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主题式学习实践研究

2019-11-18 13:20张雯
教师·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部编版

张雯

摘 要:语文主题式学习实践为教师解读教材目标、审视文本价值、整合课程资源提供了有效路径。当前,语文主题式学习存在概念界定不清晰、框架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重构语文课程内容、构筑课程设计缺乏思考,忽视主题式学习对语文学习综合性和实践性的重要性。作者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从概念的界定、框架的搭建、学习模块的设计对语文主题式学习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部编版;三年级教材;语文主题式学习

随着部编语文教材的全面实施,理解部编教材编写意图、探寻部编教材教学策略、把部编教材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语文老师目前的首要工作。翻开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教师们发现新教材一改过去单纯以主题为主的单元编写理念,紧扣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主线,更加强调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1]如何不断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主题式学习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以学习主题为核心内容,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重构语文课程内容,构筑课程设计视野,实现了教学的情景化和生活化。

一、主题式学习的现状分析

随着大语文时代到来,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开辟语文学习的新天地但部分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对部编教材的编排意图不了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概念界定不清晰

首先,将主题式学习等同于主题式教学。课堂上围绕主题讲得太多,练得太多,学生缺乏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过程,结果累了自己,苦了学生,最终却没有效果。

其次,将主题式学习等同于开放式活动。把语文主题式学习组织为近乎纯粹的科学探究、艺术欣赏、历史讲述的开放式活动,忽视了语文主体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缺失。

(二)框架设计不合理

教材是最好的阅读范本,也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在主题式学习实践中,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内涵理解产生偏差,进行主题式学习框架设计时对学情分析不充分,脱离教材体系,缺乏基于语文学科知识学习主题的整合。

二、主题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一)明确概念界定

主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是学习的核心,探究是学习的方式,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是学习的主要对象,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语文主题式学习则在此基础上强调,根据教材编排特点,以教材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尝试用主题统领课内外学习资源,同时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要素融入其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潜能;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

(二)合理设计学习框架

1.关注教材编排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以双线(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的特点更加明显,其中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基本通过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语文园地的各个板块体现、落实。教材力求通过这种环环相扣、有机整合的单元编排方式,扎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即更加关注语文学习的“输入”与“输出”。这样的编排特点为主题式学习框架的搭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分析学情特点

主题式学习的开展不但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文本和学生认知水平三者的关系,还要遵从学生的阅读规律,合理地制定学习内容,确定恰当的、合适的学习任务。[2]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学习生字的方法,能借助形声字特点记字音、辨字义,但对形近字和同音字容易混淆;理解词语,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是三年级学习的重点,学生能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插图等多方联结理解词语,从而进行有效阅读,但在词语的辨析和表达上还有待加强;在段的理解和表达上,学生可以初步掌握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能力还有待加强。在框架搭建中,教師要关注年段、教材、学情的差异,并以此为立足点,确定教学内容、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整合主题框架

教师应紧扣教材双线,研究学生学习过程,在学生语文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培养目标下,从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的纵向学习主题梳理,基于班级个性需求的横向学习主题选定,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纵横结构主题优化等方面入手,从内容、速度、策略、数量、思维等角度把教材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搭建起语文主题式学习的框架。

4.设计主题式学习

教师要对现有的单元内容进行调整,加强学习主线的全程串联,关注课堂内外学习的勾连,从而形成主题学习的大格局。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为例,将第二、六、七单元以“我与秋天”为主题,以“理解、感受和积累生动语言”为主线,以“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为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主题式学习模块的整合设计。

第一模块:眼中的秋天

【模块内容】

(1)第二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2)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

(3)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

【目标定位】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留心生活,把自己的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记录下来;

(3)通过赏秋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合作、探究能力,丰富生活经验。

【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感悟文本所展示的秋天美。教师适时点拨,随着浓浓的秋色弥散,学生被深深地陶醉了,对秋天的探索兴趣得到激发。接着,引导学生成立赏秋小队,走入大自然,欣赏秋天的无限美景,并尝试着将观察到的记录下来(见表)。学生以季节为依托,和伙伴们一起认识秋天、走进秋天、感悟秋天,把秋天与生活勾连起来。

第二模块:节日里的秋天

【模块内容】

(1)第二單元《古诗三首》

(2)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目标定位】

(1)在读、品、赏、悟中,感受古诗中的景象;

(2)对比发现,不同的秋色、不同的情感,描写也不尽相同;

(3)拓展赏析,丰富传统节日的体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达想法。

【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并在对比中发现不同的秋色、不同的情感,描写也不尽相同。随后,引导学习展开“怎样过不一样的中秋节?”主题讨论。学生们从身边日常出发,共同策划,有的提议利用音乐课,欣赏闽南童谣,感受闽南文化的亲切;有的提议把眼中的秋天画下来,举办《快乐的中秋节》班级画展等。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汇总小组意见,与其他小组交流。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提升了表达自我的能力,将视野拓展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中。

第三模块:快乐过中秋

【模块内容】

(1)模块一、模块二学习实践成果

(2)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目标定位】

(1)让学生在活动和交流探究中,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大自然的美;

(2)借助实践,促进同伴间的相互欣赏,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富有成长感和自豪感;

(3)感受和积累语言,留心观察活动过程,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活动设计】

通过“眼中的秋天”“节日里的秋天”学习模块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品味秋天的内涵,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中,教师将人文主题和文本内容有机整合,循序渐进推进语文要素训练,学生语文素养得到一定发展,为第三模块融合目标、顺承表达的学习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首先,创意树叶贴画,感受秋天颜色的多彩,学生认知秋天的树叶,并动手创作树叶贴画,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其次,美味水果拼盘,品尝秋天水果的香甜,学生制作美味漂亮的水果拼盘,充分感受自然和艺术结合的魅力;再次,热闹中秋博饼,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学生通过尝一尝、画一画、唱一唱、博一博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感受到民俗节庆活动的趣味传奇;最后,积累写作素材,记录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关联文本和实践,提出习作要求:将自己对“如何快乐过中秋”的想法清楚地记录下来,也可以积累改进的办法和建议。

实践证明,语文主题式学习实践立足学生的知识建构,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教材内容编排,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和现代“整体教学”的思想,打破俗常的逐篇精细教读的陈旧格局,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前后关联,相互支撑,是一种全新的、优化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树萍.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凸显语文学科性质——“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分析[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7(Z2):54-55.

[2]秦芳玲.谈谈小学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J].青春岁月,2011(14):262.

猜你喜欢
部编版
面对新变化 运用新方法
浅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
立足新教材 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浅析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