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圆梦
徐悲鸿是中国著名的绘画艺术家,在中国画坛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其在绘画艺术生涯中创作出诸如《奔马图》《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优秀作品,蕴含着其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绘画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具有极大的艺术审美价值。本文简单分析了徐悲鸿绘画艺术的特征,并赏析了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巨作。
徐悲鸿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祖籍江苏宜兴,原名寿康,后改名为“悲鸿”。其不仅是中国著名的绘画艺术家,还是中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在留学归国后先后在国立中央大学、北平大学、北平艺专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院长,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1953年,徐悲鸿因病去世,其一生都致力于绘画艺术创作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发展中国画”改良的这一鲜明主张,提倡绘画的写实性和创新性,创作出了很多经典的绘画作品,引领了一代艺术新风。纵观徐悲鸿的绘画艺术创作生涯,其一生创作出了数千件绘画作品,他的绘画艺术创作经历了1919-1927年的旅欧时期、1928-1936年的鼎盛时期、1937-1945年的抗战时期以及1946-1953年的创作后期这四个阶段。其中,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这幅作品就是在抗战时期创作而成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蕴含着深厚的内涵。
一、徐悲鸿绘画艺术特征
(一)蕴含着民族精神
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创作的追求,生动的气韵是美学的最高境界。然而,徐悲鸿的绘画艺术不仅仅局限于此,其绘画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蕴含着独特的艺术内涵,因此,徐悲鸿的绘画艺术创作也超出了传统绘画艺术气韵生动这一美学范畴。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田橫五百士》等人物画以及《群马》《风雨鸡鸣》等花鸟画都体现出了坚贞的民族精神,寄托着其对于自由和独立的美好期盼。因此,徐悲鸿的绘画艺术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具有象征民族精神的特征,其通过绘画的方式给抗战时期的中国人民以精神的鼓舞和支持。
(二)充满阳刚之美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阳刚之美,其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充满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即便是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具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豪气。例如,《愚公移山》作品的壮汉形象就充满了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印度妇女》《风尘三峡》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充满了男子汉的英雄气概,其绘画艺术呈现出了独特的阳刚之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独特审美情趣、艺术精神和美学思想的体现。
二、徐悲鸿《愚公移山》作品赏析
(一)徐悲鸿艺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体现
徐悲鸿以社会现实为写照,运用丰富有力的笔墨语言创作出了《愚公移山》这一具有极强艺术表现力的精品力作。作品无论是在空间布局方面,还是在人物构图、人物造型方面,抑或是在笔法和色彩方面等都实现了创新,徐悲鸿按照从右至左、从前往后的顺序对画面进行空间布局,借鉴和融入西方绘画的构图形式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构图,取得了疏密相间的构图效果。他在人物造型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机械性准确描绘,并在笔法和色彩方面运用了国画中的白描手法、引入了西方艺术中的焦点透视法则。徐悲鸿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基础,借鉴和汲取西方绘画的精髓,“以西润中”,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西方绘画技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愚公移山》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经典作品,作品也充分体现出徐悲鸿的艺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徐悲鸿爱国主义思想的表达
徐悲鸿在绘画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对于艺术的社会功用和现实意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认为艺术创作应该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应该和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愚公移山》这幅作品创作于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危急时刻,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徐悲鸿以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来展现一个伟大民族的坚韧不拔之精神、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其借《愚公移山》这一历史上流传了几千年的寓言故事从精神上给人民以鼓舞,激励人民以愚公挖山不止的信念坚持抗日战争,同法西斯抗争到底,以争取全民族的最后胜利。徐悲鸿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而成的《愚公移山》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其对于祖国和人民的挚爱之情,赏析《愚公移山》这幅作品,人们能深刻地感受到徐悲鸿的爱国真情及其对光明的向往。
(三)开创了传承和发扬传统的视觉典范
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自战国思想家列子创作的《列子·汤问》,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也正是取材于此。故事主要叙述了愚公率众人不畏艰难地挖山,他们的努力与坚持最终惊动天帝而派人将山挪走,该故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蕴含着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徐悲鸿借愚公移山的故事,给当时痛失家园的中国人民以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使其充满力量,积极投入抗日战争,夺取最后的胜利。愚公移山的故事在作品中的融入和渗透也体现出徐悲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创作思想,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徐悲鸿在作品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赋予“愚公移山”这一古老神话以新的内涵,表现出自身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对时代命运的人文关怀,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徐悲鸿通过对于“愚公移山”这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题材的艺术创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
(四)通过人体艺术展现伟大精神
徐悲鸿对于一些人就《愚公移山》作品中的挖山者这一人物形象“为什么是裸体”的疑问给出了“不画裸体表达不出那股劲”的回答,其在《愚公移山》作品的创作中通过人体造型艺术表达人的精神世界,作品画面中赤裸的壮男饱满的肌肉、柔韧的筋骨、雄健的腰背呈现出了一种人体艺术的阳刚之美。或正或侧、或仰或俯、或蹲或站的夸张造型使人物造型更有立体感,其挥镐的动作更是体现出人物形象内心的坚定信念,徐悲鸿通过人体艺术来表达旺盛的生命力,取得了撼动人心的艺术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体艺术的最高境界,其将人体艺术的功用也发挥到了极致,通过人体艺术将人定胜天的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给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以精神的鼓舞。
(五)线描技法极致应用
线是中国画艺术创作的主要造型手段,简练概括的线条可以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形式美感。徐悲鸿吸收了古代诸家线法之长,在《愚公移山》作品创作中根据人物性格和物象特点采用不同的墨线进行勾勒,人物造型取得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例如,作品画面中壮汉筋骨的力度、肌肉的韧性与女子肌肤的滑润都通过刚健顿挫的线条充分地展示出来,同时壮汉的执着、幼童的稚嫩以及竹叶的挺秀在彩墨的皴染下也完美地表现出来,由此可见,徐悲鸿在《愚公移山》作品创作中将中国传统线描技法发挥到了极致。
三、结语
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经典画作,是融贯中西的光辉典范,其以传统绘画艺术为基础,借助西方现实主义的力量实现更高层次的超越和重建,进而实现了自我风格的突破和创新。赏析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巨作,人们不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绘画艺术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和中西合璧的写实主义风格,还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英勇不屈、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