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产能合作重点、难点及政策建议

2019-11-18 05:04王晓红
中国国情国力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非非洲企业

◎王晓红

非洲是我国海外投资最具潜力的市场和“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重要区域。我国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日益深化,实现了互利共赢。我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在非洲整体对外贸易中,对华贸易比例从2001年的3.5%增长到2017年的19%。2017年中非贸易额达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1%。2015年中非“十大合作计划”①实施以来,我国企业在非已建和在建项目将帮助非洲新增约3万公里的公路里程、8500万吨/年的港口吞吐能力、超过900万吨/日的清洁用水处理能力、近2万兆瓦的发电能力和3万多公里的输变电线路,创造近90万个就业岗位。2017年我国对非洲投资达41亿美元,同比增长70.8%,在基础设施、制造业、金融和航空等领域的投资合作都取得了新进展。当前,不断深化“走进非洲”战略、扩大产能合作,一方面有利于拓展新兴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或消除非洲对我国的贸易逆差,促进中非贸易平衡,对于践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合作前景广阔

从投资环境来看,非洲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进程明显加快,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对我国认同感较强。从产业结构来看,非洲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初期,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旺盛,与我国产能合作高度契合,尤其是对制造业领域的强大需求为我国产能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非洲国家的资源禀赋和成本优势明显,为我国在矿能资源及服务业、农业等领域的投资合作提供了市场机遇,因此,非洲将成为我国未来理想的投资目的地。笔者于2018年8月对尼日利亚、埃及、加纳和冈比亚进行了调研,上述四国在开展投资合作方面具有三个主要优势:

1.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人口第一大国以及能源和矿产资源大国,2017年GDP达3758亿美元,石油出口、天然气储量位列非洲第一,待开发的矿产资源有34种。该国18-40岁人口占65%,为了增加就业,政府规定招收一名纺织工人月薪达到最低50美元就符合法律规定。埃及2017年GDP达2354亿美元,是中东地区人口大国,其中农村人口占55%,纺织企业雇佣当地一名员工仅1300元人民币/月。加纳2017年GDP达473亿美元,近几年经济增长率在8.5%左右,是非洲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加纳是非洲第二大金矿生产国,钻石储量居世界第四位,是全球第二大可可生产国。冈比亚是非洲最小的国家,2017年GDP达10.38亿美元,农业人口占80%。

2.开放程度日益提高,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目前非盟共同市场内已经实行原产地产品免关税政策。西非共同体已经实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公民只需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在15个成员国内找工作,没有国籍限制。尼日利亚、埃及、加纳和冈比亚均为市场经济国家,在外资市场准入方面基本没有限制。

尼日利亚已经设立了自由贸易区和关税保护区,实行贸易投资减免税等优惠政策。近年来,该国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力争对接欧美发达国家标准,使国外企业投资、生产和利润等权益得到法律保障。2017年该国吸引外资12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8.7%。

2017年5月,埃及议会通过的新《投资法》规定,投资工业园区按照投资额实际到位额的50%享受7年所得税减免。埃及积极参与各种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目前加入的区域贸易协定有:埃及欧盟伙伴国协议、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协议、合格工业区协议、东南非共同市场以及埃及-土耳其自由贸易区协定等。近年来,埃及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已经建成了连接欧亚非各国,较为发达的海、陆、空、港和网等立体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埃及拥有6.4万公里公路,基本连接全国大部分城镇乡村;拥有10个国际机场、15个商业港口。

加纳政府力求打造非洲投资最佳目的地和贸易中心。2016年新政府成立以来,加纳实施“一区一厂一策”计划,即一个行政区内至少要有一个工厂,各行政区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政策。加纳作为西非经济共同体成员,其产品不但可以自由进入西非其他国家,而且对欧美国家出口享受免关税待遇。政府为吸收外资提供了一系列减免税政策:如投资企业位于省会城市可享受25%的退税,位于省会城市以外则可享受50%的退税,豁免投资企业机械设备的进口税;对于投资产业5-10年免税不等。

冈比亚已经建设了自由贸易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进口关税较低,尤其在转口贸易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优惠政策,目标是成为一个“世界转运站”。该国重点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制造业、新能源、航运、渔业及设立工业园区,对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土地优惠,免关税、企业税和增值税4-15年不等。

