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在《蝇王》中的运用

2019-11-15 07:32
长江丛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西蒙文学作品理想

《蝇王》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叙事方式主要采用了象征和反讽表现手法,作品中充满了大量的反讽艺术。《蝇王》可以说是一部大胆之作,因为戈尔丁吸收了当时文坛上最具现代性的深表双重、象征隐喻以及反讽戏仿等艺术表现手法,尽管采用了传统荒岛小说形式,但是整个小说基调却是跟荒岛小说相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小说作品的审美要求不断提高,但是这部作品却仍旧散发着独特的文学魅力。

一、《蝇王》作品中两个层面的反讽

《蝇王》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反讽,即外在反讽和内在反讽。其外在反讽主要体现于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并没有按照读者的惯性思维去展开。而内在反讽主要体现在品本身以及描绘内容,通过构造出具有双面性的象征意象,折射出明显的反讽意味。

(一)外在反讽

对于初次阅读的读者而言,《蝇王》更像是一部荒岛历险小说,小说开头描述的生动场景,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小说《珊瑚岛》。但是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那些荒岛小说中应有的画面却没有按照读者的惯性思维出现,整个小说更像是对《珊瑚岛》的戏仿;除此之外颠覆读者想象空间的还有故事环境,《蝇王》中的故事环境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乌托邦,那是一个现实中不会存在但是却充满着向往和期待的环境,就如同小说中描绘的那样,他们想建立一个绝对自由、公平和民主的社会。但是故事内容并不如想象般美好,故事的结尾处,这座理想的岛屿被火烧得如同一片废墟,而故事中成员的形象也是衣衫褴褛,如同一个又一个的小野人。

(二)内在反讽

这种反讽形式多体现于作品描绘内容,《蝇王》小说中,戈尔丁将很多意象进行了反讽性的运用。从小说中出现的意象分析,故事中常见的三类意象可归纳为:动物与人、衣服和裸露以及火。许多读者认为动物和人象征着野蛮和文明,衣服和赤裸象征着伪装和真实,而火则有两种对立象征含义,即希望和毁灭。小说中孩子们的人物形象逐渐从学生变为野蛮人,同时他们也渐渐地变得赤裸起来,但是矛盾的是孩子们在真实自我即将暴露时,却又开始了自我掩饰。火在整个故事中既代表着希望和拯救,也象征着破坏和毁灭。这些意象既是故事主题的主要载体,也折射出明显的反讽意味。

二、反讽在《蝇王》中的运用

《蝇王》是一部充满反讽艺术的叙事小说作品,小说中的反讽运用随处可见。它不但体现于人物塑造中的字面反讽,同时也存在于戏剧性的情景反讽和始料未及的结构反讽,让《蝇王》从关于孩子们的小说转变为思考人类本性的小说。

(一)人物塑造中的字面反讽

字面反讽又叫词语反讽,主要指说话者的说话内容和表达意思不一致,将表达意思暗含于说话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作者或者故事中的人物说出跟他真实想法相反的带有讽刺性的言语。《蝇王》中闪烁着大量字面反讽的语言魅力,例如说在刻画猪崽子这个角色形象时,戈尔丁会经常让他模仿成人的语气说出具有反讽气味的话语,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猪崽子看到其他孩子不听号令时,只见他说道:瞧他们的那个模样!殊不知自己跟他们年龄相仿,言语中透漏着鄙夷和不屑之情,隐含着戈尔丁对成年人虚伪面孔的深刻讽刺。

(二)戏剧性的情景反讽

戏剧反讽主要指的是小说故事中,在读者、作者双方都清楚涉及的故事情节内容,而作品中的当事人对相关内容却一无所知的特定情景下,作品中的角色做出不符合故事发展情况的行为,或者说出一些读者始料未及的话语。《蝇王》中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反讽情景,即西蒙被害。西蒙在小说中是一个身体瘦弱但思想非常深远的人物,西蒙不顾自己瘦弱的身体和森林中隐藏的危险,千辛万苦来到孩子们的阵营,只是想简单地告诉他们岛上没有野兽。但是戏剧而充满反讽的一幕出现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却把他当成野兽活活打死。西蒙的期待和现实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不但刻画出西蒙这个悲惨的人物经历,而且也反讽出孩子们从善良逐渐沦为残忍的可悲过程。

(三)始料未及的结构反讽

戈尔丁将富有创造性的反讽艺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整部小说中,因此想要真正读懂《蝇王》,必须把握《蝇王》中那些出人意料的结构反讽。结构反讽主要指在一种内含双重意味的故事结构中,表现出的具有对比性的反讽。读完《蝇王》整部小说之后,可以发现从故事的开头一直到故事的结局,小说都是以小孩子的视角来描绘整个故事情节。直到故事的结尾之处,也就是海军军官的出现,读者会发现我们读得不再是一本关于小孩子的小说,而是以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去解读这些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变化。叙事视角的改变促使《蝇王》这本小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故事结构,让《蝇王》从一本关于孩子们的小说转变为思考人类本性的小说,强化了小说的反讽效果。

三、理解《蝇王》中反讽的运用意义

如果想要正确理解《蝇王》中反讽的运用意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能够帮助读者构造出形色各异的理解空间。但是从作品本身阐述的主题思想来看,不但包含人性决定社会环境的思想,也寄托着对文明理想世界的向往。

(1)反讽的运用不一定意味着愤世嫉俗。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见解,很多读者看到的是《蝇王》表达出的人性丑恶,但是这并不排除《蝇王》表达主题含有对美好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喜欢戈尔丁的读者会发现,他的小说基本上是悲喜参半,如果说《蝇王》是一部喜剧小说,当然不合情理;但是认为其表达的全是悲观厌世,这样的观点未免会有点太过于牵强片面。拉尔夫最后的痛哭是为了人心邪恶而苦,是为了人性泯没而哭,同时也可以表达着对未来理想世界的向往和憧憬。在那个理想的世界中,有的只是文明、和谐以及民主。即使书中没有描绘出那个理想的世界,但是对它的憧憬并不与反讽目的矛盾。任何的反讽,都不排除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蝇王》中虽然存在悲观厌世的负面情绪,但不排除对文明理想世界的向往。

(2)如果想要真实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文字的魅力所在,能够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帮助读者勾勒出自己的理想世界。如果理解反讽的意图只是从对立面角度出发,那就略显片面,因为世界上的事情并不是简单地黑与白,表面掩饰的反讽意图更需要慢慢琢磨品味,才能参悟到精髓。作者运用反讽可以说是对读者的信任,因为他相信读者能够明白他想表达的真实意图;也可以说是对读者的考验,因为很多事情需要读者静下心去思考,才能真正得到读书带给人的精神升华。有人说正确理解反讽的运用意义,有助于读者在掩卷之余,幻想出那些所谓的灵魂章节,这或许就是反讽艺术的一大魅力。

《蝇王》是一部充满反讽艺术的叙事小说作品,小说中的反讽运用随处可见,它不但体现在书中人物的话语和内心独白之中,也展现于小说情节发展过程中。同时小说的整体结构也体现出持续以及隐晦的反讽特征,小说的整个叙事过程就是对人性恶与美变化的反讽式注释。正如《文学史对文学理论的挑战》书中所指那样,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孤独的,不同时代不同读者都会为它赋予不同的文学价值。对于《蝇王》这部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对于读者而言,通过阅读能够衍生出各种阐释以及独特见解,这正是文学作品的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西蒙文学作品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论西蒙喜剧的现代变异与发展
充分检查
父女情真深似海——威尔第与《西蒙·波卡涅拉》
女儿的奇葩问题,老爸这样回答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