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

2019-11-17 02:50涂晓玲
老区建设 2019年8期
关键词:江西服务业绿色

涂晓玲

[提 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成为构建产业体系的新模式。在系统总结江西省“十二五”以来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法,对推动产业升级、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生产方式、健全制度体系、转变生活方式五个方面进行客观分析,提出江西省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中的长期战略和相应的发展对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各地的基本遵循和自觉行动。江西省产业体系中,传统产业占主导,且大多处在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资源依赖度高、发展方式粗放,绿色化和现代化水平整体较低,亟需寻找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路径,从而加速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一、江西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发展现状

(一)绿色农业基础坚实

江西产品特色鲜明,主要农产品在全国排位总体靠前,是我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初步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柑橘等十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1]。产业升级加快,2018年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个和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3个;规模以上农业农头企业5000个,其中国家级46个;被农业部授予唯一“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绿色生产方式高效推广,不合理农药减少350吨,化肥使用量减少1.5万吨(折纯量);绿色农业产业成为江西“靓丽风景”,绿色农业产品成为江西“闪亮招牌”[2]。

(二)绿色工业脊梁挺实

绿色工业迅速成长,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6%和12%,两者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9%动力引擎和重要支撑。产业发展更加集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产业达10个,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健康产业、航空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节能减排成效显著,重点耗能企业能耗逐年下降,单位产品能耗降幅明显,工业“三废”减排成效显著。

(三)绿色服务业开始引爆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8年江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超过54.8%,为第一大税收来源;服务从业人口占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比重达60%以上。节能减排贡献突出,服务业能耗占能耗总量的比重仅为14.6%左右。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培育形成现代物业集聚区90个、旅游重点产业集群35个、物流重点产业集群50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2个、电子商务示范基地30个[3]。省级服务龙头企业151家,其中45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

二、江西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SWOT分析

(一)主要潜力(S)

生态优势明显,森林覆盖率达63.1%,居全国第2位,大气质量、水资源总量和水质、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等各项生态指标居全国前列,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省份之一。绿色产业基础较好,农业资源丰富,在全国地位突出,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金融业、旅游、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蓬勃发展,软件信息、研发设计、节能环保、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发展稳健,“增长极”不断拉长;颁布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一系列法规制度,出台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江西工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全省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绿色发展政策完备。

(二)内部挑战(W)

农产品加工能力弱、农业品牌占比偏小,农产品平均加工率只有53%,低于全国近7个百分点;全国“三品一标”品牌只占全国3%左右。绿色工业结构不优、骨干龙头企业数量偏少,纺织服装、钢铁、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金等传统产业占比超过60%。目前仅江铜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也仅7家,龙头带动和规模效应还不突出。服务业规模偏小,新兴业态发展缓慢,2018年江西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全国低28.1个百分点,以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服务业态发展不快,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初露端倪,份额很小。

(三)发展机遇(O)

席卷全球的绿色产业革命,围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所形成的产业群将成为下一轮全球经济周期性增长的支撑点,为推动江西产业绿色化带来了历史机遇。科技创新成为发展主旋律,物联网、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等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广泛应用于产业链全过程,为江西发展绿色产业呈现了一片“蓝海”。“江西红利”的加快释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序推进,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罗霄山脉片区脱贫攻坚和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这个四大国家战略在江西的深入实施,为江西绿色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四)外部威胁(T)

从产业发展现状看,“农业小而全、大而不强”、“工业小而散、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突出”、“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组织结构小而弱”是江西产业根本现实。如:江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分别占全国的2.3%和3.8%。区域竞争的“挤出效应”,导致比较优势逐步丧失。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江西红利”正在逐步被蚕食。同时,劳动力、土地、物流等要素趋紧,“挤出效应”正在逐步放大。科技创新支撑不足,创新引领亟待发力。江西近万家规上企业中,仅有8.29%设有研发机构,12.69%有研发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1%,不足全国一半,江西创新活跃度、研发投入、科技产出等明显不够。

(五)潜力-机遇战略(SO)

推进以“百县百园”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高标准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十大农业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全国有位置、世界有影响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生态有机绿色农业。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优势产业爆发式增长,加快发展低碳循环的绿色工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

