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治理获得长足发展,也面临不少瓶颈问题。其中,如何创新原有发展模式,将尚处于较低版本的乡村治理进行升级再造,就显得特别重要。随着国家智库建设的加强,广大乡村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乡村治理中的智库建设,至今还少有人关注,本文拟站在智库建设视角,全面考察中国乡村治理近年来产生的新变,探讨需要调整的方向和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乡村智库与国家智库密不可分。2014年10月,习近平提出“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201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将智库建设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在此,虽没直接谈乡村智库,但顶层设计的精神是明确的。乡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如无乡村智库,就不可能有全国意义的智库,更不能为国家层级的智库建设提供实践与理论支撑。
(二)乡村智库建设是中外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智库虽是个现代概念,它与“思想库”“咨询机构”等意思相近;但从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看,早有智囊、幕僚、军师、门客等称谓。实际上,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智囊”史,尤其在重要的关节点上,智囊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同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在数百年内崛起,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对智库的高度重视。据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智库排名《全球智库报告2014年》统计,目前全球共有6681家智库,其中美国有1830家,中国只有429家。很显然,历史发展决定了在中国乡村治理中,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智库的重要性。如果说智库是中国乡村治理的大脑,亦不为过。
(三)乡村变迁与社会转型迫切需要加强智库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外出打工从根本上抽空了乡村精英,以至于不少村庄只剩下“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人员,以及留守“三代”(留守老人、妇女、儿童)。面对乡村社会人才缺乏问题,如再不加强智库建设,乡村治理很难深化。另外,如今的中国乡村治理如无科学、民主、文化管理能力水平,广大农村干群如何应对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形势?如遇重大的治理问题,不懂科学技术、没长远的科学发展观与人文精神,那是不可想象的。
乡村治理必须与国家智库建设对接,更须建立适合乡村实际的智库,只有这样,才能顺应国家发展战略,为国家智库建设提供支撑,也可改变因乡村人才流失所导致的困局,形成新的发展态势。
简言之,乡村智库主要是“面向农村而提供的所有智力和智慧支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乡村智库则倾向于有一定组织性、规定性、科学性,是一个集知识、行动、思想与精神的现代储存。当前乡村智库大致包括以下类型:
(一)外援型乡村智库。这是当前乡村智库的重要构成,指乡村外部的智力支持。外部援助既可提供整体的政策导向,又可提供人才反哺与培训,还可成为智力与智慧的压舱石。这是一个具有方向性和支撑性的关键力量。
1.首个乡村发展智库平台。华中师范大中国农村研究院于2015年成功打造了首个农村发展智库平台。早在2006年,该研究院对全国301个村和5000多农户进行跟踪观察,并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对60万个村进行数字化,通过模型计算与管理、预测热点事件和突发情况,建立乡村发展智库。
2.“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小院”智囊团。1999年,福建率先推出科技特派员制度,并很快辐射全国。目前,我国农村科技特派员已达70万人,是2010年的5倍。
3.青年发展现代农业“智囊团”。广东于2010年10月,聘请来自高校的33名教授为青年发展现代农业专家团专家,依托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青年科技素质,帮助农村青年致富成才,推进农业领域的产、学、研结合。
4.“一会联一村”智囊团。2006年8月,浙江余姚市科协组织19个市级学会(协会)与24个村结对。学会4000多位专业人才成为乡村建设的智囊,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组织技术培训、开展科普宣传、农民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科协与村庄的联结方式,既讲究对口衔接,又有针对性,还切近村民实际需求,避免了一般意义上的笼统帮扶的局限。
