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是记者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载体,无论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是新媒体,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乃至真实性。
首先,要明确新闻受众来自各年龄层、行业领域和不同学历,作为大众传播要求新闻报道必须要与广大受众的接受能力相符。尤其在采写一些科技、经济、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新闻,会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这就需要记者学懂弄通,归纳提炼,将专业术语以准确通俗的语言文字传递给受众。否则,此类新闻报道不是照抄材料以至于深奥难懂,就是因记者语言表达不准确导致新闻失实,从而影响传播效果。
其次,新闻报道还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严谨性,防止出现歧义,记者也不可在新闻报道中融入自己的主观臆断,以免对受众造成误导。
新闻采写要求记者将新闻事件进行客观呈现,一则新闻中的内容主要是由记者对事件进行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组织,通过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如果没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记者就会将自己的看法、立场、感知等融入新闻采写中,无法与新闻事实相符。
此外,在新闻采写中,记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新闻事件缺乏完整的了解,不能理清事件的前因后果,使得新闻报道内容出现缺失、失实,甚至是记者以自身观点为统领,采集、使用新闻素材,往往造成新闻报道的结论与事实相去甚远。
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是记者的基本功,无论是在新闻写作还是现场连线,规范的语言文字,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够让新闻报道具有逻辑性,进而准确无误地呈现新闻事件。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决定新闻报道质量的一个要素,若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就会词不达意,就会使受众的阅读兴趣降低。所以,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除了使用准确、新颖、生动的标题吸引受众关注,还要学会讲故事,生动展现新闻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感染力,使受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此提高阅读量。
记者在采访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采访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新闻事件中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挖掘新闻背后的人与环境、人与人、人自身的矛盾,从而客观完整地呈现新闻事实,提高新闻报道的逻辑性。同时,通过矛盾冲突来展现新闻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新闻报道,让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累积大量的新闻素材,如果缺乏探究、发现、鉴别、取舍新闻素材的能力,要么遗漏重要新闻素材,要么错用新闻素材,使新闻报道出现缺失。如有部分记者无法将新闻事实揭示、对新闻素材缺少鉴别能力、无法挖掘新闻事件真实有效信息等,这些都是其逻辑思维能力缺乏的表现,而这样也极易误导受众的认知。所以,记者在采写新闻事件时需对其有全面的了解,并对采集的新闻素材进行研究整理,采制客观、真实、公正、全面的新闻报道。
构建逻辑思维对记者来说可以增强脑力,练就缜密的思维,做有思想、有深度的记者,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有利于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