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悦畅
毕业找工作时,考虑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工程项目数量更多,技术先进,水准与国际接轨,再加上我是江苏人,便把目光锁定在了这里。最后,我被上海的一家造价咨询公司录用。日常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工程计量计价、回标数据分析、结算审核等等。满怀对职业生涯的憧憬,我开启了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入职第一天,部门经理就给我排了7月份工作计划,是学习《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上海市建筑工程定额》。这是入这行每个新人都要走的必经之路。这厚厚的两本书,就像是两本造价师的“百科全书”,是编制工程量清单及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书里详尽列出了几乎所有建筑工程所需的清单项、定额项,并给出了计量规则。对这两本书近一个月的认真学习,我对工程造价的组成、建设项目实体工程的框架以及计量计价的规则,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不禁让我想起大学里,老师苦口婆心反复在我们耳边说的话:“课余时间要多看清单和定额书,这是你们日后工作的必备。”以前总觉得还早,等到正式工作了再熟悉清单和定额也不遲。现在看来,这些书的确应该越早看越好。
清单和定额书是编制工程造价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它们能帮助一个从未下过工地、初出茅庐的菜鸟,快速搭建起对工程造价的初步认识。在周围同事点鼠标、敲键盘、电话谈判的嘈杂声中,我安静翻阅着一本定额书,显得格格不入,成了部门“新来的那个闲人”。不过我认为,新人确实需要利用入职初期的黄金时间打好基础,在不断学习中快速提升工作能力,借助公司的平台跟进重点项目,才能尽快从菜鸟蜕变为中流砥柱。
之前实习时,领导曾叮嘱我,要做个有心人,任何一件小事都是学习的机会。于是除了经理交代的书籍外,我还将公司各造价部门前辈们的成果文件从报告框架、审核重点,到常见审核意见都阅读了一遍,这可是一手的高质量学习资料!
一周后,我装订了十份、共五十本审核报告,还分析了十个审核案例。我发现,审核报告的框架大致可分为项目概况、审核意见、审定金额、审核明细几部分。其中,全篇报告的核心内容,也是最能体现造价师执业水平的部分,便是审核意见。由于整个项目是在发承包双方签定的施工合同的约束下进行的,审核时必须一一从合同条款出发仔细核对。例如:承包商上报的工程量是否与合同约定的施工内容一致;上报的结算金额中是否存在重复报价的内容;结算时人工、材料、机械价格按什么约定调整;施工过程中承包商哪些行为属于违约行为,结算金额中应如何扣除违约金等等,这些都是最终可以写进审核意见的内容。同时我还体会到,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特殊性及市场整体环境的粗放,每个项目的结算都可谓是承包商与造价师之间一场斗智斗勇的脑力比拼。这些都对我未来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少让我看到了今后工作大致的框架和脉络,不会在大方向上出错。
一个月后,为了检验我的学习成果,领导给我安排了第一份独立工作任务:对某项目改扩建工程进行结算审核。我像前辈们一样,先从合同看起,重点是看从合同条款到合同清单中每项清单项目的特征描述,从图纸工程计量到定额项包含的工作内容。在提审核意见时,我也明白重点是要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例如,我在看承包商上报的结算书中,发现关于设计变更引起的拆除和新建增加的费用,承包商在合同清单内上报了一次,又在合同外的签证变更中上报一次,存在重复报价的情况;又如对于承包商单独列项计算的拆除垃圾清理外运的工作内容,在墙体拆除定额价中已包含,因此我提出,可将垃圾清理外运费用按定额计取,不必再单独列项计算。
最终,我将承包商上报的1.2亿金额,核减到了0.86亿。当我将审核报告初稿汇报给经理时,她的评价是:“小吕,做得不错。你虽是新手,但思路明确,条理清晰,审核意见像极了资深造价师!”这是我入职来得到的第一份肯定。这份审核报告的成功,完全得益于我分析的那十个审核案例,以及已经能信手拈来的定额条目。这时我才悟出,经理在第一个月给我安排的学习任务,就是想让我打好基础,还好我当时耐住了性子,吭哧吭哧翻完了所有的清单规范和定额书。果然,曾经的每一份努力,终会在以后都有所回报。
往后的日子里,我的工作任务便排山倒海般压过来。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房地产行业,每个业主都在拼了命地压缩时间。我常常是周五收到资料,周六周日加班加点,在下周一上班前要将工作成果发到业主邮箱。更极端的是遇到这种情况:甲、乙、丙项目的deadline都是周五下午五点,结果在周五中午两点,第四个项目的业主突然电话通知我:“吕工啊,我们公司在开投资成本会议,一小时之后你给我提供一下关于外立面装饰材料用A方案和B方案的差价吧。因为事发突然,项目总经理今天下午就要定下方案,只能辛苦你一下了。”挂断电话后,心情烦躁的我狂抓头发,然后迅速调整心情寻找对策。或许,90后上班一族都是这样变秃的吧?
不过,这种忙乱的状态并非无法改变。一次,一个项目的总承包工程进入了招标阶段,在周五晚上收到十家单位的投标报价后,业主需要在48小时后收到回标分析报告。我和其他两个同事在周六一早就开始了工作。
回标分析的基础,是数据整理,这项技术含量最低的工作,也是耗时最长的。第一步,我们要将十家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清单及综合单价明细,按照项目的四个业态(地下室、高层住宅、商业区、小洋房)、三个标段,做到一个Excel表格内,形成对比分析。我特地统计了一下,光在电脑上进行Ctrl+C及Ctrl+V操作,就分别要进行120次,这还是在极高的数据、行列对应无误的情况下。第二步,是检查各家单位是否存在不同标段、不同业态、同一清单项综合单价不一致的情况。第三步,是要用不同颜色标记出同一清单项下,十家单位中报价最高的两家和报价最低的两家。做这步时,有个老同事本想用Excel的数据工具来做,可是约束条件太复杂,他也弄不明白,最后只能一项一项用眼睛和脑子检查过去。刚开始,我没头没脑地在他的指导下也这么做了。可转念一想,要是十项二十项,这样做完全没问题,可这五六百项内容,即使把眼睛看瞎了也不可能在48小时内完成啊,于是,我花了二十分钟在网上学习了Excel“条件格式”和“条件函数if”的应用,然后把老同事需要两天时间做的工作,在半小时内完成了。
经历这件事之后,我强烈意识到做工程预算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技能。Excel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数据分析软件,只有将它学懂弄通,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好在我知道Excel的一些常用功能,才会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想起去使用函数命令。随后,我对Excel的一些核心函数,如SUM、IF、VLOOKUP、SUMIF等都进行了更细致的学习。在平时应用时,如果一时想不起函数名称,我还会去百度中输入要想解决的问题,如:“如何将最大值显示为红色”,这样就能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行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在这个靠经验吃饭的行业里,新人只有抓住行业的新动向,才能和资深造价师们竞争。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逼着我不断学习,下班后的时间,我几乎都花在了Excel数据分析、模型算量软件、清单定额上。加班到深夜,坐最后一班地铁回家,曾一度是我工作的常态。
三个月后,我俨然成了部门的“Excel一姐”,就连许多部门里工作多年的前辈,遇到挠头的问题,也会被旁边人提醒:“去问问小吕,让她给你出出主意。”在跟同事一起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Excel在各种各样造价工作中的应用,也更稳固了我“Excel一姐”的地位。
短短半年多时间,我体验了新的生活,结识了更优秀的同事,遇到措手不及但并非束手无策的问题,会有条理地想办法解决。以上种种,都让我渐渐成了更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曹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