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研究

2019-11-15 03:49谢群
学生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氛围传统文化兴趣

谢群

摘 要:我国在2014年3月份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提出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通过对家国、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教育,使得青少年健康向上的成长。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当仁不让的重要教学途径。于是,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提升教师言行修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教材传统内涵;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和开展传统活动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兴趣;教材;氛围

一、问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是千年民族认同的基础,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即便是在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发展瞬息万变,传统文化及思想品德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社会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群体中有部分人群,缺少集体观念和社会公德,表现为日常行为不规范,青少年犯罪率提升等。这就需要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来改善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2、研究意义:目前,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而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主力军。所以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中国梦的理想和信念,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

二、语文课堂上渗透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措施。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教育学科,更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人类文明传播的重要途径。语文科目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就决定了他在传承,发扬中华传统年华上责无旁贷。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力度提升,也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诸多的渗透,略见成效。为了促进传统优秀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教师们激情满满,并积极的探究,创新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抛砖引玉:

1、提升教师言行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第一榜样,其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遇事态度和道德行为,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亦是传统文化的优秀楷模,为学生树立好榜样。首先,教师自己要热爱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爱好与追求,并学习和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加深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其次,在以上基础上,教师授课中会不自觉的引经据典,谈古论今,不仅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

2、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其他各科目的教学一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兴趣,就会让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的落实更高效,甚至是事半功倍的。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呢?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科目自身的优势,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尽量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兴趣爱好去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传统文化以及文化魅力,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和需要。比如开展多形式的传统文化诵读,相关内容写作比赛等等。

3、挖掘教材传统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中融汇的文章都是经过无数专家,学者精挑细选的经典作品,其中有很多,尤其是文言文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教材内涵的深入挖掘,充分发挥较重德育的因素,重视文本中情感的传递与教育,这些细微的知识渗透都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除了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优质读物,引导学生多阅读经典著作,不仅能拓展知识面,积累素材,又能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久而久之,大量的阅读就会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一步一步走出更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制力弱,而且价值观尚未建立完全,很容易被一些所谓的“时髦”带偏,而追求一些“表面的荣耀”。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的周遭环境会造就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富有优秀传统文化气息的班级环境。如在教室的墙上张贴古人的名人名言;在宣传橱窗中张贴历史故事等。

5、开展传统活动。

对初中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时,应当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相互协作的传统文化教育合力。并且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文艺活动,如参观名人遗迹、历史博物馆等,都可以通过历史文物的再现,激发起人们探究的激情。而且现在已经迈入了的信息化时代,要想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这个方式,加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

结语: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我国的经典文学内容有很多,大多数都渗透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初中生应该要能多角度的接受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只拘泥于现有的内容,應当带领学生开阔视野,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韩雪屏.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文集[M].内蒙古: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十三五”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128科研成果论文。

猜你喜欢
氛围传统文化兴趣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