5.农村“网络智囊团”。宁夏永宁在全县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92个,使10多万农民受益。通过集农村党建、教育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网络,农村党员干部只要登录“宁夏农村综合信息网”“中国农业网”等网站,即可为群众查阅实用技术资料。远程教育站点已成为村民致富的智囊团和有效载体。
6.村长助理“一元年薪”智库。珠海斗门区莲洲镇西滘村以“一元年薪”聘请当地一些高校的博士担任村长助理,既为村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又为年轻的博士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机会,这是一个双赢的创新模式。
(二)内生型农村智库。目前,内生型智库比较缺乏,尤其是缺乏具有创新性和发展潜力的内生型智库。不过一些地方也有内生型农村智库探索。
1.强村书记“智囊团”。浙江兰溪市于2014年选取10位优秀的“强村书记”,成立智囊团,到37个软弱落后村进行“巡诊号脉”,并对各种“疑难杂症”实行“一村一策”治理。2015年,兰溪又实施强村智囊团“2.0版”升级工程,扩大强村智囊队伍建设,改“巡诊”为有针对性的“问诊”,通过走门串户、聊家常,找问题症结,并开出解决问题的方子,定期上门支招。
2.农村党员智囊团。江苏启东市士清村于2013年成立党员智囊团,充分发挥全村130名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仅一年,该智囊团就协助村党总支解决道路修缮、土地承包等疑难事30多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50多起。
3.村官沙龙智库。河北景县各乡镇创办“村官沙龙”, 通过村干部相互交流学习,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目的。他们以乡镇为单位、乡镇党校为阵地,每月开办一次,以摆问题找方法、让先进讲事迹、请专家教知识、组织观摩学经验、开通QQ群等方式进行交流。各乡镇结合实际,灵活组织,并对解决问题进展情况进行督导追踪。
4.乡村“群英智囊团”。杭州市淳安县2012年组建469个“群英智囊团”,以党员为主体,广纳各界人士参与,主要由乡、村两级组成。智囊团通过出谋划策、忠诚奉献、检查监督、绩效评估,全面参与村级治理,推动乡村社会健康发展。
5.镇、村集中议事“智囊团”。山东文登于2009年推出“镇村集中议事”制度,加强镇村联动,推动议事的程序,在事前、议事中、议事后,对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人、完成时限和效果进行监督,以便真正落实到位。议事方式可根据各镇具体实际分层次、类别、专题进行。
6.乡村“智囊书屋”。山东聊城东昌府区郑家镇的农民智囊屋,倡导“读一本好书,学一门技术,有一技之长”,引导各村青年农民向农家书屋靠拢,掌握致富本领,自主创业。甘肃高台县新坝镇农民利用农家书屋促春耕,通过读书致富。
(三)内外兼备型乡村智库。此外,还有一种乡村智库,那就是兼具外援与内生两种类型的混合型。
1.农村“双百”人才智囊团。山东莒县由组织部牵头,整合县乡单位和农村人才,选拔100名县乡单位专业技术人才、100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直接为农村服务。其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收创收、推广技术、转化科研成果、举行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双百”人才服务团将团员服务卡发放给农民,上面有专业特长、服务处所、手机号,农民可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形式直接向团员咨询,并享受“全天候”服务。这次“双百”人才是乡村外援与内生两股力量合作的结果。
2.农村乡贤“智囊团”。2014年8月,绍兴规定乡贤可担任村干部,还在村庄广设乡贤参事会,辅助村干部开展各项工作。广东潮州于2016年成立拥有1000多名乡贤的咨询委员会,改变以往“出钱出力”的做法,将重心放在“出智”,以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不少村居建起乡贤QQ群、微信群,为更好获得智力与智慧提供平台。
3.“三有”企业家农村顾问团。浙江省一直重视“农村经济顾问”建设,到2007年,全省共有2800名民营企业家成为“农村经济顾问”,多方位为农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一)经济发展成为乡村智库建设的重中之重。纵观中国乡村智库建设,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经济”成为支撑的原点。可见农村经济对于乡村治理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国家战略发展的整体布局与方向。
1.将科技致富作为乡村智库建设的核心,为乡村治理奠定坚实基础。不论是下派科技人员,还是聘请科技力量,抑或是乡村书屋建设,往往围绕“科技”二字进行。在乡村智库建设中,科技就是一个罗盘针,标示出发展的向度和指南。科技就像一把利刃,不仅斩断乡村农民的保守观念,更使其获得先进生产力,促进了增产丰收。
