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阮作品《云南回忆》第三乐章

2019-12-27 02:51谭晶
剧影月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乐章音色乐曲

■谭晶

《云南回忆》是民族乐器阮作品中的一首成功的协奏曲代表作,运用现代曲风写作手法、配器法与中阮本身纯厚柔美的声音相结合,使之成为民族器乐创作改革的典范之作。《云南回忆》富有独特的音响效果与多彩多样的演奏技巧,不仅大大地提高了阮在民族乐器中的地位,而且成为阮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云南回忆》由刘星先生于1987年创作,被民乐专家和音乐爱好者视为中阮曲目的精品。作曲者刘星创作该曲时,只是通过朋友对云南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描述,而非亲身经历,诠释了自己对云南的感受和印象,表达了对云南的热爱和赞美。《云南回忆》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乐章——中庸的中板,第二乐章——呆滞的慢板,第三乐章——机械的快板。

一、乐曲创作风格分析

《云南回忆》第三乐章充分地将现代创作技法完美展现出来。无论是从选取主题本身,还是从动机运动发展上,都可以明显体现出创作技法高于主题旋律化发展的理念。作品虽然有明显的标题,但是从创作上来看,并非是客观的标题音乐写作,没有采用准确的客观音响陈述。作品虽然涉及云南地域,但是从主题动机上,并没有明显地使用云南地域的音乐素材,也没有暗示剧情变化的线索性主题,而是通过一种快速的缠绕重复动机进行结构复制(见谱例1)。本文之所以选取第三乐章作为分析,是因为第三乐章相对前两个乐章集中了阮乐器大部分的演奏技巧,结合着现代曲风的作曲方法,充分地发挥了乐器本身音色的特点。本乐章借助着现代人的听觉喜好,自然也成为最常用、被演奏次数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乐章。

谱例1:

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完美地在第三乐章中节奏的变化中展现了出来。乐曲以重低音的快速16分音符开始,重音的突出与衬音的平稳进行,旋律组成的节奏型有种复调双旋律的效果(见谱例2)。

谱例2:

上例可以看出旋律上部分是4/4 拍,重低音加上平稳的衬音给人一种多把阮演奏的效果。整曲的演奏以突出重音的技巧为主,在乐队的编制中为了达到平衡音响的效果,乐队将承担大部分的旋律材料。在风格基础上乐队与主奏乐器形成对应,形成了一种技法与旋律对应协奏的效果。整段协奏中乐队占了大部分的旋律陈述意义,而主奏乐器则担任着简洁但具有鲜明特征的旋律,乐队的丰富与主奏的朴素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使主题更为突出。

作者巧妙地将现代手法贯穿整曲,结合旋律充分地表现出他对美丽云南的向往之心,并且完美地用音乐语言充分描述了作者当时的激动心情,借着现代技法完美地诠释了作者激情澎湃的内心,无形中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激情四射、恢弘气势的七彩云南印象音画。此作品更多地展现了作者自身的主观情感体验,这也正是现代技法所表现的抽象精神世界。

二、演奏技巧分析

(一)开篇处理。乐曲以快速的16分音符开始,在谱面上持续8 个小节,实际演奏效果则是突出节奏的摇滚性和顿挫感,这样的节奏型一直持续直到转调之前。这里在速度的基础上运用了大量的左手横按和扫弦技巧,只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丰满、气氛热烈的音响效果。在弹奏中,高难度的技巧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扫弦发音的刚强有力、干净利落,主音与衬音的强弱分明,使技巧充分发挥达到生机勃勃的效果。

(二)止音技巧。止音是按弦后即可放松手指,达到声音即刻止住的效果。在这首乐曲中,止音多数用在扫弦技巧中,演奏的速度比较快,止音时间很短。因此在演奏中要注意左右手结合准确,扫弦的爆发力强、发音短促,消除余音,增加乐曲动感,从而达到琴不发声音的止音效果,大量使用止音技巧,是本曲乐曲的演奏亮点。

(三)扫拂技巧的运用。个人认为这个技巧单独演奏的时候很简单,并且大量的演奏就会增加一定的难度。“扫”是拨片从四弦快速弹向一弦,“拂”是拨片从一弦快速挑向四弦。有的乐曲中只有“扫”,但在本首乐曲中,在快速演奏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大量扫拂技巧,这对左右手的耐力是一个考验,有着一定的难度。鉴于中阮本身的音色浑厚、柔美,在快速演奏中,如果耐力不足,手腕不灵活就会出现杂音、节奏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左手控制灵活度,右手控制拨片松紧程度、拨片吃弦深浅度和拨片触弦的角度,经过细心磨练,就会达到演奏自如的状态。“拂”的技巧比起“扫”更难控制,如果控制不好会在音色和音量上出现差异。因此在演奏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调整演奏方法,尽量做到“扫”和“拂”音色和音量的统一,体现强弱分明、时值准确、张弛有节的弹奏技巧。

