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2:怪兽之王》的“经验图式”

2019-11-15 10:08
电影文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哥斯拉怪兽图式

丁 磊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123)

由迈克尔·道赫蒂执导的《哥斯拉2:怪兽之王》(2019)被认为是传奇影业的“怪兽宇宙”开启的标志,诞生于日本的哥斯拉、曾留下在纽约帝国大厦上经典银幕形象的金刚等,都将被整合进这一宇宙中,这些庞然大物的精彩传说还将轮番上演。而要承担起奠基“怪兽宇宙”,带出一系列怪兽形象的任务,《哥斯拉2》必然要高度迎合观众的接受心理,充分利用好由康德、皮亚杰等人提出的“经验图式”,以成功实现信息的传递与情感的共振。

一、“经验图式”与怪兽电影

正如接受美学理论所指出的那样,艺术活动的终结在于接受主体接受的完成,对于电影而言,观众对电影的接受才意味着作品在审美价值和传播效果上的实现。但一般来说,人们并不以一个统一、相同的心理模式来接受信息,接受美学中存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现代心理学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之后,指出了受众以各自的“经验图式”来进行信息处理和审美评判。“经验图式”既是固有的,又是动态的,它以一种涡流式的状态影响着人们的认同。电影人要想让作品拥有最好的传播效果,让电影在票房之争中赢得有利位置,就势必要对观众的“经验图式”进行把握乃至利用。

最早提出“经验图式”的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康德提出,人作为接受主体,有着一个受诸多主观因素影响的接受心理模式。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发展了这一理论。行为心理学曾提出过“刺激—反应”这一心理活动模式,而皮亚杰则在二者之间加上了“经验图式”,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同样的刺激能引发不同的心理反应。当视觉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刺激,能与“经验图式”达成一致时,人的审美经验就能够被迅速地激发起来。而接受美学创立者汉斯·姚斯则用人的生活境况、生活经验、文化水平、审美情趣等来图解“经验图式”,这些元素都积极地参与进了接受活动中,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它们会有所变化,但不会彻底消失。

以非正常的,超乎现实和人类常识的物种为主人公的电影,被称为怪兽电影。怪兽电影的诞生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30年代,梅里安·库珀就拍摄了被后世奉为经典的《金刚》(1933),金刚的故事后来被反复搬上大银幕,影响极为深远,即使中国也拍摄了与之相关的《猩猩王》(1977),成为一部“现代神话”。同样,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哥斯拉,也留下了丰富的电影文本。自日本东宝株式会社出品,本多猪四郎执导的《哥斯拉》(1954)上映后,与观众见面的哥斯拉电影已经有三十余部,可以说,哥斯拉已经是一个拥有世界性知名度的文化符号。而这些电影,既影响、培养着观众的“经验图式”,也是观众“经验图式”下的产物。如观众在接受本多的《金刚大战哥斯拉》(1962)之前,就已经对金刚和哥斯拉这一西一东两大怪兽的怪异外表、强大能量有了一定的了解,才会对它俩究竟孰高孰下而产生好奇心。而哥斯拉诞生于二战后,是核辐射导致的产物,对于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观众(尤其是日本观众)而言,哥斯拉的威力是更胜一筹的,核武毁天灭地式的恐怖力量成了观众的“解释预解构”(海德格尔语)。电影便以哥斯拉取胜告终,迎合了观众的这一先有认知。而西方电影人在无法修订金刚设定的情况下,便也在哥斯拉的启发下新创了诸如《海底巨兽》(1959)、《巨兽格果》(1961)等电影,这些电影的怪兽主人公们和哥斯拉一起掀起了核危机怪兽电影的风潮。只是它们对于观众思维定式的影响,要远逊于哥斯拉,哥斯拉和金刚等组成的符号化系统深入人心,持续地影响着观众的心理审美结构,《哥斯拉2》埋下伏笔,力图引出的《哥斯拉大战金刚》(2020),就是本多电影改写人们“经验图式”,让观众认可二者共存,且领略到了二者互斗强大魅力后的产物。

