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阳洁
【摘 要】电影《张思德》是一部具有浓厚时代质感且细腻感人的主旋律电影。立足平凡人物却拍摄得颇具大片风度,再解读这样的经典作品,能够充分感受到影片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张思德;主旋律电影;突破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072-01
电影《张思德》在情节叙述和情感渲染两个方面处理得相得益彰,人物形象塑造注重性格的多元化和人物关系的立体化,视听语言应用带有强烈的艺术色彩,尤其是黑白灰的影调充分地体现了时代生活的质感,在主旋律艺术的主题升华上能够以情动人、感人至深。
一、“真实还原”与“艺术表达”
电影《张思德》在延安实地拍摄,还原了历史场景。在影调上基本采用了黑白灰影调,给人以怀旧的年代质感与浓厚的历史真实感。电影《张思德》除了纪录纪实,更有独到的艺术表达。影片一开始以黑白影调为影片奠定了整体的色彩基调。以大远景镜头切换穿插全景、近景的拍摄手法,逐步呈现出从辽阔苍茫的山岭景色到一位在群山之间不停奔跑、轮廓相貌特征逐渐清晰的战士,镜头不断推近,此时特写人物便是影片的主人公——张思德。影片“由远及近”“以小见大”的表现特征在影片的开场就展示出来,充分体现了电影艺术的艺术表现能力。
影片结尾处仍是张思德一个人在壮阔辽远的群山间奔跑,有所不同的是,色调由黑白变为彩色,定格画面由主人公张思德开篇时的奔跑喘气变换为结尾处的灿烂微笑,配乐由平缓抒情变为激昂振奋。影片匠心独运,主题由此升华,影片结构也更为完整。
二、“典型人物”与“非典型人物关系”
电影《张思德》并没有按照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高大全”人物设置的方式塑造人物,反而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以主人公张思德性格中的低调、木讷甚至“傻”作为切入点展开着重刻画。电影还很好地突出了张思德的典型行为特征:“跑”。在影片中,张思德经常在不停地奔跑,一直都在忙碌着,为革命工作着,为人民服务着。影片很好地把握和突出了主人公的典型行为,提炼和塑造了典型性格,把人物形象塑造得生动、形象。
在领袖人物的形象处理上,影片也没有采取以往的“神化”“圣化”的表现手法。电影采取了“非典型”的人物关系处理方式,用更加平等、更加亲和的人物关系来设置领袖人物和普通士兵的上下级关系,革命领袖和普通士兵互为彼此的观察者与讲述者。最能突出影片一改传统电影的段落是,毛主席与张思德彼此“总结缺点”的情节。影片通过两位典型人物的非典型刻画,使得银幕人物形象不再是简单的历史符号,而是更加立体真实的艺术形象。电影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突破和创新。
三、“细节串联”与“情感表现”
电影《张思德》在叙事上,不仅注重“细节串联”,还注重“情感表现”。叙事艺术与抒情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影片非常注重核心事件的细节表现,用电影化的细节描写来串联故事,推动情节发展。张思德作为主要人物的细节化的生活片段,散点透视般地串联起影片叙事的线索。
电影的情感表现更是直击人心。影片中更为细腻的情感连接体现在张思德与“儿子”宋光明、“父亲”老革命之间的相处。影片通过张思德与宋光明玩耍、替老革命理发等碎片式影像,表现了他们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也使得张思德的人物形象更加具象美好。同时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在清苦严峻的抗战背景下感受到温暖。这样的情感串联更好地代替了单纯的时间叙事。
四、视听造型的“多元化”与“风格化”
电影《张思德》以独具风格、丰富多彩的视听造型语言,引人入胜的剪辑节奏极大地提高了电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片中,张思德为了修车,跑步去运新的车胎,和同时正在召开的大会会场的各种声音,巧妙地进行了声画对位应用。这样的设计首先让电影的画面表现不单调,其次以大会的热烈衬托张思德一个人相对孤单的身影。其意义是突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多元化的表现手法,使得电影时空处理的自由度和声画对位的修辞效果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张思德在炭窑牺牲时的段落,剪辑节奏随着欢快配乐的变速逐渐加快。此情此景,欢快的配乐暗示了之后的沉痛;炭窑里的张思德与战友小白浑然不知灾难即将降临因而状态自如,与洞外山体滑坡造成的视觉冲击、压迫感觉形成强烈对比;加之画外的“嘩啦哗啦”的大雨声、“噼里啪啦”的烧柴声,让人万分紧张。之后,音乐转变为婉转低沉的配乐,和着雷鸣雨声、炭窑坍塌的巨大声响和小白痛苦的呼救,形成了立体的交响声场。观众的个人情感也由紧张调动到了一种极大的震撼和无言的悲怆。在这个段落中,影片没有刻意用煽情的表现手法渲染牺牲的氛围,却以看似平静的讲述方式将情感张力释放到最大值,让观众自己去感怀。这些视听造型语言的运用具有极强的风格化和艺术性。
主旋律电影的功能就是体现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电影《张思德》作为一部典型的主旋律电影,区别于以往的影片创作,以生活化的表演和闪点式的影像纪录,以情感化的表现和风格化的造型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主旋律电影创作的突破和创新。影片成了同类题材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品,也成了诠释“为人民服务”精神内涵的影像化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