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梦卿
摘要:《变形记》主要围绕着格里高尔悲伤而奇异的异化经历情节展开,整本书的故事线索十分的简单,通过这个人物的各种异化经历来充分展现他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的真实法国社会文化生活。通过认真阅读本书具体内容,运用现代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科学发展方法论研究中的以实践经验为理论基础的问题研究理论方法和现代社会矛盾问题研究理论方法,对《社会变形记》的内容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有利于挖掘著作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人性内涵,以及深刻的社会现状。
关键词:《变形记》;异化;人性;实践研究方法
一、卡夫卡《变形记》简介
卡夫卡从小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思想上的奇特和后来具有独特的写作表现手法,父亲的性格专横粗暴,母亲的气质则多愁善感,也正是因为父母的影响使得卡夫卡的性格内向忧郁,表达的作品也多倾向于悲伤和痛苦。他的作品形成时期也正好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人民的生活痛苦不堪,社会的经济萧条和各种腐败现象丛生。这一切也都使得卡夫卡的作品表现了一种独特的孤独感和悲伤之感。
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人公变成了臭虫,这种使得人物异化的特殊表现手法着实有些“荒诞”。但这种荒诞派的表现手法却在卡夫卡的笔下生动的表现了人存在的一种异化过程和虚无的现实。它清楚地讲述了主人公从家庭的顶梁柱成为了让家人厌弃的臭虫的整个过程变化,亲情在他眼中的转变和淡漠,即使他在异化之后仍然想要与家人沟通,但只能够使得其反,使得关系更加恶化,感情更加淡漠。一次次失败之后,让主人公悲痛欲绝,最终面临的只有死亡。整部作品所反映的正是当时人们生活的一种状态的隐射,这不仅仅只是异化了主人公,而是通过主人公的异化反观了人性的另一面,在异化的躯壳之下看清楚了即使是家人也会抛弃自己。卡夫卡通过这部小说并不只是单纯为了阐述这个事实,而是为了反抗这个现实世界,追寻着对人类原本人性的不断完善,这也是这部著作一直流传至今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所在。用不一样的表现方式来充分揭露了人性的原始本真面貌。用不同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真面目。
二、以社会科学方法论浅析变形记
(一)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对于《变形记》这部著作而言,本身其实是一部科幻小说,人变成甲虫的样子本来就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这个故事又能真实的揭露人的本性。这些来源于现实的情感表露,也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主人公变成甲虫以后家里人对待他的反映就是当时社会的写照和缩影。那么也就可以看出这本书运用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理论是研究社会科学存在和自然發展的重要基础,是人们认识自然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论研究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实际问题和不断提出解决问题,对理论实践成果进行有关理论的基本概括和实践总结,通过理论实践不断检验新的真理和不断发展新的理论。这些故事源于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生活实践的必然产物,卡夫卡将这些通过各个人物来展现,使人们更加能够接受,看似一个荒谬的虚构故事,确是对当代人性的深刻剖析。从《变形记》中,我们不仅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卡夫卡是一个非常具有强烈社会主义责任感和社会同情心的现代作家,面对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艰难疾苦,卡夫卡认真的进行思考,在这部作品中卡夫卡对格里高尔悲惨个人命运的真实描写深刻的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残酷现实的残忍和悲哀。
这部作品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把作品放在现实中来看,任何人都无法想象自己的家人竟为何变成了臭虫,但在作品中的那个最令人无奈的就是没有人关心主人公是如何能够变成臭虫,更不要提想让他再变回去。家人关心的只是顶梁柱无法工作了,自己的生活该如何进行下去,但没有一个人会考虑到主人公的真实处境。作品将不真实的异化和家人的真实反映对比来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心理状态,比直接进行现实派的描写更能够反映现实中人与人关系最阴暗的一面。作品的表现手法其实是具有实践与现实的基础,异化的虫子不可能出现,但异化的虫子就像是生病的人。人总会生病,这里对于异化后的主人公正是相当于生病后的人,当家里的顶梁柱不再能赚钱养家后,面临的也同样是不管不顾、厌弃,甚至到最后的不理会生死。作品中看到了人性的阴暗面,现实中也就自然引发了读者们的思考,是否人与人之间就像文中所说的这样,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将会被最终遗弃。
(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社会矛盾理论研究基本方法主要是通过理论研究人类社会矛盾及其发展运动,揭示现代人类经济社会的一般矛盾结构、普遍矛盾本质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基本规律,为研究解决人类社会矛盾而研究提供的基本理论原则和基本理论方法。社会矛盾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并不是矛盾的一个绝缘体。但是一些社会矛盾也是具有其中的特殊性,要我们学会具体地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人与社会的矛盾
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迅速到来,社会上的竞争激烈,外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导致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生存环境状态的不断恶化,社会中的那些小人物为了改变生存环境只能更多地拼命的从事工作,否则人类社会自然是不会真正允许那些最低在底层的小小人们通过生活生存下去的,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不断失去了真感情,成为了一种真正的社会工具。《变形记》中格里高尔所不能一脚迈出的就是卧室,面对他四周的腿自己无法控制。就像人不能完全成为自己的精神主宰,这也反映出这个高度物化的世界和社会对于人们的自我限制。所以,当"大家相信他有什么地方不太妙"、"他觉得自己又重新进入人类的圈子"。很显然不能,这不仅仅因为他已经蜕变成一只甲壳类昆虫,更因为残酷的人类现实生活使他越来越多地远离了人类社会的这个中心。其实这些现实就是那些在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壳虫后让他无法真正实现的很多事情,比如说他艰难的活着想从躺在床上想爬起来却不能,他艰难的想想走到门口,想开门却不能。现实对现代人的心理束缚拉得太深,压抑太重,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永远都被这个社会所迫和控制,这就必然使得现代人与整个社会的矛盾更加的复杂深化。
2.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变形记》中,人际关系之中矛盾的开始,就是在主人公变成甲壳虫后发生了大转变。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壳虫后妹妹的行为转变,这其实反映了格里高尔与他的妹妹之间关系的逐渐疏离。社会环境给予了人的巨大心理压力,而这些又恰好表现了社会的不公和无法改变,它反映了我们人际关系的一种异化。卡夫卡在这里将人与人之间矛盾激化的点放在主人公变成臭虫之后,家人逐渐的行为和语言变化上。这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实际上也是卡夫卡想要表现得自己同家人相处的处境。著作中原本和主人公关系最好的妹妹也在最后无法忍受他,等他死后内心充满了释怀。然而在父亲的眼中只把他看做是一个有用或者无用的工具。这一切都和现实中的卡夫卡有着相似的经历,卡夫卡一生热爱写作,但死后却希望将自己所有书稿销毁。很显然,卡夫卡内心是自卑的,现实中他与父亲的关系也并不那么美好,他意图将自己比喻成文中的臭虫,父亲对待自己就一如文中的父亲形象。卡夫卡将自己比喻成臭虫一样的形象实际上他内心十分脆弱,臭虫的存在原本就令人厌恶,但却又出现在家人身边,让自己最亲近的人一步步厌弃自己,直到自己的死亡。社会的环境已经使得卡夫卡无力,但现实的家庭又更是雪上加霜。亲情本来就应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纯洁最无杂质的一种情感,但是在滥用金钱和无情社会的面前依然可以变得冷漠与自私。
参考文献:
[1]张思茂.从另一层面解读《变形记》[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6(01).
[2]梅进文.《变形记》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1(07).
[3]杨华娟.异化的人群 绝望的生存——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分析[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
[4]王蔚.卡夫卡在中国的译介(1979年至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