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账旧债

2019-11-18 04:10吴迅逊
民主与法制 2019年39期
关键词:杨白劳旧账局里

吴迅逊

“新官不理旧账”是一句从古流传至今的俗语。然而当旧账找上门来,新官要做到完全不理睬,似乎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官该怎么理会旧账,自然是一个问题;而旧账为何会找上门来,是一个更深层次、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这是我亲历的一件往事。

1993年10月,我从市委党校学习回来,被委以重任,受命担任县里某局局长。新官上任的第三天早上,两位不速之客直接走进我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你是新来的局长吧?我们是县里××办公室,前来追收你局拖欠的5万元××资金……”

好家伙,来头不小!虽然是两位30来岁的女性,但话语咄咄逼人毫无客气可言。我对此事毫不知情,只好忍气吞声强装笑脸向她们解释:“我刚来上班两天,对这事还一无所知,等了解情况后再答复你们吧!”没料到来者竟然不依不饶,似乎认定我就是那个欠债不还的“杨白劳”,看架势非要当场见钱点数方肯罢休。整个上午,我被这突如其来的讨债搅得心烦意乱一事无成……

事情还真稀奇:早在1985年4月,我前任的前任局长为下属企业向省里申报某项资金,待款下拨到局里时,企业已散伙人去楼空。第二年,我的前任局长将这笔资金分别划给了一家联营企业和一家个人承包企业。联营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仅四个年头就破产倒闭,个人承包的那家企业也因厂长病逝于两年前就停产了。就是这笔8年前早已打水漂儿的陈年旧账,让上任伊始的我莫名其妙地成了“替罪羊”。局里经费属财政拨款,一向捉襟见肘,让一位新同志初来乍到就背上历史的经济包袱也于情于理不合。我多次向上级反映后,事情总算平息下来。

到了1997年9月,岂料麻烦又找上门来了。这次来势更猛,新账旧债一起算,连本带息变成72000余元!讨债单位刚换了新领导,人家耀武扬威,才懒得理你的前任局长怎样拍屁股走人,后任局长如何代人受过“背黑锅”!官场上“一个将军一个令,一个和尚一本经”的频繁更替和推倒重来,可谓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4年都过去了,谁叫你仍是这儿的局长呢?看来,我又要像“杨白劳”般被逼得走投无路东躲西藏了。其实,我也心知肚明,对这些人再怎么解释也是对牛弹琴,再赔笑脸也阻止不住他们三天两头过来。

俗话说的好: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兔子急了还咬人,光脚不怕穿鞋的。有一次,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大声一吼:“不要欺人太甚,叫你们的领导调来这里当局长,这事又该怎么办!”这本来是豁出去了的一句气话,可偏偏歪打正着一语破的,天底下的事竟然如此蹊跷——当年在我局经办拨款给下属两家企业的那名副局长,现在正任讨债单位的副主任!

看来,官场中“欠债者”与“讨债者”的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纸任命即能让他们改头换面本末倒置,“杨白劳”也可以逢凶化吉成为“黄世仁”。我也犯不着冥思苦想如何去应付那些讨债者了。常言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自古新官不理旧账。”何况是此债非我借,此钱非我花。即使我有“认账”之心,也无还债之力。

2002年7月我退休了,这桩历时17年的陈年旧债果然是不了了之,数万元的资金稀里糊涂地化为乌有。只是,当年耳熟能详的问责机制,为何未能使为官者去得清白、来得无忧?

猜你喜欢
杨白劳旧账局里
中国歌剧中钢琴伴奏的实践探讨
—— 以民族歌剧《白毛女》选段《杨白劳》为例
“新官理旧账”是营商环境和生产力
白毛女(第一幕节选)
“新官”与“旧账”——表面是“交接”问题,根子是“担当”缺失
是时候理一理“新官不理旧账”了
捡到钱了
浅谈歌曲《杨白劳》的音乐分析与人物心理情感处理
专车
怕记住
杨白劳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