3.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滞后,产能合作市场巨大

非洲国家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陈旧、工业体系基础薄弱以及服务业供给严重不足等问题。在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领域,轻工纺织、机械装备、钢铁等制造业领域,采矿、能源、建筑业领域,医疗健康、教育、技术培训、物流、电子商务和研发等服务业领域,以及农业、渔业领域都有广泛的投资需求。如尼日利亚虽是产油大国,但炼油能力较弱,约85%的成品油仍依赖进口;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全国约55%的居民无电可用;全国仅有3座钢厂,年产量仅1万余吨;多数工业制品仍依赖进口。埃及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约占GDP的50%;工业仅占16%,以油气、纺织、汽车、钢铁和食品加工等为主。由于工业品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外汇短缺成为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加纳工业发展总体滞后,制造业以木材和可可加工、纺织、水泥、食品、服装和皮制品等低端加工业为主,主要工业制成品和日用品都依靠进口。冈比亚2016年工业产值仅占GDP的13.4%,转口贸易、花生种植和旅游业是该国的三大支柱产业,主要出口花生、渔产品、木材和钛矿砂等初级产品。因此,建立工业化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存在的主要投资风险及问题不容忽视

1.主要投资风险

多数非洲国家处于欠发达国家水平,开展产能合作应把防范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从调研情况来看,尤其要关注四种风险:一是金融风险。主要是由于汇率大幅波动导致企业损失。如尼日利亚的汇率不稳定,本币断崖式下跌曾给一些中资企业造成较大损失。二是安全风险。一些地区社会秩序混乱,抢劫案、绑架案多发。如尼日利亚最高年份对中资企业的绑架案达20多起,由于我国安保服务在境外机构少且价格较高,境外中小企业只能雇佣当地警察安保,甚至出现内外勾结对中资企业人员进行绑架的案件,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三是政治社会动荡风险。东道国政权更迭导致的政策多变和不确定性较突出,宗教势力引发的社会动乱较频繁,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办事手续繁琐周期较长,官员腐败较严重、劳工纠纷较多等营商环境问题也比较突出。四是疾病风险。非洲国家多数处于热带地区,距离赤道近,是疟疾、黄热病和埃博拉病毒等传染病高发地区。如尼日利亚、加纳和冈比亚均为疟疾高发区,这也是与投资其他地区相比的独特制约因素。此外,基础设施条件差、物流成本高、工人素质相对较低、工作签证时限短等问题也都对投资企业产生影响。

2.主要问题

一是总体来看,我国在“走进非洲”战略上缺乏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还没有形成有机协调的整体合力,目前企业投资的组织性和协同性不够,基本处于“一盘散沙”、单打独斗的状态。二是融资难问题突出。据中资企业反映,非洲当地银行融资成本普遍很高。如尼日利亚银行贷款利率达25%,而当地缺少国内离岸金融机构,企业融资困难,导致一些项目建设长时期延误。三是医院、教育等配套服务不完善。由于当地医疗条件落后,欧美及土耳其、印度等在非洲大部分国家都设有医院,但在阿布贾、开罗、阿克拉和班珠尔四个首都都鲜有中国医院,中资企业员工在外国医院看病就医,费用较高。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设立至今没有一所中国学校,子女上学需要到开罗市内的国际学校就读,我国对埃及援建的国际学校均未落入园区。未来园区将有3000名左右的中国员工,子女教育、就医和职业培训将成为影响园区发展的三大瓶颈。

加强“走进非洲”战略统筹布局

随着非洲逐步成为世界重要的投资目的地,各投资国家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加强“走进非洲”战略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对于不断稳固扩大非洲市场十分重要。

1.加强统筹性和协同性

在宏观层面,要统筹好外援与对外投资的关系。应考虑在我国对非投资总体战略布局的框架下,有针对性地用好援外资金和项目,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对非投资。在金融层面,要不断扩大与非洲相关国家建立货币互换制度,扩大使用人民币结算范围,有效对冲因投资国货币贬值带来的金融风险;鼓励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非设立离岸机构,不断完善海外金融网络,为境外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在产业层面,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投资协同并进,制造业转移与服务配套跟进,有步骤地推进产能合作。在企业层面,要加强组织性,形成国企带民企,大企业带小企业共同走出去的格局。

2.加快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在中资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不断完善医院、学校、金融网点及其他生活配套设施,注重将援助项目与为中资企业服务相结合。尤其应加强海外安保力量支持。随着我国对非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有效应对当地发生的恶性案件,保护境外企业财产和人员安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要发展壮大我国安保公司规模,降低境外投资企业使用安保服务成本,鼓励其为在非的中小企业提供更优惠的安保服务。

3.建立企业对外投资资格审查制度

由于目前对走出去的企业缺乏必要的资质审查,导致企业素质参差不齐,屡屡出现为了盈利缺乏社会责任、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违反投资规则等现象,给我国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建议建立对外投资企业资格审查制度,完善评价体系,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对外投资。

4.加强境外经贸园区建设

境外经贸园区是我国境外企业聚集发展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应落实好相关补贴政策,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双边政府机制作用,帮助园区企业协调解决各种困难。

注释:

①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是指中非工业化合作计划、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计划、中非金融合作计划、中非绿色发展合作计划、中非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合作计划、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中非人文合作计划、中非和平与安全合作计划。

猜你喜欢
中非非洲企业
企业
An Uncommon Trip
企业
企业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新的一年中非关系昂首向前
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