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临》:科幻电影的类型化叙事转变

2019-11-15 09:19
电影文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语言学家露易丝类型化

黎 虎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公共学部,湖北 武汉 430000)

丹尼斯·维伦纽瓦导演的科幻电影《降临》改编自著名作家特德·蒋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影片围绕女语言学家露易丝与外星生物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来展开故事。作为当年科幻电影中的佼佼者,该片继承了传统科幻电影的类型化痕迹,并赋予其创造性的个性化表达,成功从同类电影中脱颖而出。分析它的类型化叙事特点,能对科幻电影的宏观叙事研究带来一定文献价值,并对我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有所启发。

一、科幻电影的演变

有学者认为,所谓“科幻电影”,是指科学性与幻想性并存的电影。此类电影中,既要有基于当下科学系统的相对稳定的科学观,也要有在某些方面能表现出超越当下科技水平的幻想成分所在。它的最大特征就是这两方面有意识的交织与共存,即“否定虚假的科学,给幻想提供真实的可能,而超脱现实的幻想又能给科学提供发展空间”。[1]由此,我们对科幻电影可以做出如下定义:如果一部电影同时具有科学性和幻想性,那么它就属于科幻电影。

(一)类型的确立

科幻电影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电影类型,在对此类型电影的探讨中,首先要明确“类型”的概念。它是由特殊事物的共通点总结出来的抽象概念。类型的存在,是时代背景下电影发展的标志。

1902年,乔治·梅里埃导演的《月球旅行记》上映。该片完整地讲述了一群天文学家登陆月球的故事,第一次将“月球”这个科幻元素带入大众的视野中。虽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和影响,该片在银幕上呈现的效果更多的是舞台特效,却也开创了科幻片的先河,于是影史上把它称为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随后,1929年弗里茨·朗导演了《月里嫦娥》,影片借助动画特效,第一次向观众较为写实地展示出了太空的场景。1950年,导演欧文·皮切尔在《登陆月球》中,同样也借助了科技手段,将太空的真实感进一步加强,继续用写实风格展现月球和太空的全貌,使“太空”逐渐成为科幻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

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影片《2001:太空漫游》进一步将科幻电影中的太空元素进行了全方位的扩充。在当时有限的科技水平下,该片凭借大胆的想象与写实的镜头向观众真实地展现出太空环境下的宇宙飞船、月球、地球、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宇宙空间站等场景。该片丰富的太空元素不仅扩充了科幻电影中元素的种类,使“飞船”“月球”“宇航员”成为科幻电影的标志,从此,也将科幻电影打上了类型的标签。这类作品中有着丰富的太空元素,以科学的幻想为背景,展开故事的叙事。[2]

(二)类型的组合与创新

20世纪90年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及成果,给科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以至于21世纪,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品,进入了科幻电影的全胜时代,例如《火星任务》(2000)、《银河系漫游指南》(2005)、《太阳浩劫》(2007)、《地心引力》(2013)、《星际穿越》(2014)、《火星救援》(2015)、《太空旅客》(2017)等。将这些科幻类电影作品进行梳理归纳后发现,这一时期的科幻电影,用自身独特的类型元素与自然灾害、个人英雄主义等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崭新、开放、多变的类型。相较前一个时期对宇宙和未知的探索,这一时期的科幻电影表达的主题更加多元,在某种程度上,它既能表现出对科学的反思,也能展现出人类对自我、对未来的思考。新元素的碰撞,催生出了“硬科幻”和“软科幻”两个类型。所谓硬科幻,指的是着重讲述自然科学与人类碰撞的科幻片,例如《星际穿越》(2014),探索了虫洞、黑洞、多维空间与人类情感的碰撞。而软科幻,指的是影片中加入了哲学与人性刻画的科幻片。例如《超时空接触》(1997),探讨了科学与信仰之间的关系等。这两个类型影片的出现,给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也给科幻类型元素带来了新的组合与创新的可能。

