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媛媛
摘 要:“为政之要,首在举人,为政之重,重在用人”,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从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监督等方面探讨了干部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年轻干部;培养;对策
伴随着国内基本矛盾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人们对未来分析和判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直接影响了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多才能的干部队伍,要大力建立年轻干部资源库和干部梯队建设,注重在基层第一线和艰苦环境的地方培养、锻炼、使用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主力军。总书记的讲话是各级党组织培养年轻干部的工作指南,科学阐述了为什么培养,怎么培养以及如何用好年轻干部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将来、面向未来的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代代年轻干部是新鲜血液和创新动力的源泉,是战略性、全局性、可持续性资源。因此,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的力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干部培养面临的问题
新时代社会背景下,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与新目的、新任务、新战略的时代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年轻干部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一是表现在磨炼不够。现在年轻一代的干部大部分成长在相对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普遍缺少生活磨炼和挫折教育,扎根基层的思想准备不够充分,在处理群众利益工作、基层矛盾纠纷时,容易存在经验不足,抗压能力不够的问题。二是忧患意识不足。他们对中国历史、党和国家发展历程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对民不聊生的历史认识不深刻,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结合意识不强,缺少富民强国的远大志向。三是群众意识、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年轻干部个人主体性较强,大局意识和集体意识较弱,依靠、团结、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意识还有待提升。
(二)干部梯队建设不合理
在数量上,优秀年轻干部比例低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同时在干部能力构架中,干部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良莠不齐,干部培养缺乏衔接性和连续性,往往在用人之际青黄不接,不能满足领导班子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选拔培养思想认识不到位
思维决定行动。一些党组织对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不足,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长远规划性,在干部选拔培养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平衡照顾、“排队上下车”等思想影响。
(四)选拔培养机制不完善
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在干部培养过程中,队伍建设投入不足、跟踪培养不连续等问题较突出,同时重使用、轻培养,论资排辈现象时有发生,年轻干部缺乏展露才华、奋发进取的成长环境。一方面影响了干部提拔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干部的积极性。
二、培养年轻干部的措施
(一)严抓入口,为干部培养把好关
努力把干部选拔的个人竞争和公开推荐结合起来,积极拓宽用人渠道,优化用人结构、强化干部识别度,从源头上把好干部培优关。
1.广纳优秀人才,拓宽用人渠道,增加优秀干部选拔的选择性
出台好的制度,坚持“本土培育”和“市外引进”双轨并举。针对毕业三年以内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可开通专门服务窗口,从租房、医疗上给予连续3年的补贴,同时放宽外来人才户籍管理制度,让其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针对博士生或有专业特长的业界精英出台专门政策,制定双向用人机制,即可岗位选人,也可人选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旦通过试用期,可根据岗位需求签定用人合同,规定服务年限,同时给予购房补贴或提供廉价住房,并给予配偶在工作上优先择业的机会,对未婚外地优秀人才可以鼓励本地婚姻,或联合相应部门搭建联谊平台,促其在工作地安居乐业。
2.优化用人结构,细化岗位设置
根据党政班子需求和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对岗位进行精细化设置,促进岗位与干部德才相匹配,同时分层提出职务、年龄、政治面貌、民族、性别以及培养层次等方面的比例要求,确保干部队伍在年龄和职务层次上实现梯次配备,避免干部青黄不接或人浮于事。
3.强化优秀干部识别,大胆公开推荐
对干部的识别要深入工作,从工作绩效中了解能力;要深入群众,从群众口碑中了解作风;要善于观察,从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捕捉亮点;要适时考验,在关键时刻考验担当。同时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常态化,随时做好发现、选拔和培优干部的准备,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干部,要及时、大胆地放到重要和关键岗位上来。
