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分果
导演创作首先要有总体构思,然后运用多种手段和技巧实现其创意,由此可以说,电影制作其实就是导演思想和技术的结合,此次的四篇论文不约而同地对导演的创作进行了细致分析。
从宏观来看,《侠义的崩溃与虚无:〈江湖儿女〉和〈影〉中古典精神比较谈》一文从导演创作的美学审美角度出发,对比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和张艺谋的《影》对古典的不同影像表达,并通过侠这一古典美学在两部影片中的没落与存续,揭示两位导演在各自的创作中延续着对东方古典精神这一主题的表达。
余下三篇论文则是从微观着手,挖掘影像细节,剖析导演创作的具体手法。
《写实影像观下的藏地人文与日常—以影片〈阿拉姜色〉为分析对象》一文,通过分析导演松太加的内部场面调度、手持摄影、混杂运用方言与地方音乐三种创作手法,将藏民特有的生命历程以寓言的形式交错在现代与传统的文明博弈中,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现代化进程中的藏民生命观。
《电影创作的战争场面气氛营造:以〈敦刻尔克〉为例》一文探究了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如何使用“沉浸式”拍摄手法、趋于自然的表演风格、巧妙的音乐节奏、交融线性与非线性叙事和复调剪辑五种技巧,由内及外地为观众营造出压抑沉寂、残酷真实的战争场面气氛,从而提供战争场面气氛营造的范例。
《论张艺谋〈影〉的工艺性》一文从该片的叙事、表演、造型三个方面着手,肯定其营造了东方美学视觉奇观的成功之处。同时,作者指出过分追求形式,忽视内容,将电影降格为精美而空洞的工艺品也是张艺谋导演的《影》在内地市场遇冷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