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漠化片区:巧治石旮旯 荒山变金山

2019-11-18 05:28王伟康
中国水利 2019年19期
关键词:石漠化水土保持片区

“石头开花,岩缝结果。”居住在安顺市普稳县城关镇梭筛石漠化片区的老一辈群众,做梦都没想到,昔日的乱石荒山如今瓜果飘香。

贵州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存在石漠化问题的县(市、区)就有78个,石漠化片区群众眼睁睁看着土被水冲走,长期过着“春耕几大坡、秋收两小箩”的苦日子。

改革开放后,贵州大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相继实施了“长治”“珠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治理等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水利项目列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全省累积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金149.70亿元,平均每年投入近22.18亿元,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4万km2,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面积从2000年的7.32万km2下降到2018年年底的4.5万km2,减少近40%。

为破解石漠化片区水土保持发展瓶颈,贵州坚持治理与发展并举,大力做好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机制保障、改革创新文章。

普定县陈家寨村梭筛组水保工程实施前后的不同景象

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纳入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方案,出台《贵州省水土保持规划》,划稳生态保护红线。出台《贵州省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贵州省水土保持条例》等一系列配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建立起政府主导、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联合治理机制,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水土保持项目推进奖惩机制。依托“云上贵州”建立起水土保持大数据平台,实现了水土保持“一张图”的应用和重点治理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生产建设项目初步实现“天地一体化”监管全覆盖。实行考核问责、竞争立项、先建后补,调动各级政府重视水土保持投入的积极性。推行大户流转土地、整合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实现水土保持工程与脱贫攻坚的有机结合。引导公司或村民成立股份制合作社,有效引入社会资本参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石漠化地区因地制宜探索独具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之路,实现治水与致富双赢。普稳县坚持走“石漠化治理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综合治理之路,完成19万亩经果林、14.17万亩茶叶种植,让居住在石旮旯里的梭筛水库库区群众成功脱贫。松桃县推行“先建后补”模式,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有效破解植物措施存在的建管难题,助推产业脱贫进程。赤水市将凤凰沟小流域治理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以水土保持项目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建设,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兴仁市在坡耕地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中实行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主动性,实现增产增收。盘州市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修文县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基地+合作社+大户”的发展模式。湄潭县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培育茶叶支柱产业、发展乡村旅游……

政府与民间两手发力,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预防监督与综合治理齐头并重,水土保持与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贵州走出了一条石漠化片区治水治山的可行之路。

猜你喜欢
石漠化水土保持片区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