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盘点、梳理主要障碍并以务实有效举措加以清除是当务之急。可一旦如此行事,便会立刻发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障碍,莫过于“惯性思维”。其关键之举,也莫过于告别“惯性思维”。
先看理论思维。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人们虽然主观上清楚实现理论创新、转换思维方式势在必行,也深知须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咨询上与时俱进,但当年所经历的经济学训练和此后所沿用的经济分析方法,均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以凱恩斯主义为代表的传统经济理论体系。对于围绕增速“快”而形成的那一套传统的学理支撑和方法论支持,已经烂熟于心;对于围绕质量“好”所需要的全新的学理支撑和方法论支持,则尚在建构之中。走得平顺时,尚可有意识地做高质量发展的文章,主动按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分析经济形势、建言经济政策。稍遇沟沟坎坎,便有可能迷失方向,慌不择路,下意识地重操旧理念、旧思想、旧战略,不由自主地掉入“惯性思维”陷阱。
其结果是虽然嘴上常喊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口号,内心深处却不免夹杂或涌动高速增长的思维。因在新旧理论之间左右摇摆、飘忽不定而偏离高质量发展轨道,致使误判形势、错开药方,甚至重蹈高速增长覆辙,操用老办法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现象和情形一再发生、屡屡再现。故而,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也需在深入反思、仔细鉴别之中经历并完成一个从“有意识”到“下意识”的理论转变过程。
再看实践操作。面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人们虽然主观上明白实现实践创新、转换思路和套路箭在弦上,也深知须调整和纠正不适应、不适合高质量发展的行为和处事方式,但毕竟当年所见证的经济发展历程和此后所沿袭的经济发展样板,均在很大程度上植根于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对于围绕增速“快”而形成的那一套传统的粗放型做法,已经深入骨髓;对于围绕质量“好”所需要的新方法、新实践,则尚在探索之中。风平浪静时,尚能有意识地讲究高质量发展,主动按照新思路、新套路指导经济发展实践,克服路径依赖。一遇风吹草动,便有可能“叶公好龙”,手忙脚乱,下意识地重操老思路、老套路,不由自主地跑回“惯性思维”老路。
因在新旧实践之间左右摇摆、飘忽不定而偏离高质量发展轨道,致使不对路子的举动时有发生,甚至重蹈高速增长覆辙,搞出一些事与愿违、南辕北辙的事情来。故而,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还需在不断学习、反复磨合之中,经历并完成一个从“有意识”到“下意识”的实践转变过程。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告别“惯性思维”,可能是一个极其痛苦而漫长的转变过程。为此,不断地警醒、反复地告诫自己,我们身处的是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非高速增长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大不相同于高速增长阶段,实在是十分必要的。
引申一步说,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非物质文化需要,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而非以GDP规模和增速为中心,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结构问题而非总量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而非需求侧,宏观经济政策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非需求管理,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深化改革而非政策调整,如此等等。要用匹配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理念、思想、战略以及话语体系,讨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问题,决不能闹出类如“关公战秦琼”那样的笑话。
更深一步讲,既然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契合经济发展规律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转向新阶段的客观必然,那么,为此而承受短期的痛苦、付出暂时的代价,就是值得的。相反,因局部的、眼前的问题而左顾右盼甚或改弦易辙,是十分不可取的。所以,跳出短期变化、一时困难而着眼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大势和历史规律,从而坚定久久为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亦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而言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告别“惯性思维”。不能身子进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脑袋还停留于高速增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