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广明
“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的校训引人深思。山丹培黎学校是抗日战争时期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创办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应用型技术院校。学校历经沧桑,“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宗旨贯彻至今。“手脑并用”的主张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在当今时代又有新的意涵,不仅应该在职业教育中倡导,对广泛的事业人生也有启发意义。
手和脑是工作、生活的基本器官,无论是分着用,还是同时动脑又动手,都是人的本能。既属本能,为什么还要倡导手脑并用呢?这就涉及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情况了。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分工,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动脑筋的事情。分工只是相对而言,脑力劳动者也常常动手。写文章是典型的脑力劳动,想法在头脑中形成,写出来怎能离开手呢?体力劳动者呢,再简单的劳动也需要头脑参与,起码要保持注意力,随时观察工作情况。旧时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体力劳动者长期处于受奴役、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劳动只是谋生的手段,受苦受累,极不情愿而又无可奈何。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及一切剥削制度做了深刻批判,构建了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是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脑体劳动的差别虽不能说已经消灭,但有了划时代的进展。劳动者是人民的主体,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以人民为中心”,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现在的体力劳动与旧时代也不可同日而语,工作时间缩短,安全、健康、休息有了保障,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尽管如此,封建社会中形成的鄙视体力劳动的观念影响还未彻底消除,手脑并用仍需大力倡导。
继承和发扬手脑并用的思想精华,要以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为基础。有积极肯干的工作态度、奋斗精神,才谈得到手脑并用。手脑是身心的代表,干事业、做工作,追求美好生活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努力。肯动脑筋,手脚又勤快,奋发有为的人不都是如此吗?有的人既厌恶干体力活,也懒得在工作、事业上动心思,好吃懒做,这才是最不应该的。至于个人选择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还是选择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都可以施展才能,作出贡献。
不可轻视“手勤”。体力劳动者对社会作出伟大贡献,理应受到尊重。动手不仅是体力劳动者的事情,人人都应该勤于动手,善于动手。被视为智慧、才华结晶的艺术创作,多是手脑并用的成果。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巧夺天工的技艺,要手巧更要心灵。医术高超的外科大夫,既要能做出高超的诊断,也要有精准的“手艺”,切除病灶而又避免误伤身体。
学校教育重视书本知识,往往忽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围着考试转,很容易轻视“自己动手”。有些学生在家长过分关爱下,个人卫生、吃饭穿衣都得有人伺候。学生的这种“手懒”不但妨碍培养爱劳动的道德品质,也影响学生头脑的功能。现代医学认为,手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锻炼,有助于促进大脑的灵动。“四体不勤”,举止呆滞,妨碍健康,头脑聪明得了吗?“手懒”和“心懒”往往是孪生兄弟;动脑和动手能力协同提高,更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清华大学2019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校长提到了新生林万东。林万东出生在云南省的深度贫困地区,父亲有腰伤,无法干重活,全家的经济来源靠母亲在工地搬砖背沙。高考成绩发榜时,林万东正在一处工地陪母亲干活,得知考了713分,他喜出望外。林万东的手脑并用说明,勤劳地动手与积极地动脑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动脑和动手都反映了他昂扬向上的追求:“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手脑并用说来简单,怎样用,何时用?平时多动动脑筋,才能得心应手,可在繁忙的工作中,哪有空思来想去。人们往往在忙碌中忽略了思考,缺少思考的手忙脚乱很可能流于空忙。篮球场上陷入僵局时,有的教练指指自己的头,示意队员打球要用脑子,不要老是一个打法。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应该提醒自己多用脑。干活也许简单,不那么劳心,可要深入掌握工作原理,能应付复杂情况,努力改进工作,手脑结合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