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
摘 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效果的能否优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就要着意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
关键词:积极性;调动;爱护
2016年学校安排我教品德与社会课。多年教语文的我,一下子要改教品德,反差比较大,起初还真有点心虚胆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总算扫除了上述心理障碍,且悟出了一个极浅显的道理,即在小学的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着意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为什么要着意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从教学过程上看。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固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学生终究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学”,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而要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说来,学生身上是蕴藏着这种学习积极性的。作为教师,首先就要从教学指导思想的高度上,着意去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从学生心理发展上看。
小学生年龄一般为6~12岁,正开始步入学龄初期。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告别了幼儿时代,跨进了小学大门,在小学新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下,其心理品质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特点有:开始产生“我长大了”的成人感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刚进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氛围中,都有强烈的上进心,愿意好好学习,成长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他们的兴趣范围在扩大,对学习小学思想政治课,同样具有求知欲和积极性。政治课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握,主他们的这些特点,从其心理发展的高度上,去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去着意爱护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3.从品德课的地位上看。
品德课,尽管《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试用稿)一开头就指出它“是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但在现实生活中,恐怕很少有人真正将它提到如此的高度。但将品德列为“三类课”的学校亦曾有之,忽视品德课学习的学生更是大有人在,何况还有取消理科政治高考的“指挥棒”。但可幸的是,小学生在这方面尚是纯洁无瑕的,他们至少目前还不至于产生这种偏见。随着他们求知欲的增强和兴趣范围的扩大,他们是具有学好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的。因此,从争品德课地位的角度上看,也要求品德课教师更要着意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从小学一开始就学好这门课程。
二、如何爱护学生积极性
1.在课堂教学中着意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能否爱护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主要注意了三点:一是根据“知识、能力、觉悟”的三重任务和“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三者相统一的原则,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让绝大数学生能产生“愿学、爱学”和“有所获、有所悟”的满意感。二是重视发现和培养对该科学习有一定兴趣和基础的学生,让其在班上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三是联系小学生学习热情高、上课踊跃举手发言等特点,注重启发和因势利导,倍加爱护其学习积极性。决不因为他们回答问题不正确而随意指责以致挫伤其学习积极性。
2.在作业批阅中着意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业、答卷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教师教学信息的反馈。对待学生的作业、答卷,我坚持三条:一是同样讲“认真”,在上面多滴几点“血”,决不简单地以一“、/”或一“×”了事。二是合理记分,作业评分尽可能客观,答卷则坚持采用“流水作业法”,以“题”为单位阅卷评分和记载情况,以求统一标准,提高可信度。三是加批语,采取类似批改作文的做法,除加一两句指导性和鼓励性的“尾批”外,还适当来点“眉批”,给学生以具体指导和启迪。这种迟钝工夫,往往能收到学生作业练习一次比一次认真、規范和进步的效果。
3.在试卷讲评中着意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练习、测验后的讲评,是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甚至可以说比练习、测验本身尤为重要。我在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一是突出“实”和“细”两个字,即在分析试卷时,情况到题到人,讲评中穿插通报各题中的满分和高分获得者的姓名,充分肯定和表彰学生在试卷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及其所下的功夫。在一次讲评中,这种表彰性的“点名”的人次往往超过该班总人数,包括总分不及格但在某一两题上有所特色和成绩的学生在内。二是在分析存在的问题时,注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培养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成绩或进步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使学生从班级总体上看到各自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持、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以自己的言行去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重在行为教育。其他各年级都要加强索质教育。这就要求品德课教师更要注重为人师表。学生与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感受到老师言行一致,讲的做的是一套,从而也就从较深的层次上爱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效果的能否优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就要着意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