(四)快速演奏。在快速弹跳演奏中乐曲转入了bB调。为了达到音符富有饱满颗粒性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左右手密切的配合,左手的灵活程度与右手持拨片的松紧程度决定着本段的效果,高音结合着明亮饱满的音符给人一种欢快的、跳跃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重音的突出、衬音的节奏稳定。(见谱例2)

谱例2:

(五)“捏”演奏技巧。在6/8 拍开始处出现了 的符号,对这种符号的称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摭”,另外一种是“捏”,这两个字是由不同时期的演奏家给此演奏法命名的名字,在实际演奏中是一致的方法,都是由拨片和手指同时向里弹奏。在本段音乐需要中我个人觉得用“捏”字更形象,因为“捏”字比较形象,更容易被理解,像捏东西一样的用拨片和手指捏弦。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则要做同时发力,做到音色统一,并且注意出音时音量的平衡。

(六)揉弦技巧。揉弦演奏法出现在主题(见谱例3)。揉弦演奏技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滚动式奏法,即右手手指按压住琴弦后来回滚动;另一种是推拉式吟弦奏法,即手指按压琴弦之后推拉琴弦,使之音高发生变化。鉴于乐器本身的特性,滚动式揉弦的声音过于微弱,音高没有变化,适合江南曲风乐曲。推拉式奏法改变了音高,演奏效果偏向于少数民族味道。结合本曲主题,推拉式更适合本段的音高和音乐特点。

谱例3:

(七)同音不同弦的对比。从乐曲125 小节开始,谱面上出现了很多相同的音,但在实际演奏效果中相邻的两个音要在不同的弦上演奏,这是本乐段的主要演奏法之一。无形中,新的音响效果随之到来,不断重复的语句,相同音不同音色形成对比。在本段的末尾还运用向下靠近琴码的技巧,这个技巧是否能弹奏得有力、坚实,取决于演奏时手指捏拨片的松紧程度。同弦音不同弦的技巧,此段巧妙运用扩大了音色的表现力,使音乐语言更加丰富。

(八)“滑音”技巧。顾名思义“滑音”技巧是由一个音滑向另外一个音,在较慢的节奏中演奏这个技巧一般比较好掌握,但在快速演奏中,势必会比较难控制,但只要掌握好左手按压琴弦的虚实度与掌握每个音所占的时值,顺其自然就会达到滑音效果。这需要通过慢速练习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云南回忆》第三乐章对阮的意义

《云南回忆》第三乐章,作为阮作品的一首协奏曲,在1987年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上完美亮相,得到了非同凡响的效果。独特的节奏型演奏法、个性的音乐效果使越来越多不认识阮的人们认识了阮、认识阮的人们重新认识了阮,也大大提高了阮在民乐界的地位。阮不再单单只是伴奏乐器,它也拥有了丰富的技巧、不可替代的表现力的曲子。《云南回忆》第三乐章的出现让人们重新定义了阮,使这件中国古老乐器得到了更好的延续。

这部作品在技术水平方面或演奏意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和新的高度。大部分演奏者在第一次听第三乐章都会觉得这首曲子太难,无论是在速度方面还是技巧以及耐力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学过的演奏者都知道,整首曲子在快速中开始,也在快速中结束,快速16 音符炫技华彩段落对于演奏者的基本功是相当大的一个考验。直到今天,几乎所有中阮演奏员都会在最需要体现自己实力的时候选择演奏协奏曲《云南回忆》第三乐章,而且能以一定质量完成它的演奏员的年龄越来越小。新技术或者说新概念下的音乐表达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认同,在各种民族器乐大赛中,《云南回忆》第一乐章、第三乐章被指定为阮专业的决赛曲目。

结语

《云南回忆》第三乐章大大地促进了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院校不仅开设了中阮的教学,还开设了系列阮族的合奏课,让其它乐器专业的学生也接触了阮。自阮改革发展以来,专家经过深入探讨,取其长去其短,越来越完善了定弦和演奏技法。现代阮的改革发展不过五十多年的时间,真正确立为独奏乐器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由于史料记载传统曲目的流失,导致阮没有传统演奏曲目,虽然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阮协奏、独奏曲目,但阮在民乐中的地位、社会认可度还不能与其它主要中国民族乐器相比。鉴于阮的创新发展的趋势、音质特点及综合表现能力,阮不仅可以作为乐队合奏乐器,也是优秀的独奏乐器,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其它乐器所不具备的,为此期待有更多的阮演奏者、教育者、作曲家共同努力,充分发挥阮在中国民族音乐事业中的巨大作用。

猜你喜欢
乐章音色乐曲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
练乐曲vs基础练习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