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关工委多年来把订刊、学刊、用刊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推动了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也使红色基因传承活动有声有色。
宁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5年以前,每年征订《中国火炬》的数量在100份以下。县关工委一班人在深入基层调研中发现,基层五老工作热情高,但工作方法手段不多。很多五老想做好关工委工作,却不知从何做。我们针对这一问题组织召开全县五老骨干培训会。会上,我们学习了《中国火炬》,广大五老认为这本刊物就是关工委的工作指南,大家迫切要求县关工委为各村社校关工委订阅一份。我们把这一情况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得到了县领导的重视。县领导协调县委宣传部发文,要求县直各单位、各镇乡街与党报党刊同步征订,凡是建立党组织的单位都要征订一份《中国火炬》,让《中国火炬》进村到校入企业,征订经费从党费中列支。由于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自2006年起,宁城县关工委实现了《中国火炬》订阅工作的常态化,每年在850份以上,成为基层关工委创新工作的有力抓手,推动了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发展,宁城县关工委连续5届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先进单位。
我们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在学好、用好、发挥好《中国火炬》指导作用上下功夫:一是扩大《中国火炬》发行的覆盖面。让党政领导接触到《中国火炬》,让广大五老学习、运用到《中国火炬》,让广大关爱志愿者了解到《中国火炬》。二是学得好、记得牢、用得上,《中国火炬》成为促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推进器。县关工委会将每期对我县关工委工作具有指导或借鉴意义的文章挑选出来,形成学习要点提示,以文件的形式随刊物一起下发到村社校,增强五老的学习针对性。许多同志深有感触地说,《中国火炬》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好教材、好帮手、好参谋、好老师。
广大五老通过学习,工作思路不断拓宽,经验方法不断积累,提高了政治站位,特别是在开展主题教育中受益匪浅。
拓宽传承渠道,打造传承品牌。我们通过学习2018年《中国火炬》第7期《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借鉴“准确把握红色基因的地方特色”这一做法,我们整理挖掘出体现宁城特色的老区革命史材料,在村社校设置红色文化展览室,把以宁城抗战故事编写的红色书籍,当地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等材料集中进行展示,并聘请一名五老负责讲解。节假日和放学后,青少年主动到就近的红色文化展室,听五老讲革命故事,阅读红色书刊,开展演讲、知识竞赛活动,用鲜活的事迹教育引领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在政府广场电子屏幕上、在学校的文化宣传墙上、在每周的班会课和升旗仪式上,以多种形式宣传红色文化和典型人物事迹,使青少年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革命传统教育,将红色基因潜移默化地融入青少年的血脉灵魂中。
传承形式多样化,传承效果最大化,让红色基因入脑入心,增强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的自觉性。2018年《中国火炬》第8期《黑土地上的红色故事》一文,受到“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实际效果”这一做法的启发,我们针对宁城革命老区这一特色,把宁城红色阵地、抗日英雄人物、老红军口述的战斗故事等搜集整理成册,发到村社校图书室和一万名五老手中,把红色基因的种子洒在宁城大地上,让青少年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健康成长。我们以冀东八路军一支战斗在承平宁(承德、平泉、宁城)地区英雄部队真实的战斗故事为题材编写29万字的《血路》一书,向青少年讲述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和饱受日伪残酷压榨的各阶层民众同仇敌忾、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英勇斗争故事。以抗日英雄高桥故事为题材,编写的大型抗日剧《烽火宁城》在国家大剧院和宁城县村社校进行展演,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抗战英雄,践行红色传承,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根据《中国火炬》刊登的顾秀莲主任的讲话精神,我们利用清明节、建军节等时间节点,把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引向深入。每年清明节,全县各级关工委都要积极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缅怀先烈遗志,争做时代新人”活动。在建军节,县关工委主动牵头老军人、老模范,深入学校对青少年进行中国革命史、建设史教育。我们还组织大型书法、绘画、摄影展,既真实地反映宁城厚重的革命历史,也使参观的青少年有心灵上的震撼,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国庆节、春节,我们还举办“勿忘国耻兴我中华”演讲、征文比赛,将红色基因的种子植根于青少年心中。相比革命先烈所付出的鲜血和生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但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崇敬之情都是发自内心的。全县广大五老秉承先烈之志,立志把青少年造就成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新一代,以匹夫有责之担当,走改革创新之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回顾这些成绩的取得,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习《中国火炬》,使我们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工作思路得到拓宽,工作方法得到丰富。我们不会忘记,这些成绩也包含着《中国火炬》全体编辑人员的心血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