二、科幻类型电影之“守”:类型化痕迹

(一)强类型元素的继承

对科幻电影来说,每部电影都有着自己的类型元素。影片《降临》作为一部标准的硬科幻电影,它以语言学为基础,围绕着人类与外星生物语言的交流展开,有着扎实严谨的逻辑系统。影片以语言学家露易丝与外星生物的语言碰撞展开故事,同时具有科学性和幻想性,它继承了传统科幻电影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强类型元素”。

在片中的一大体现就是“飞行器”类型元素的继承。在传统的科幻电影中,“飞行器”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强类型元素”。基本上大部分影片中的“飞行器”,如宇宙飞船、空间站等都是影片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电影主要的叙事空间。它的内部和外部空间之间能形成强烈的二元对立和矛盾冲突,“内部”意味着保护,“外部”意味着未知和冒险。从人类的角度来说,科幻电影对“飞行器”这个类型元素的继承,能使故事更加具有戏剧张力。影片《降临》中,十二个飞船的内部空间与地球的外部空间就形成了这种戏剧效果,飞船将世界隔绝成了两个空间。空间内,是外星人与人类和平交流的场所;空间外,是人类安全的保护区。另外,传统科幻电影的“飞行器”还具有相对不稳定性,它们容量有限,远离地球,由于氧气、食物、燃料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成为人类永久的活动场所。影片《降临》中的外星飞船也沿用了传统“飞行器”的这种不确定性,此空间将故事的叙事场景集中化,因其不稳定的状态,使电影在之后的故事建构上增加了一定的开放性。

(二)具象叙事技巧的选择

科幻电影发展至今,已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成熟的叙事技巧,大部分的影片都沿用“人物的行动与空间站息息相关,太空危险,人物绝不能孤身进入,一旦孤身进入,便会陷入茫茫宇宙中的恐惧与焦虑”这一叙事方式。

影片《降临》继承了这一叙事技巧,在片中设定语言学家和科学家们一起在外星飞船内,对它们的特殊语言进行交流和探索。而女语言学家露易丝与外星人“七肢桶”的隔离也符合了科幻电影叙事中“使威胁行动短时间内不能实施的物理阻隔”这一设定。这两方面具象叙事技巧的选择,给影片的后半部分女语言学家露易丝与“七肢桶”的单独交流做了一个情节的铺垫,同时也给两个物种间的碰撞与理解带来了更多可能,在之后外星飞船与人类武器间的对抗的情节设定中较好地提供了叙事空间。正是由于强类型元素和叙事技巧类型化的继承,影片《降临》能够在类型的稳定下做出自己的创新。

三、科幻类型电影之“变”:个性化突破

《降临》作为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得者,它能从众多科幻电影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是它对叙事方法的个性化突破。该片在人物的选取、叙事结构、主题内核上完全颠覆了传统科幻电影的限制性叙事手法。导演对“科幻”一词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类型的稳定下,他以崭新的眼光和思维去审视科学,进行了叙事创新。

(一)丰富复杂的非类型人物

传统科幻电影中的女性往往是配角,男性大多数是主角。直到2013年《星际穿越》和2014年的《地心引力》,这两部影片才突破了之前科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将女性的地位提升。电影《降临》中,导演将女语言学家露易丝设为第一主角,这是一个全新的突破,她既不是宇航员,也不是女科学家。影片将主角定为人文科学领域的女语言学家,使类型电影中的类型人物非类型化,打破了观众对科幻电影的固有认知。具体在人物剧情的设置中,语言学家露易丝被派去与外星人进行信息交流,以此来获取他们到达地球的目的。她从最初的无法沟通到逐渐掌握了超越人类认知局限的思维沟通方式,随后用这种新的思维看到了未来,并拯救了世界,还预见了自己即将经历的失败婚姻和破碎家庭。事实证明,类型电影中非类型人物的存在使得电影更加吸引眼球。