(六)挑战-机遇战略(WO)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以“三品一标”认证和管理为抓手,打造一批农产品和企业品牌,补齐绿色农业发展短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及年度行动计划,出台重点产业帮扶政策,抓住赣江新区建设、原中央苏区振兴等契机,着力推进“南昌光谷”、“江西药都”、“赣州稀金谷”、“鹰潭铜都”、“景德镇航空城”、“宜春锂都”等产业基地建设[4],推动绿色工业持续壮大。积极推进“重大项目推进、优势企业培育、品牌和标准化创建、领军人才培育、服务平台支撑、改革试点示范”六大工程,推动绿色服务业量质齐升。

(七)潜力-威胁战略(ST)

现代农业要突出抓基地、培龙头、建市场,推动产业集群壮大,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新型工业要多措并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提高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现代服务业要推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齐驱并进”,推动推动节能环保低碳产业的发展,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发展联盟,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对接“中国制造2025”,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智能制造集聚区,大力实施“互联网+产业”行动,扎实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广泛运用。

(八)挑战-威胁战略(WT)

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统领,以生态产业化为导向,以产业生态化融合为抓手,实施战略性产业倍增计划,进一步壮大绿色产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加强高层次柔性人才引进力度。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营造各类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贯彻落实稳增长、降成本各项政策措施,把帮扶实体经济放在首位,推动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合理、自由、集聚的生动局面。

三、江西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构建的战略建议

江西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必须立足江西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抢抓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努力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把江西的生态优势尽快转化为竞争力。

(一)推动产业升级,挺起绿色产业发展脊梁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和手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必须更多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一是做优绿色有机农业。绿色生态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江西省要紧紧抓住全国唯一“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的契机,积极推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紧紧围绕十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优培强、扬优成势,高标准推进一批生产基地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一二三产融合为路径,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品牌覆盖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努力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5],全面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创建国家级农业持续发展示范区,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推动现代农业与资源科永续利用。实施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品牌工程,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志化生产,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二是推进工业走向中高端。核心路径是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双轮驱动”。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重点是推进 “三化”:引导省内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重点传统行业改造提升,开发一批产业链高端的技术和产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运用环保技术改造化工、建材等污染比较重的产业,运用节能技术改造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环保化;加快运用高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挖掘具有明显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使其成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目前,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健康产业、航空制造、新能源五大产业在江西成长性好、带动力强、优势突出,最具特色和潜力,是江西省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要举全省之力引导扶持、培优做强。同时,还要加快物联网产业的培育力度。目前,物联网产业复合增长率达24%,预计“十三五”末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达到2.2万亿元,并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格局[6]。江西虽然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但汹涌发展浪潮势不可挡,如果不在物联网一片蓝海争得应有份额和地位,江西势必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落后。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但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看,服务业自2016年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第二产业[7],已经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迈进的关键阶段。产业发展规律显示,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将高速增长,并迅速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8]。由此可见,江西省服务业已经进入最佳引爆时机。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标准化迈进。要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旅游、文化服务、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要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大数据、商务咨询等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抢占未来服务业发展先机。

(二)调整能源结构,夯实绿色产业重要支撑

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转型的关键。江西调整能源结构,要着眼“化石能源为主”向“多元共同发力”转变的形势,在“供给、输送、消费”三个要素上综合发力,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一是能源供给更加低碳。“十三五”期间,风能和光伏潜力很大,据预测年均增量将分别达到20%和50%;化石能源中的天然气年均增量将达15%[9]。未来,煤炭一次性能源依然占主流。江西省要持续推进清洁煤电项目,加快“天然气入赣”步伐,努力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光伏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应用成本降至4美分/瓦,光伏用电低于1元/度,已经具备产业化和应用推广条件,建成一批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为重点的光伏发电综合利用示范项目[10],推动光伏发电规模上取得更大突破。核电江西具备资源和基础优势,要认真开展核电项目规划和布局,扎实推进核电建设项目,突破能源结构单一局面。同时,要积极发展风电、生物质能、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推进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二是能源输送更加智能。智能电网是推进能源利用绿色化的基础工程,要抢抓历史机遇,打造坚强智能电网。依托现有电网骨干网架,加快优化推进特高压电网结构;加快现代输变电和配电工程,提升配电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要改造提升农村电网,扩大智能电网供给配置能力。认真开展智能电网规划,加大对间歇性、波动性和分布式清洁能源接入电网适应性分析研究,提升智能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三是能源消费更加绿色。当前,江西能源消费呈现工业耗能降低,建筑和交通耗能占比迅速攀升的态势。从发达国家能源消费情况看,最终呈现产业、交通、民用“三分天下”的能源消费格局。江西要牢牢把握发展态势,紧扣工业、交通和建筑三大领域,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推能源消费绿色化。大力实施全社会节能减排行动,推动工业发展中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碳排放零增长,通过推广装配式建筑等方法让建筑更节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双赢。

