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幅员辽阔,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犹如百花盛开在中国大地上。具有民族印记的音乐艺术生长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吸收民族精华。代表着国家的智慧和本质。
关键词:二胡;四川清音;技巧分析
一、二胡在四川清音伴奏中的应用概述
四川清音是四川地区著名的说唱音乐。它有200多年的历史。时间的痕迹保存在清音的调子里。当无声的声音在今天的变化时代再次被听到,我们将进一步思考这样的优秀传统艺术给今天的时代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我们如何继续前进,除了美的感觉之外。2008年,国务院批准四川清音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了传承和保护清音的力度。当今艺术家面对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国家、省份、城市---- 的时候,下一步该做什么。特别是,在文学、音乐、表演形式等文化遗产方面,如保留了明清民间音乐特色并至今仍然存在的四川清音,哪些基因可以为现在和未来保存下来,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当代著名民间文学艺术学者李家瑞在《北平民歌》(1931年)的简介中曾引用他的老师刘甫的话说: “民间音乐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义学,二是风俗学,三是语言学,四是音乐学。”
根据现有的资料收集,主要有乐谱、专著、论文和一些散乱的资料。其中,以乐谱或曲选为主。专门研究清音的专著和论文不多。希望通过对清音现状的分析,在少量的文字资料和论文中能对清音和清音乐器伴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在四川有许多清音曲谱。收集的乐谱包括《四川清音: 现代说唱曲目之一》及《四川清音: 说唱曲目之二》、谢俊凯录制的《四川清音系列》及邓碧霞编辑的《四川清音小调》(油印版),成都人民美术馆1963年编纂的《四川清音教科书》、刘洛仁、李成宇、朱红明编纂的《四川清音传统曲牌(油印版)汇编》、中国曲艺研究会胡都主编的《清音曲》选词(四)。除了乐谱集外,四川人民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鱼水情》、田继明和何玉秀合作的《红军帽》、杨晓玲主编的《党的好女儿》等清音乐谱,以及第二届四川省成都市秋季音乐会的材料中都收录了《六六》音乐谱。
在《中国曲艺音乐汇编四川卷》中,总结了四川地区曲艺音乐的起源、演变和艺术特色,从艺术特色方面,包括曲艺的演唱形式和曲调结构、咏叹调的结构、音阶特点、调式和旋律、历史上不同河道的演唱风格、咏叹调的特点、点缀曲调的技法和伴奏等,主要从琵琶三种弦乐、指法和伴奏的主要技法等方面介绍了 清音 曲艺。从本书对声学伴奏的介绍可以看出,清音的伴奏“不仅仅是唱腔,而是以唱腔为基础,简单而复杂”.可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或为花的节奏,或为花的装饰,或为垫腔、垫字伴奏《中国音乐词典》对四川清音词条中的两大曲牌清音有一定的论述,只提到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
二、二胡在四川清音伴奏中的技巧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清音的概况、起源和结构上。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以往相对单一的研究领域,开始向无声音的传播方式、系统研究和腔体研究过渡。艺术家的表演艺术和移民的迁徙是促进这种音乐传播的重要因素,也使四川清音的音乐元素更加丰富多彩。虽然研究领域正在逐步扩大,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清音的伴奏创新是曲本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四川清音的传统伴奏主要是琵琶和二胡,并有一个小型的民间乐队伴奏。伴奏乐器简单,伴奏方法随意。一般而言,传统清音并非以钢琴曲或管弦乐曲作为艺术歌曲来编排,而是根据演出组的情况和伴奏者的经验,以简单的伴奏方式进行编排,常用的方法包括: 曲伴奏、花伴奏、基本点伴奏、 独腔 中长音伴奏、鼓板基本节奏类型等。这一部分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纯伴奏融入创作中,形成了歌唱、伴奏、表演的统一艺术形式。伴奏乐器也可以以琵琶、月琴为基础,配合民族乐队重奏、交响乐重奏等方式演奏。作曲家在创作乐谱时,还应掌握独特的哈哈曲调,运用滑奏、弹奏等技法,通过伴奏表现出独特的音乐艺术品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二胡不仅吸收了西方最好的音乐,而且保留了我们民族传统的美术和艺术精髓。二胡演奏能够得到创新和发展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但是当新的观念和方法被创新时,民族音乐风格被忽略,西方演奏方法被完全接受,这与我国传统音乐艺术格格不入。纯粹的演奏风格中存在着大量模仿西方现代乐器的现象,完全丧失了二胡本身与民族音乐的联系。在一系列的二胡作品中,唯一能够体现二胡特色和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就是戏曲风格的二胡曲,它可以延续和完善二胡技法。因此,要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音乐艺术,承担起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重任,就要积极探索二胡技法在歌剧伴奏中的运用。
二胡运用揉弦、滑音等左手技巧,可以有效地调整乐曲的旋律,使其起伏、充满动感; 运用拉弓、移弓等右手技巧,可以有序地控制乐曲的节奏、节奏、音乐放松力度等,在调式、色彩、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了突出剧情风格的特点,二胡演奏技法在表演和演繹中总结出了一套“戏剧性”的表演技法。
三、结束语
中国的音乐文化因地而异,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声乐艺术气质。器乐演唱与不同地域声乐艺术的结合,使器乐演唱风格多样化、民族化,不仅丰富了器乐的表现力,而且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姣梦.四川曲艺鼓曲类音乐声腔的器乐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9.
[2]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论[D].中国音乐学院,2010.
作者简介:陶冶,四川省曲艺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