另外,影片中对外星生物的形象及其语言系统的设定也区别于以往。外星人“七肢桶”的形象超越了大多数科幻电影对外星生物的想象。它和以往的外星形象不同,类似站立行走的八爪鱼,它的肢体没有明显关节,每个方向都能当作手臂和腿,呈环形对称状。它的语言体系,也区别于人类的语言系统,它的文字是直观、有效地呈现出来。影片巧妙地将那些像水墨画的文字与“七肢桶”的外形特点设计成有微妙的共同点。《降临》丰富复杂的非类型人物的设定,使故事的叙事更加突出,也将类型电影赋予了时代的印记。

(二)首尾呼应的环形叙事结构

传统类型电影的叙事结构是一种程式化的结合,因为类型电影中剧情的发展是直线性的,不同的事件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并由中心角色进行连接,从冲突到解决。[3]

电影《降临》中,导演在类型的框架下丢掉了程式化叙事,采用了首尾呼应的环形叙事结构来建构影片。此结构与外星人独特的语言体系相辅相成。影片用过去、现在、未来穿插进行叙事,整个故事先有因再有果,全片可以视作女语言学家露易丝给女儿汉娜的一封信。影片开始,画面就向受众展现出故事的“结果”,之后发生的事件才是“过程”。导演将“结果”与“过程”之间的界限进行模糊处理,打破了线性时间的发展顺序,并与外星人的环形语言体系进行结合,让受众直到最后一刻才明白收尾是一道环,整部电影是一个圈。其中汉娜(hannah)的名字也是一道环,导演将如此细小的伏笔也埋在了精确的时间点上。这种首尾呼应式的环形叙事结构是完全区别于以往科幻电影的,它突出了导演对人类,对未来的独立思考,也突出了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

(三)主题内核的非类型化表达

类型电影的叙事方式决定了电影的主题表达,电影的主题是将影片整合在一起的中心内容或特殊的关注点。[3]区别于以往的科幻作品,影片《降临》的主题表达更加具有文学的思辨,电影直面生命本身,探讨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将语言学家与外星人之间的交互进行了深刻化处理。

在片中具体表现为,语言学家露易丝在能够看到即将到来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前提下,还是义无反顾选择了面对自己的命运,奋不顾身地去爱,去结婚生子,去竭尽所能地呵护女儿,陪伴花季凋零的她走完这短暂的一生。电影在露易丝对外星语言的探索中,加强了它对自我、对生命的认知需求。由此,影片在科幻电影立意的基础上,道出了“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的主题,这个主题使得影片具有了自身的文化魅力。正是由于这种审美价值的凸显,影片在主题上摆脱了同质化、类型化的标签,在同类电影中脱颖而出。

四、结 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类型电影在故事和主题上会做出不同程度的突破和变化,在这种变与不变中逐渐呈现出开放性特征。[4]影片《降临》作为2017年科幻电影的杰出代表,它在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对我们分析类型电影的叙事转变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科幻电影作为电影的一个类别,它对类型化痕迹的继承是必然的,这是类型电影在工业化进程中站稳脚跟的唯一选择。但在电影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持续发展中,为了更好地提升作品的主题内涵和魅力,它必定会做出自己个性化的突破,这种突破具有创造性的表达。具体在影片中,对叙事技巧的准确选择与把握、非类型人物的设定,都是时代探索下的产物。

由此可见,类型化叙事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摸索过程,正如影片《降临》中的因果循环,类型电影的叙事也会像环一样,不断趋于成熟。对科幻电影来说,只有在类型化痕迹和个性化突破的共同作用下,不断进行尝试与突破,才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语言学家露易丝类型化
拯救濒危语言
露易丝·格丽克
DC开发《超人与露易丝》独立剧集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影响
怀揣一生使命 勇攀藏学珠峰——访中国民族语言学家瞿霭堂教授
民事一审撤诉的类型化研究
斯戴芬妮·露易丝·廓莱克(1923-2014)
新都市爱情电影的类型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