(三)优化生产方式,筑牢绿色产业坚实基础

江西省要在坚持存量绿色化改造和增量绿色化构建两端共同发力,不断提高经济绿色化水平。一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涵盖装备、产品、技术服务等,具有“产业关联度大、链条长,吸纳能力强”的鲜明特色。2018年,江西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只有1700亿元,占GDP的12%,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很大。但近年来,江西节能环保产业一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提升江西经济绿色化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江西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优势明显,如世界领先的硅衬底LED技术、余热余压利用、超高效冰箱压缩机等在全国行业技术领先,产业价值潜力巨大。江西省要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推进节能环保和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功能完备、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二是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对重点污染防治行业严格管控,对产能过剩行业重组改造,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大力引导以钢铁、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和提升,减少污染产生和排放。积极推进农业和服务业清洁生产,注重源头治理,全过程监控,实现“三废”近零排放。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推进物质循环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三是推进绿色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江西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着眼市场需求,采取科技攻关、产学研结合等方式,破解绿色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大技术研发合作,搭建开放共享式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推动新技术、新工业的转化和应用。充分发挥绿色发展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和更多社会资本增加研发资金投入,推动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健全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科技人才和核心专家,为江西绿色发展注入彭拜动力。

(四)健全制度体系,强化绿色产业续航能力

建设完整制度体系,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江西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保障。江西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全国领先生态文明高地和江西样板。一是建立合理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江西率先实施覆盖全境的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生态补偿机制覆盖不广,应该尽快出台森林生态补偿、湿地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等制度。要探索生态补偿途径和方式,加快形成合理补偿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与保护制度,建立以鄱阳湖为核心,以“五河”为纽带,干支流、上下游市县政府共同参与的河湖管理制度;完善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推动鄱阳湖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合理的流域补偿机制,采取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进行全方位生态补偿。二是推行市场化的资源交易机制。对土地、森林、荒地等自然生态资源进行确权登记,加强产权管理,严格用途管制,构建“管护用”等长效机制。落实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出台江西省实施细则,扩大参与交易范围,在碳排放配额分配、交易平台、支撑体系设计等方面先行先试,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开展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探索交易模式,研究交易规则,出台操作办法。三是完善科学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推动涵盖环境损害、资源消耗、生态效益等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完善运行。强化生态文明政绩考核,增加和提高循环经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用水总量控制等体现生态文明相关指标在政府绩效考核和干部考核任用中的权重。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行政监察,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四是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推进机制。2017年6月,江西等5省纳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标志江西赣江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得审议通过。江西省要认真落实《赣江西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尽快制定实施细则,以绿色金融支持赣江新区绿色产业发展和支柱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抓手,深化金融发展模式,助推经济绿色发展,为金融支持美丽中国提供经验借鉴。

(五)转变生活方式,引领绿色产业价值导向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必须准确把握绿色发展内涵和本质,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绿色价值观,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首先,培育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倡导绿色新风尚,推动绿色文化传播,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制定生态文明宣传规划,推动生态文明“五进”活动,多层次、广覆盖,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等创建活动,加快推进生态家园创建,培育一批国家或省级生态市、县区和村镇。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活动,举办好世界低碳生态经济大会,推动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普及活动[10]。其次,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和绿色社会行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引导居民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构建绿色公共服务系统,强化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推行电子政务,建设节约型政府。积极推进“互联网+环保”,加强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网络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媒体运用,让“人人参与环保、事事有关生态”融入日常生活。最后,凝聚绿色发展强大合力。引导人民群众大力推进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转向绿色投入,当好绿色发展的“思想领航员”。

猜你喜欢
江西服务业绿色
江西银行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追踪绿色的秘密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江西是个好地方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