏修养的作风问题,也可能是权力未受有效约束的真实写照。

嚣张官员为何经不起查

在为陕西定边方面及时回应舆情、迅速处置点赞的同时,我们也当深思,为何以“奥迪局长”为代表的一大批嚣张官员不经查?

首先,官员行事嚣张,往往缺乏的是法纪、规则意识,否则也不至于说出雷人之语、做出雷人之事。法纪、规则意识的缺失,必然导致他们恣意妄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一旦“有权任性”,违法违纪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官员在公开场合的嚣张言行,绝非一时的“怒发冲冠”,而是平日骄横跋扈成习惯,在不如己意时的不经意流露。可以说,不经查的往往是他们平时的违法违纪行为。平日的“有权任性”与“关键时候”的嚣张,可谓“相互成全”。

其次,还是日常的监管与约束出了问题。“奥迪局长”之所以说出“张局长也不让进”,肯定是因为他在平时只要报出局长的身份,甚至不需要亮明身份,就可以畅通无阻,哪怕是他的要求不合理。拦下他的执勤人员,恰如皇帝新衣童话中的小孩,“只认规则不识局长”的较真难能可贵。但是,如若没有网络民意的巨大推力,张局长没被立案审查,执勤人员是不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当然,发现存在问题的官员,不能总在舆情爆发后,而应该让监管始终前置,让领导干部不敢随心所欲,时刻做到谨慎用权,让遵纪守法成为习惯。如此,才不会在公开场合做出有损个人形象、有损组织权威、有损政府公信力的行为。

(摘自七一客户端/《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官威定边县经查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官威”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官威”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官威”
公安网安部门专项整治违法违规APP取得初步成效
榆林市定边县: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
存在篮子里的馍馍“麦香依旧”——定边县实行第一书记“职级抵押”
曾经岁月定边情——中国盐业集团公司挂职干部李建宁定边县扶贫工作侧记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定边县肉牛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