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 李冰
服务贸易是一国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境内或进入他国境内向外国的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的贸易行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推进,全球经济逐步交融,并齐步迈向结构升级和转型,全球服务贸易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中国服务贸易在历史的洪流中砥砺前进,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也伴随着巨大的困难阻碍。
目前,中国的服务贸易行业已经取得一定能成就,近十几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一直处于逐步增长状态,并且增长速度较快。2013—2017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为33814亿,40053亿,40745亿,43947亿,46991亿人民币,同比增3.4%、1.2%、2.2%、10.7%[1]。可以说,我国服务贸易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庞大的发展动力。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长期处于增长状态,但是我国服务贸易整体自1992年后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并且有逆差逐步增大之势。近五年,我国逆差由 2013年的7774亿人民币,增至2017年的16177亿人民币,翻了两倍之多,2018年,国际收支口径的服务贸易逆差额达 2913 亿美元,较上年增加259亿美元,速度迅速。其中,服务贸易逆差尤其集中在保险、旅游、专利等行业,显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明显缺陷。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的服务贸易在诸多问题,从而导致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强,出口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等。对于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长期实行看中重工业,制造业发展,而忽视服务业。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仍然被冠以“制造业大国”称号,制造业在我国的经济中扮演着顶梁柱的作用,相比较而言,服务业则在公民经济和生活中参与较少。在我国将资本和劳动力等资源用于投入重工业制造业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已悄然兴起,并逐渐走向国际。尽管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入了对服务贸易行业的投入和关注,但是我国在后知后觉发展服务贸易时,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份额已经被发达国家占据。而我国新型服务贸易又因起步慢,发展不成熟,缺乏核心竞争力,使得我国服务贸易目前基础薄弱,发展落后。
在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依赖旅游、运输、通讯等劳动力密集的传统服务贸易行业,而对高科技、高核心、高质量的金融,计算机、保险等新型服务贸易行业依赖少之甚少。根据商务数据中心2017年各服务行业进出口数据可得知,2017年,我国旅游业进出口占比42.2%,运输业净出口占比18.7%,而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建筑、知识产权和使用费、保险和养老金等服务行业,进出口占比极少。虽然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研力量的投入,我国新型服务贸易输出有所增长,但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结构仍有很大的不均衡。我国的服务行业发展,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对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有着较高要求,服务贸易发展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人民收入、消费水平等依赖度极高,因此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具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再者,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出口,也严重依赖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于其他国家出口市场份额极少,对其市场依赖度极高。因此,发展金融、计算机等高新技术服务业,协调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平衡市场分布,是我国服务贸易现在面对的极大挑战,如图1所示。
图1
不足的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限制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经济环境与教育体制使得我国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稀缺,人才质量不高,人才培养困难。在当今环境下,科技强国的要求使得我国服务贸易行业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这就大大增强了我国目前对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所谓专业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对金融、计算机、保险、旅游等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素养,最好兼顾懂得国际商法、国际惯例等知识,这种人才,是当下我们发展服务贸易最为需要的。而这种人才,也是我们所极少拥有的,也拥有很少培养经验。现存的很多服务贸易行业精英,更多的是自己在实践操作和工作中摸索经验,然而这种自我摸索式的发展,无疑是浪费大量资源的。人才的需求大增与人才供给无法同步的矛盾,是目前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的一大主要问题。
我国涉及到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少之又少,并且内容冲撞,细节不明确,出发点不同,多个领域出现空白,造成自我矛盾。如中国电信行业,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电信法,而是仅靠《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不完善的法规,缺乏执行力度。不同于货物贸易,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造成我国对于服务贸易管制繁多的现状,而繁琐的管制,不仅限制了国外服务业厂商的进入,对本国厂商也产生了巨大的限制。繁杂的步骤,低下的效率,严重拖慢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脚步。并且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了数据统计上的不完善,至2019年4月,在我国商务数据中心,关于我国服务贸易的数据最新更新到2014年居多,数据统计产生严重断层。
目前,服务贸易发展已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要想能成功推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消除服务贸易逆差,建立一个长久平稳的机制必不可少。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推进服务贸易行业的平稳有序发展,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建立机制保障,建立服务型政府。在目前中国的经济大环境下,服务贸易正值发展阶段,政府作为秩序的建立者,应充分考虑各种条件,努力消除服务贸易壁垒,做好服务行业措施保障,制定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有序的服务行业发展机制。开发高新技术服务园,建立服务贸易发展试点,全面推动我国服务行业的大发展,形成全国发展服务贸易战略共识。
以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为目标,政府或企业可自发形成奖励监督机制。可以在社会层面进行奖励监督公开,利用媒体舆论造势,形成良好的服务行业舆论环境。在服务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中,必须树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事求是层层递进的奖励监督体系,才能更好地领导和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严格市场准入,保留高质量,高潜力企业,淘汰高污染,低质量企业,集中人力物力促进精致服务行业发展,提高服务贸易质量,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厚实的保障。加大惩戒力度,严格排查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健全行业争端解决机制,即使有效地解决行业出现的各种未知争端。
人才是保证服务贸易长盛不衰的源泉,是促进行业创新的重要动力,要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必须优先进行人才培养。为适应我国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的需要,政府和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服务贸易紧缺人才的吸收,吸引海内外专业人才;政府和企业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精通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国际惯例等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下极为紧缺的,利用高校教育,海外教育机构,培养适应我国服务贸易的高端专业型人才。高度重视人才培训工作,积极开发和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员工培训机制。制定中长期员工培训计划,合理划分培训层次,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和完善独特的人才培训机制,充分利用高校、国外分支机构进行中高级人员的培训,使之适应未来服务业竞争的需要[2]。
加大对服务贸易行业的投资,引导民间资本向我国服务贸易的投资,大力培育有竞争力有优势的服务行业,带动我国服务业出口。加大对服务行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我国服务贸易公共产品供给,加大服务贸易行业人才培养,加大对国际服务业的宣传力度,如国际旅游、文化饮食等,逐步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份额。如我国的“一带一路”政策,加大了区域内的服务业投资,沿途45个国家,也在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旅游业和金融业等多方面产生了和我国的合作和交流,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重点仍然集中在传统服务贸易上,发展缓慢且动力不足,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发展新兴服务贸易行业,是我们当下应该着重思考的选择。大力发展现代新兴服务行业,重点推进金融、科技、文化、计算机等新型服务行业的发展输出,制造新的经济发展方向,逐渐转变服务贸易发展优势。同时,系统考虑服务贸易出口市场,规划和锁定服务贸易出口市场,贯彻服务贸易营销战略,加快服务贸易创新更新,广泛分布市场,不单纯依赖个别市场,实现出口独立,营造品牌效应,迅速占领市场。
我国的服务贸易立法虽逐步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服务贸易行业仍然不够规范,完善服务贸易行业法律法规,形成稳定有序的行业规范,放宽服务贸易行业市场门槛,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简化服务贸易行业程序步骤,衔接服务贸易国际规范规则,形成我国服务贸易行业新气象,是我们当下发展服务贸易的第一步。以《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原则,《对外贸易法》为基础,建立服务贸易各行各业的法律法规,明确统一的制定规则,明确其法律透明度,确定法规可执行力度,尽最大力度消除服务贸易壁垒,满足本国发展服务贸易的需求。此外,应简化行业审批程序,规范数据统计,完成国际服务贸易数据统计分析,弥补数据上的空白,及时更新数据,规范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