二、“经验图式”下的《哥斯拉2》

如前所述,“经验图式”是必然存在,也是复杂而多元的,但它并不是无从统计的。学者们认为,“经验图式”由多种模块构建而成,如接受主体的深层心理中对本能愿望的满足需求,社会时代的思潮、价值观和审美风尚等。而这些都可以在《哥斯拉2》中一窥端倪。

(一)社会时代因素与哥斯拉形象塑造

任何社会与时代都有着某种居于主流的文化价值与审美情趣趋向,这是公众“经验图式”的主要构建因子之一,影视作品对其顺应有时能引发某种轰动效应,而反之,违逆社会时代主流价值观的作品将很快为人们所抛弃。哥斯拉是电影的核心,对于哥斯拉形象的塑造,电影是无法忽视这一点的。纵观哥斯拉问世后的形象,不难发现其有两个特征:一是始终在人类的“友”与“敌”之间徘徊;二是与核有着紧密的联系。最初本多正是因为目睹了广岛经过核爆后的惨状,才在第一部《哥斯拉》中将这个怪兽设定为一只被二战原子弹辐射后变异、苏醒过来的200万年前的怪物。这只怪物不仅在海上兴风作浪,还登陆后大肆破坏。日本军方研制出了对付哥斯拉的武器“氧气破坏者”,而芹泽博士则选择销毁所有研究成果后到海中激活这一武器,与哥斯拉及“氧气破坏者”同归于尽。可以说,核弹打击后的痛苦,对核武器的高度恐惧,是当时社会的普遍情绪,最初的与人类势不两立,但终于被消灭的哥斯拉形象正是在这一情绪催生下产生的。

而到了《三大怪兽:地球最大决战》(1964)之际,渐渐从战争阴影中走出来的日本人开始设计一个保护人类,为了人类挺身而出的怪兽,而这一形象也很快受到其他国家与地区观众的欢迎。在美国拿到哥斯拉版权后,最初罗兰·艾默里奇延续哥斯拉是人类之敌设定的《哥斯拉》(1998)口碑不佳,于是加利斯·爱德华斯在2014年重启《哥斯拉》时,又一次将哥斯拉设定为保护人类的正义神。作为爱德华斯电影的续集,在社会大环境基本未变的前提下,《哥斯拉2》自然也采纳了这一形象。在电影中,“帝王计划”放出来的基多拉脱离了人类的控制,不仅自己威力无穷,它还能够召集斯库拉、玛士撒拉等泰坦怪兽一起出来作乱,成为人类的大敌。而人类研制的“氧气破坏者”偏偏对基多拉是无效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哥斯拉出来与基多拉一次又一次地激战,甚至一度因为人类的操作失误而半死于海中,在被芹泽博士以核弹激活以后又再次与基多拉正面对敌,最终决战亦是险象环生,如果没有摩斯拉的舍身保护,哥斯拉早已死去。对人类,哥斯拉是无私的,尽管人们总是误解、连累哥斯拉,对于基多拉这样的“世界公敌”,哥斯拉是无畏的,它的形象更接近一个怪兽型的超级英雄。另外,哥斯拉在电影中是可以被用核能充能和投喂的,这正符合当今人们已能较好地利用、控制核能,对核能安全性相较于本多时代的日本人要信赖得多的“经验图式”。

