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洁
摘 要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控制中基础护理流程的实施及效果。方法纳入某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9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服务,基础护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组施行基础护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比较效果。结果基础护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组满意值、护理服务整体质量、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情况、基础护理流程规范性评分、消毒隔离工作质量评分、护士洗手评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分、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住院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确切。
关键词 医院感染控制 基础护理流程 实施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90例住院患者,均为女性,随机分组,基础护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组45例。年龄18~51岁,平均(26.24?.14)岁。对照组45例,年龄20~52岁,平均(27.64?.89)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服务,基础护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组施行基础护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
1.2.1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第一,护理人员能力。
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能力主要体现在预防意识、预防技能两方面。以预防意识为例:受临床经验缺乏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护理人员极其缺乏感染预防意识,无菌操作水平低。长此以往,极容易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且对护理人员自身安全的保证不利。医院感染的预防技能缺乏,同样容易增加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以切口护理为例:当切口出现红肿、渗血等症状时,表明可能已经发生医院感染,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便与护理人员未对切口感染进行预防有关。
第二,消毒灭菌水平。
消毒灭菌水平低,是影响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医疗器械、医院环境以及护理人员的手卫生均为消毒灭菌的重点对象。以医疗器械为例: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检查前,护理人员均需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反之,患者的感染率将显著提升。再如:呼吸内科患者感染类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患者的痰液等体液中,均含有大量病菌。如护理人员未对科室环境进行消毒,很容易导致空气微生物浓度超过标准,增加其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第三,感染管理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进展,各医院对医院感染控制问题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但因常规的医院感染管理模式缺乏连续性、科学性及灵活性,管理质量往往较差。当医院感染发生后,护理人员虽可第一时间发现,并对其进行控制,但仍会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安全性造成影响,导致医院的信誉与形象下降。可见,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将科学的、灵活的管理模式应用到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较为重要。
1.2.2医院感染控制基础护理措施
第一,明确医院感染控制和基础护理之间的关系。
医院感染和基础护理之间具有很紧密的联系,在很早之前就有业界人士认识到了医院感染问题的严重性,并依据此提出了消毒的概念。而南丁格尔不但对医院感染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并且还将基础护理与医院感染控制进行有效结合,在战争前线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断加强了医院清洁与患者感染控制护理工作,并且创建了无菌技术,采取对感染患者实行隔离、病房通风以及在具体护理操作过程戴手套等有效的措施,使得医院感染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正由于医院感染和护理管理工作有很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要对基础护理工作进行充分地关注。医院的医疗行为离不开基础护理,在操作时应选用一次性外科口罩,快速手消液。环境要进行空气消毒或经常通风,做好物表与空气取样和监测,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查看有效期,灭菌批号,不得重复使用并有监督与惩罚。
第二,加强多学科协作。
由于综合医院内老年患者的疾病特点,病种繁多,病情重,基础感染患者多,相关操作多,更多的需要医疗照护。其中,多重耐药感染患者比例达到21.49%,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达到31.14%。正是由于护理院住院患者的特点,需要包括微生物實验室、药学部、康复治疗、感染控制等更多学科的介入。多学科协作模式介入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在各医院的实践中已经被证实能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和院内感染发生率。药学部与微生物实验室协作,结合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微生物实验室是能够准确监测结果数据及早对多重耐药菌进行监测预警报告,感控部门及时追踪,避免院内暴发。
第三,规范诊疗护理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
假如患者长期卧床,抵抗力低下,基础疾病众多,病情较重,在纳入患者中进行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比例较高,势必增加了医院感染防控的难度,增加了患者院内感染的风险。因此,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诊疗护理操作步骤及无菌技术规范开展相关诊疗护理操作。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减少各项操作留置时间,从而减少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第四,加强培训、督导及演练。
(1)培训。定期在院内举行院感知识培训,内容包含院感基础知识、院感标准、手卫生相关知识、消毒隔离等,分别组织医务人员、护工及保洁人员进行学习,对不能参加集中培训的人员要求进行科内二级培训,确保达到培训效果。定期组织医院感染兼职质控员参加院外培训。同时,由护工公司及保洁公司对护工及保洁员进行岗中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及防控水平。
(2)督导。感染管理部门对院感病例、监测数据等进行日常监管,每月深入科室检查指导并进行考核,每季度进行空气培养、物表及手卫生监测,不定期对兼职感控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管,并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汇总、分析、反馈,促进医院控制感染质量持续改进。
(3)演练。医院感染暴发危害性极大,对患者易造成严重后果,尤其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所以更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因此需要每位医务人员明确医院感染暴发概念、上报时限及暴发处理流程等。
第五,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健康教育。
基础护理过程中,护士双手易被病原菌污染造成医院感染。有的护士只注重操作后洗手,忽视操作前洗手;有的护士本身携带病原体或长期接触大量抗菌药物成为耐药菌的重要来源,此时病原体可污染环境或物品,进而间接或直接通过手传播病原体,导致患者或自身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护士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对新入职的护士要培训其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操作技术,并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要培训护理行政人员,重点培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知识。要重点培训医院感染监控护士消毒、灭菌、隔离、防护知识,使之切实掌握并正确指导和监督消毒剂管理、无菌操作和医疗废物分类分装等知识和技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值;基础护理流程规范性评分、消毒隔离工作质量评分、护士洗手评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分;护理前后护理服务整体质量、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情况;伤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统计,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1)两组满意值分析。控制组满意值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护理前后护理服务整体质量、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情况分析。护理前两组护理服务整体质量、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情况接近,P>0.05;护理后基础护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组护理服务整体质量、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3)两组基础护理流程规范性评分、消毒隔离工作质量评分、护士洗手评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分分析基础护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组基础护理流程规范性评分、消毒隔离工作质量评分、护士洗手评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醫院是治病救人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环境。在医院中细菌经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医源性操作传播等途径蔓延,而医院有大量的易感人群,例如新生儿、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者、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者、住院时间长者等,这些易感人群极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从而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控制同基础护理管理质量密切相关,具体是如果能够控制好医院感染,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问题,保证患者治疗及康复安全、顺利进行,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然而,近年来,随着疾病病种的不断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这使得护理管理问题也经常发生,这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巨大影响。所以为有效控制感染,需要医院加强相关的护理管理工作,以保证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依据院内感染需求,成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小组,制定出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保证感染控制顺利进行。
4结语
综上所述,基础护理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坤丽.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作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16-17.
[2] 张海燕,刘怡.规范化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9):35-36.
[3] 黄雪梅.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中的作用[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2):105-107.
[4] 薛世萍,程麦莉,石丽丽.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探讨[J].西部中医药,2018,31(0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