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蔚 孙香我 陆小鹿 张章 江之凌 草予
静 默
读过一首诗,写的是雪。关于在纷纷扬扬的雪中,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浮现又消失的间断回忆;关于在雪闪亮的寒意中,想起《大屠杀》的恍惚的思绪。
最后的一句是:“那一年我3岁,母亲抱着我,院子里有一棵树。后来我们不住在那里,母亲在1982年死去。”像轻轻的一声叹息。
最强烈的感动,如同风暴的中心,不是呼啸倾诉,而是奇异的静默。
寂静中爆发出来的凄厉声响,和凄厉的声音消失之后的无边寂静,都会震撼人们的心。
(文/叶天蔚)
尊 重
看电视上民乐演奏,一位青年女子獨奏琵琶,只见其安安静静坐在台上,大珠小珠,一首曲子从头到尾,没有向观众席看一眼,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演奏中。一曲奏罢,我这个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亦不禁鼓起掌来。如今的民乐演奏,还能好好坐着演奏的,真是少见了。面对观众,目无观众,这样的演奏反而更能被观众欣赏和尊重。
还是在电视上看民乐节目,一个女子乐队七八个人,全都是站着演奏,二胡琵琶什么的都绑在身上,一边演奏,一边扭着,一个个就如饭店服务员的笑脸迎客。
演奏者取媚观众,写作者取媚读者,知识分子取媚权力,都一样不好看。
(文/孙香我)
诗 意
有一年夏天,我去看望朋友,中午她留我在家吃饭。她炒了一锅蛋炒饭,又做了一盘凉拌野菜,看上去是不是特别简单?但叫人惊艳的是,她端上来一只西瓜碗。事先将吃光瓜瓤的西瓜皮留着,洗干净,半只瓜皮就成了一只碗。把蛋炒饭盛进西瓜碗,又夹了些凉拌野菜覆盖在饭上,一人抱半只瓜,那一顿清火祛暑的西瓜饭,让我久久难忘。
由此可见,只要稍微动一点心思,盛夏也可以过出诗意来。
(文/陆小鹿)
本 色
鲁迅曾在致曹聚仁信中说:“《集外集》付装订时,可否给我留十本不切边的,我是十年前的毛边党,至今脾气还没有改。”毛边书是书籍装订后,“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之书。唐弢解释喜爱毛边书的缘由:“我觉得毛边书朴素自然,像天真未凿的少年,憨厚中带点稚气,有一点本色的美。至于参差不齐的毛边,望去如一堆乌云,青丝覆顶,黑发满头,正巧代表着一个人美好的青春。”
毛边书没有切口,阅读时页面需慢慢裁开,这是爱书人特有的闲情雅致。如果在雨夜,独自在书房里干这美差,心里会有不能言喻的愉快,能痴想到青石流水、崖畔古树,月光下的湖泊、雪后静寂的山村。也许,珍爱毛边书是一种读书态度,只有把读书视为享受的人才会这样做吧。
(文/张章)
美 好
“三块八毛六。”老人家看着秤说。一个足以做我母亲的老人,卖自家地里的葱。我说,我给您四块。“不能沾你的光,价是价,秤是秤。”老人笑着说。我笑着扫了她的付款码,给了她四块钱。听到微信的收款提示声,老人赶忙塞给我两根葱。
为一毛四分钱不安的老人,不愿沾别人一点光的老人,真的很美好——如此拜金的年代,都没让其心灵蒙尘或变硬。
(文/江之凌)
欣 赏
书案上,零零落落的两三花器,昔日朱门今夕遍生青苔般的静寂,像一截嶙峋的人间,每在沉卷之时,举目可见。于是,打算用一种极简的思路,要让它们旧瓦澡新雪。
择一枝筋骨的六月雪,伴两粒矢车菊,配一眼青瓷,叶是紫藤。在案头,就是一节短小明目的诗;花期将过,紫鸢尾不得不黔驴技穷,可终究往事太过盛大,即便只剩空旷,也有苍苍莽莽之气。于是,给它一穗雀麦来颔首,盛在粗泥之中。
捡来几枝秋日落木,置于书架,便添了老树枯藤与西风瘦马的季节感。美,取决于我们的欣赏力,但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心中的世界。
(文/草予)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