(二)強化实践锻炼,为干部培养打基础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优秀的将率之才离不开基层的实践锻炼和经验积累。干部培优要着力“三个深入,五个一批”。深入群众,拒做“侯鸟干部”才能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深入实践,找准工作路线,树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作意识;深入基层,脚踏实地才能触摸根源,掌握群众实情,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积累基层经验;深入生活,才能见微知著,培养政治敏感,加强实践锻炼,提升执政能力。同时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和干部自身特点,量身制定培养菜单,实施优培优育工程,积极为他们提供强化锻炼、增长才干、积累经验的平台。每年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社区、农村、乡镇进行锻炼,着眼于积累基层经验;每两年从市直机关竞争性选拔一批年轻干部到城市规划、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关键岗位,着眼于提升业务素养和决策能力;每三年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企业、产业园区参加“驻包联”工作,着眼于提升干部综合能力;每年从乡镇、基层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领导机关专业职能部门挂职锻炼,着眼于提升专业水平;适时从区县机关推荐一批年轻干部到市直机关锻炼,着眼于提升组织协调能力。
(三)导师辅导,为干部培养引好路
探索推行干部培养的“导师制”,通过建立相应的导师团队和实践基地,着力打造干部一线锻炼、导师专业指导、全程跟踪考察的年轻干部成长“孵化器”,用心交流,及时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出建议和帮助,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帮助他们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多重培养,苦练干部基本功。在岗位上通过压担子、轮岗位、上挂学习、下派挂职等多渠道培养,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经验,增长才干,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同时强化工作心得、新闻写作、调研报告、机关制度等方面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应用性文字写作水平,做到学用结合,夯实基本功。新老搭档,全程跟踪指导干部工作。老干部把关,年轻干部大胆实践,一方面能够传授经验、促进年轻干部学习,另一方面能及时掌握年轻干部的工作动态,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引导年轻干部积极、主动思考,大胆实践,培养其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
(四)强化管理,为干部培养服好务
1.营造良好氛围
建立一套公开、透明、连续的激励机制,对在岗的各地区、各部门干部设定计分奖励制,由市政府成立专门部门统筹把关,各单位内部成立相应科室负责落实。在一年内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可实际考评给予加分;解决本部门或岗位多年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难题超过两件的可加分;获全国、省、市嘉奖的可根据嘉奖等级加分;本部门工作业务得以深化、拓展,得到相应部门认同的加分;一年内出色办成几件大事、实事的可加分;民意调查无差评的可加分。累加计分在不同层级间进行评比。分数一年一统计,对得分较高、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扬并提供培训机会,同时作为升迁的考核依据。科级以下干部,连续三年得分高的可作为科级干部储备;科级干部,连续三年得分高的,可作为处级干部储备人员。做到人人绩效可量化,人人干事有盼头,把干部肯干事,干实事的干劲和激情激发出来。同时树立一批先进的干部典型,进一步总结宣传年轻干部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比学习、比担当的良好氛围。
2.创建青年干部学习交流平台
根据青年干部的年龄、知识结构科学分组,围绕青年干部在锻炼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和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等确立主题,开办“青年干部论坛”,量身搭建青年干部学习、交流、锻炼平台,不断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青年干部思想得到启迪,才干经受历练。
三、完善各地区、各部门负责人考核监督制度
对内建立与纪检、信访、公安、审计、档案管理、信息等多部门联合组成的考核监督联席会议制度,指定专门部门牵头管理。同时利用“互联网+”创建网络监督考核平台,联系会议制度内部的各个部门成员,每月或每季按时通过系统反馈考核信息。纪检、信访、公安部门负责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作风考核;审计部门负责干部的财务或私有财产审核;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和掌握重点培养对象的工作变动、职务变化、考核奖惩、培训学习等动态信息的整理收集;信息部门做好联系会议制度内各部门信息的汇总工作,及时更新干部信息,并对重大事件或重要信息及时向相关上级部门汇报。对外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建立与群众直接对接的“阳光服务”平台,向群眾要口碑,凡是群众不满意的青年干部,经查实或反复督助,仍未落实的,考核一律不合格;群众满意度高的,给予评优并嘉奖,同时作为干部升迁或参加各项培训学习的一项重要指标。内外结合,对不符合培养条件或不宜继续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的干部及时调整,对表现突出、符合条件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补充纳入重点培养对象,构建良性的进出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新湘评论,2017(1):6-11.
[2]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13(8).
[3]江琳.前沿观察:选拔年轻干部破格不能“出格”[N].人民日报,201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