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琵琶在传统戏剧中的运用

2019-11-15 18:48钱亚风
剧影月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琵琶乐器旋律

■钱亚风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人们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传统戏剧是产生于我国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是一种通过歌舞的形式来讲述故事的艺术形态,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琵琶以其特有的音乐魅力占据着伴奏乐队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民族色彩浓郁的古老乐器——琵琶,以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与多元化的演奏技巧向世人展现着无尽的音乐魅力,与其他民族器乐一同构成了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琵琶拥有颗粒分明的优美音色,且音乐极具歌唱性特点,可柔可刚,是我国弹拨乐器中极具旋律性与多样性的一种,可独奏,在中、西乐队中担当重要角色。本文以琵琶在我国传统戏剧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从琵琶乐器本身的声音特征、旋律特征入手,来探析其在戏剧中的伴奏功用等问题。

一、琵琶的音响特征

1、声音特征。音色是乐器琵琶独特魅力的重要来源,其主要特点在于以点成线、面,因此在演奏中如何正确处理点与线或面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音乐的最后呈现。人类赋予了琵琶丰富的音乐内涵,为其音响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点”,这也造就了琵琶的不可替代性。演奏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获得颗粒感分明的音响特点,演奏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点”成“线”还是“面”,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将每一个音都弹奏得清晰、明亮、均匀且饱满,它保证了琵琶音响的连贯性与歌唱性。其次,“点”的特征还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在每个乐音奏响之后的延伸余音,人们称其为“音腔”。从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轨迹来看,这种音腔的特性符合国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

2、旋律特征。从琵琶音乐的演奏层面而言,旋律性是保证音乐韵味的重要来源,从狭义上看,由于其乐器本身的独特性,无论是抒情优美的文曲,还是激昂高亢的武曲,琵琶都是以“点”来描述,因此,旋律线条的构建至关重要。而从广义来看,任何音乐作品都无法脱离旋律进行,旋律是构建音乐作品的基础。琵琶的旋律性主要体现在如何理性、精准地把握乐音之间的连接,它要求演奏者对于每一个音的起落都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演奏,并且能够根据音乐内容的要求,通过力度、节奏、触键方式等技巧的不同来完成不同气势与不同情感的表现。此外,文学性与戏剧性是琵琶音乐的鲜明特征,而这一特征往往由作品的旋律来表现,节奏的松、紧,演奏的手法、力度能够产生让听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的感觉。

二、琵琶在我国传统戏剧中的运用

1、琵琶在戏剧中的伴奏功用。在戏剧中加入琵琶伴奏是戏剧艺术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与音乐表现力能够让欣赏者在音乐中感受不同的感情变化,获得身心的震撼。在我国民间乐器中,琵琶历来备受人们的喜爱。除了独奏,琵琶在为戏剧伴奏的过程中也在发挥实际功用。首先,从乐器本身而言,其依照十二平均律而设定的相和品为其赋予了灵活的转调能力,而这对于伴奏戏曲音乐而言尤为实用。对于戏曲作品而言,一个唱段往往经历数次转调,这不仅为演唱增添了难度,同时也影响着乐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琵琶多调式灵活转化的特性恰好能解决这一难题。其次,琵琶拥有三个八度的宽广音域,音色变化多样,不同的演奏技巧在不同音乐中所呈现的音色也各不相同,能够为音乐带来多样化的旋律韵味。

2、戏剧元素在琵琶曲中的融入。任何艺术风格的确立都是与时代相结合的产物,且每一时期的艺术审美皆有所区别。新世纪以来,人们的审美需求与意识等观念大有不同,民族艺术的发展也在逐步迈入多元化,在琵琶曲中加入戏剧元素便是一个重要尝试。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北大地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琵琶艺术理念——“戏韵琵琶”,它是曲文军先生受地方戏曲、民歌艺术的长久熏陶而进行的创作,开拓了琵琶演奏的新思维与新方向,此后,赵季平、韩兰魁等艺术家陆续创作的这类琵琶作品获得了广泛关注。如《祝福》的主旋律是根据《祭灵》这首秦腔经典曲牌改编而成,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既能让熟悉秦腔艺术的欣赏者迅速产生共鸣,又能让不熟悉秦腔艺术的欣赏者从琵琶的演奏中感受这一民族艺术的魅力。

结语

如今,戏剧元素已经被众多艺术形式广泛运用,为了寻求其更为持久的发展,戏剧在吸收其它艺术精华的同时,也在拓宽发展之路,琵琶与戏剧音乐的结合是民族艺术相互融合的成功尝试与探索,为我国民族艺术在当代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有效地促进了传统戏剧以及琵琶的发展。此外,为戏剧伴奏于乐器琵琶而言也是一个重要挑战,它要求琵琶“忘却”独奏的光环,融入伴奏乐队之中,并发挥与独奏相当、甚至超越独奏的表演,从而辅助戏剧艺术展现我国传统艺术的民族韵味。

猜你喜欢
琵琶乐器旋律
学乐器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乐器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琵琶”和“枇杷”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