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摘 要】宋祖英在我国歌坛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力,她从事民族声乐艺术长达二十几年,一直积极致力于我国民族声乐这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演唱了近千首民族歌曲及大量中外艺术歌曲,她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和特点,不仅有着甜美的音色,吐字十分清晰,同时也有着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同时又有着极强的表演力、感染力以及亲和力。因此,宋祖英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与认同。本文就是对宋祖英演唱作品之中的风格以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宋祖英;演唱风格;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043-01
宋祖英,当前民族声乐舞台上优秀的歌唱家,观众心目中的“东方茉莉”。她把自己深深扎在民族声乐的土壤里。作为我国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女高音民族歌唱家,她凭借着自身音色甜美、吐字的清晰、音域的宽广以及中国民族特色韵味的行腔等优势,走进了人们的心里,走向了世界的舞台。作为中国民族声乐歌唱家,第一个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独唱音乐会,其专辑《百年留声》入围第49届格莱美“最佳古典跨界专辑”提名,而且还被誉为“中国民歌的金凤凰”。
一、宋祖英的演唱风格
(一)独特的音色
俗话说“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会有着不同的音色以及个性。在宋祖英的歌声之中,自然而纯净的音色就是最大的一个特点,它就像山间流淌的清泉,让人产生甘甜可口的听觉感受。在宋祖英的歌曲作品之中,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她那甜美的音色,还有亲切感以及穿透力。同时,宋祖英的歌唱在艺术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方面也十分显著。比如,在其成名作《小背篓》之中,优美的旋律所表现的内容就是回忆起自己童年的生活以及在妈妈背篓之中的感觉。因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是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所以会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首歌曲也正是因此被久久传唱。很多人在翻唱这首歌曲的时候都会对宋祖英独特的音色进行模仿,这也正是因为宋祖英的风格使得这首歌曲的音色以及歌曲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二)民族性鲜明
中华民族本就擅长歌唱,而且我国又是由很多个民族组成,不同民族的演唱风格都各不相同。因为在地理环境方面以及民族语言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所以地方民族风格特色才会得以有效形成。宋祖英出生于湘西,在湘西长大,是个地道的苗族姑娘,她的性情被家乡自然的美深深熏陶,这使得她的歌声之中有着更多的灵性。例如《古丈茶歌》,这是一首充满了湘西苗族特色的创作歌曲,其中的湘西风情十分浓郁,歌曲也十分婉转动听,有着鲜明的民族音调特色。湘西的苗族人经常会即兴进行词曲的创作,为了有时间进行思考,很多苗族人都会将语气词用作衬腔,宋祖英在进行这些虚词的演唱过程中就可以将巧劲良好把握,让歌曲优美传情,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真挚的情感表达
唱歌的时候只有唱出情感才能让歌曲富有感染力。在宋祖英的歌唱艺术之中,以情带声和声情并茂始终是她坚持的原则。宋祖英的演唱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作品能让自己感动,然后再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演唱的作品之中,让自己的歌唱可以做到发自肺腑,这才使得宋祖英的演唱能够深深打动人心。
宋祖英的成名之作是《小背篓》,这首歌让宋祖英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在妈妈背篓里的时光,让她回忆起自己在苗寨里的生活。宋祖英用心去体验、感受、揣摩这首歌曲,将自己对亲人以及家乡的思念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不仅唱到了自己的心坎里,更感动了观众。
二、宋祖英的歌唱艺术特色
歌唱发声基础和综合要素结合完美:
(一)流畅的呼吸
对于有着较快节奏的歌曲,宋祖英在演唱的时候的换气会做到从容不迫。比如在《辣妹子》以及《好日子》这些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她的气息十分流畅,咬字也十分清晰,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当演唱到声音的停顿,但是拍子并不停顿之处,宋祖英的气息可以连绵不中断,比如在《小背篓》这首歌曲的演唱之中,在有休止拍的地方就没有中断气息。在一字延长多拍的演唱之中,宋祖英的气息饱满而又有利。通過欣赏宋祖英的演唱,可以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她呼吸技巧的灵活运用,也就是用身体下半部来控制自己的呼吸,做到声音的集中,让咬字吐字更加准确清晰,这样才可以发出甜美而又清脆的声音,让她的演唱极富感染力。
(二)咬字行腔的气韵美
在音乐艺术的演唱之中,宋祖英有着不同的风格和韵味,出色的节奏与腔调让歌曲之中人物或者思想感情变得十分生动,进而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听觉形象。它可以让旋律变得更加丰满,赋予歌曲更加丰富的情感,使其抒情性以及感染力得以进一步增加。而宋祖英演唱的景点就在于滑音处理以及音色变化。不管是轻重、快慢、强弱,她的演唱都可以做到连贯而饱满,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对语调、语气以及表达都做到清晰明了,听完之后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满足感。比如在《古丈茶歌》这首歌曲之中就应用了很多前倚音,声音甜美纯净而又悠扬。在《十八弯水路到我家》这首歌曲之中,宋祖英就应用滑音将待嫁女的调皮与活泼形象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喜悦与幸福。
参考文献:
[1]刘大巍,夏美君.声乐艺术论[M].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0.
[2]张幼文.声乐理论研究[M].北京华月出版社, 2003.
[3]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4]李凌.歌唱艺术漫谈[M].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
[5]李晓贰.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