(二)民族文化传统与怪兽构成

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景观,受众有着各自的民族文化传统,如《长城》(2016)中的饕餮就是典型的来自中国《山海经》中的怪兽,电影往往或是设计有超文化意义的有效信息,或是对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一定涉猎,从而唤起观众的亲切感。在《哥斯拉2》中,浓墨重彩登场的几大怪兽就体现了这一点。电影在遵守东宝对哥斯拉故事基本设定的前提下,让好莱坞怪兽电影中的三大怪兽类型:神话怪兽、科技怪兽和外星怪兽悉数出场,尽可能完成对观众“经验图式”的覆盖。哥斯拉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下的产物,属于科技怪兽,贴合的是人们自“弗兰肯斯坦”以来与科技忧思相关的心理;神话怪兽则代表了人类原始记忆的一种复现,电影中的“怪兽女王”摩斯拉便是如此,它来自中国云南,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先民就将摩斯拉刻在了神庙的石板上,来自中国的陈博士就曾在谈及摩斯拉时表示“神话是我们的指南针”。除此之外,贝希摩斯、玛士撒拉、利维坦等泰坦怪兽也是神话怪兽。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三头怪兽基多拉则被设定为来自外星的怪兽。自《异形》(Alien)系列等开始,外星怪兽就代表了人类对浩瀚宇宙又迷茫又敬畏的心理。基多拉正是因为来自外星,所以不仅人类的“氧气破坏者”无法对其克制,它作为一个入侵物种也不能帮助爱玛·罗素博士实现她的再造地球的生态理想。

(三)需求层次与人际关系设定

在人们的“经验图式”中,还有着属于私人的需要与欲望。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层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求都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并且其排列次序是一致的。而电影则以不同角色对需求的满足唤起观众的共鸣。如在《哥斯拉2》中,一开始哥斯拉与穆托大战时,以及后来怀抱声波发射器孤身对抗基多拉时,麦迪森最迫切得到满足的便是安全需要,而在她得到父亲或母亲的营救时,往往又会失去另一方亲人,她这时就有了更高一级的需要,希望自己有一个美满团圆的家庭。而爱玛和丈夫反目,加入“帝王计划”研究和怪兽交谈的办法,被生态恐怖主义分子利用,是因为她有着重构生态圈,消除作为地球“病毒”的部分人类这一自我实现需要,在她发现释放怪兽根本不能达到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以后,她便果断站到了丈夫的这一边,她的阵营改变了,但是需要没有改变,保护地球一直是爱玛的最终目的。电影中人物的立场和所作所为尽管极端,但观众依然能给予理解。

(四)死本能与奇观制造

如果说,人类之间的各怀心事,爱恨纠葛,构成了《哥斯拉2》中不可或缺的文戏,那么充斥大量视觉奇观的场景则是电影作为主要卖点的武戏。“一切艺术作品的目的都在于改善生活,是对生活不足的一种补偿。艺术有十分可观的手段,哪怕是在片刻之中排解我们的生活忧思。”正如弗洛伊德所指出的,人类有着“死本能”,渴望看到秩序被摧毁,人回到前生命状态,但是现代文明束缚着人的死本能。而怪兽电影则帮助人们制造了一个个满足了死本能的噩梦。如《环太平洋》(2013)中、美、俄、澳、日等环太平洋国家研发出机甲“怪物猎人”投入战场,与异世界怪兽展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激战等。在《哥斯拉2》中,大量带有恐怖意象的奇观,如拉顿从火山熔岩中现身以后,飞过地表时翅膀扇动的气流能扫平大量人类建筑,人们拉着柱子也被风吹飞,基多拉和摩斯拉在空中缠斗时穿破大厦,基多拉的头被砍下,基多拉追杀麦迪森时喷射出的闪电光束击碎一扇又一扇的玻璃,马克·罗素被震飞,以及各种爆炸、军队的枪战等,都让观众感到惊心动魄,释放着来自现实生活的焦虑。

电影是追求传播效果的艺术,何况怪兽电影庞大的影片制作成本,使其必然有着对市场高额回报的期许,取悦观众,让观众对电影产生认同是怪兽电影的必由之路。《哥斯拉2》就可以视为充分迎合观众“经验图式”的怪兽电影,无论是在审美内涵上,抑或是在艺术形式上,《哥斯拉2》都尽可能地贴合大多数观众的经验与心理审美向度,使电影俘获、征服美日乃至更广大地区观众成为可能,也为传奇影业的怪兽宇宙拉开了序幕。

猜你喜欢
哥斯拉怪兽图式
哥斯拉大战金刚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哥斯拉无家可归
有一个怪兽
章子怡:出演《哥斯拉2》,是为了“开眼”!
它是一只哥斯拉
失眠这个小怪兽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