2.乡村智囊改变农民传统经营理念,使其获得新的生产动能。农民在经营观念上趋向单一和保守,这大大限制了其视野与眼光,也与现代经营存在不少距离,以至于不少地方竟守着美丽环境怨天尤人。浙江慈溪市匡堰镇邀请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充当智囊团。智囊团提出30多条意见,初步确定匡堰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将岗墩等南部山区打造成集“山、水、瓷、梅”于一体,独具特色的“乡村大世界,城市后花园”。某种程度上说,观念致富比技术致富更胜一筹。
3.乡村智囊为农民提供全面优质服务,以确保经济利益最大化。这包括信息服务、政策保障、风险把控和销售支持。海南省农村信用社2014年成立的“三农”技术专家委员会,“给农民贷款、教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助农村繁荣”,真正起到服务乡村的智囊作用。由于这些专家熟悉农民组织化,农产品的产、供、销、运等,所以对农民帮助最大。
(二)草根性是乡村智库的基本特点,寓含巨大民间智慧。与国家战略发展相关的重大智库相比,乡村智库具有草根性,亦可称之为民间智慧。来自高校与科研单位的乡村智库有理性的整体设计,不乏智识阶层和科研队伍的制度安排与智慧投入;但整体而言,这样的智库并不多,也不具主导性。乡村智库更多的是草根性的民间智慧。其突出特点为:基础性、自发性、微小型、随意性、短期行为、多样化。换言之,乡村智库往往根据广大乡村的具体特点,以实用的理念与方式,更具体地形成自己的特点与智慧。这也是为什么乡村智库多以“智囊团”和“智囊帮”等命名。这反映了乡村智库的丰富性、具体性、特殊性,尤其是包涵着可贵的民间智慧。
(三)外援与内生衔接互动,成为乡村智库主要特色。乡村智库也有自己的建设理路与方法,这主要表现在联动机制,即外援与内生的相互衔接与共赢共生。就大的方面言,广大乡村基层不断向外借力,以便能“借壳生蛋”,不论是技术还是知识抑或是理念与方法都是如此。因此,乡村智库引进大学与科研单位,甚至将国外科技纳入其中。还有不少地方充分调动在外乡贤、在外就读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家乡建设服务。乡村智库建设是一个在地域、层级、部门等更具相关性的多元集合体,任何单一性都难形成合力,也很难成功。在此,乡村智库实现多方面对接、互动与共赢,而外援与内生的联动尤具代表性。
乡村智库建设还有其他特点与作用,这主要表现在运用“微治理”方式达到更佳效果。“一对一”“一帮一”的扶贫、教育、培训方式是如此,有针对性地具体而微地进行科技致富、道德提升等亦是如此。换言之,乡村智库往往由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更讲究具体可行有效,尤其注重从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开始,进行指导与培育。
(一)乡村智库有经济至上倾向,对于政治、道德、文化多有忽略。未来应确立均衡发展理念,以突破时下经济型乡村智库的瓶颈问题。目前,经济发展成为乡村智库建设的重点与目标,某种程度上说是对的。因为我国还有不少乡村比较贫困落后,脱贫攻坚是国家整个工作的关键和奋斗目标。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也是如此。以乡村智库人员为例,其智囊人物多是经济型人才,而少政治、道德、文化人才。不过,也应该清醒看到,如乡村智库忽略政治、道德、文化等维度,其后果不可想象。一是影响农村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形成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弱化乡村治理能力水平。二是使乡村经济发展难以持续并获得强劲动力。因为乡村经济的快速、稳定、长远发展,最终取决于广大干群的政治素质、现代管理水平和道德文化品质。如果乡村智库建设过于偏向经济而忽略文化软实力等,经济发展也难实现真正的突破。因此,未来乡村智库建设在高度重视发展经济时,应强化政治、道德、文化等软实力建设,这是深化乡村治理的关键所在。
(二)乡村智库建设层次不高,尤其缺乏现代智库的鲜明特征。未来应在专业化、理论性、科学性上下功夫,避免停留在业余、经验、随意状态。现代智库强调的是“专业、独立、前瞻和多元”。因此,当前中国乡村智库的短板非常明显,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专业化程度不高;第二,文化思想水平不高。广大农村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智库建设,这无疑是件好事,也是强调内生力的长远之计。但如果只限于乡村,不能立足高远,乡村社会的人才局限就会成为智库的局限。另外,过于强调实用技术人才,不重文化与思想水平提升,乡土人才就难以成为有思考能力和文化远见的开放性人才。事实上,当前乡村智库最缺乏的主要不是技术,也不是知识,而是文化远见和思想创新,这是限制乡村善治最突出的瓶颈问题。
(三)乡村智库还处于单一散漫状态,缺乏多元联动机制。未来需要形成统筹兼顾、互相协调、全国一盘棋的整体格局。当前中国乡村智库建设多呈单一、零散和孤立状态,未来中国乡村智库建设要突破乡村智库的狭小格局,进入多元互动发展的整体布局。第一,将乡村智库与国家智库联结起来,这是互相助益、协同发展的关键,对于乡村智库更是不可或缺的。作为乡村智库,它需要从国家智库获益,突破自身的局限与困局,突破碎片化与封闭性。第二,在乡村智库之间形成一种联动状态,避免其各自为政。在乡村智库的各层级间尚未建起一种紧密、有序、高效的联动机制,这就影响乡村智库的资源共享与相互促进。第三,在乡村智库与政府之间建立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