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电影的崛起

2019-11-15 06:47吕梁学院山西吕梁033000
电影文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科幻电影流浪

王 惠(吕梁学院,山西 吕梁 033000)

2019年2月5日,电影《流浪地球》上映。该电影改编自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科幻大奖“雨果奖”的首位亚洲获得者——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太阳急速老化将导致太阳系不复存在的背景下,人类为了生存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为地球寻找新家园的故事。自上映以来,《流浪地球》的票房表现十分亮眼,截至2月25日,该电影的票房已经超过44亿元,仅次于内地总票房排名第一的《战狼2》稳居历史票房排行榜亚军之席。制造了《战狼2》票房传奇的吴京,再一次以锐利的眼光捕捉到了《流浪地球》的巨大潜力,投资6000万元使《流浪地球》不至因资金短缺半途而废,反而将该电影打造成了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电影,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如果说《战狼2》的票房奇迹是一个无法企及的神话,那么《流浪地球》则是一个可供复制的电影传奇,该电影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印证了中国科幻电影从肇始到发展在到崛起的艰难过程,非常值得中国影人关注和参考。

一、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于1902年问世,是出自被誉为戏剧电影之父的法国导演乔治·梅里爱之手的电影《月球旅行记》。自那之后,西方电影工业凭借精良的创作灵感和技术制作出产了大量科幻电影佳作,成为票房赢家,这些电影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大都会》(1927)、《2001太空漫游》(1968)、《星球大战》(1977)、《黑客帝国》(1999)、《V字仇杀队》(2005)、《阿凡达》(2009)、《盗梦空间》(2010)、《星际穿越》(2014)、《头号玩家》(2018)等等。以上电影,包括其他卖座的科幻电影,中国观众都贡献了相当大比例的海外票房,足以说明中国观众对科幻电影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但是中国本土科幻电影的票房却不尽如意,可见,本土科幻电影欠缺“吸金能力”的原因与其本身的制作质量有关。

纵观世界影坛,科幻电影大多催生于科幻文学,要么由其而生,要么相辅相成。世界范围内著名的科幻小说家,比如亚瑟·克拉克(英国)、儒勒·凡尔纳(法国)、艾萨克·阿西莫夫(美国)等,为创建欧美科幻文化环境乃至带动欧美科幻电影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发展至今,科幻电影已经成为美国好莱坞的重要电影创作类型之一,占比达到90%以上。中国科幻文学发展起步并不算晚,起源于1902年。当年,鲁迅先生曾在《月界旅行·辩言》中流露出对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的赞赏态度,并希望其能被传递给国民。自此“普及科学知识”成为中国科幻小说在接下来的90年当中存在的中心价值,这对我国科幻文学的发展与繁荣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不仅制约了科幻作家的创作,也使公众对科幻文学的理解变得狭隘。尔后,伴随童恩正在1979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的《我对科幻文艺的看法》走近大众,中国科幻文学渐渐走出困境。直至20世纪90年代《科幻世界》杂志走向市场化并掀起科幻文学的第三次高潮,中国科幻文学逐渐走向繁荣,发掘和培养出了不少科幻作家,刘慈欣便是其中一位。自从刘慈欣的作品《三体》系列面世并获得“雨果奖”,慢慢成为畅销书,中国电影市场发出了“中国科幻元年”的呼唤,不过,伴随电影《三体》的“难产”,这种呼声越来越弱直至消失。直到电影《流浪地球》的问世,才弥补了中国硬核科幻电影的空白。

实际上,多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对科幻电影的创作尝试并不在少数,只不过要么以失败告终,要么对科幻元素浅尝辄止,导致电影被划归为其他类型电影。

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是张鸿梅执导的《珊瑚岛上的死光》,上映于1980年,改编自童恩正的同名科幻小说。这部电影的诞生与同时期美国电影《星球大战》上映获得大热密切相关,在兴盛的美国科幻电影市场的触动下,我国电影工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踏上科幻电影的拍摄之路,其中拍摄于1988年的儿童科幻电影《霹雳贝贝》获得评价较高,这部融入了悬疑、喜剧、家庭伦理和儿童元素的电影具备了比较好的观赏效果,一度风靡全国。进入90年代后,中国电影市场出品的科幻电影逐渐增多,但是质量并未获得相应的提升。2008年,周星驰执导的科幻喜剧电影《长江7号》上映,然而,其虽然被定义为科幻电影,不过电影中的科幻元素仅仅是一只外星狗,虽然票房过亿,但无论是剧情设置还是技术手段,都难以和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匹敌。另外,还有一些电影,将好莱坞电影当作制作标杆进行粗制滥造,无论是哲学思考还是想象力,甚至是叙事逻辑和故事情节都显得苍白无力,令人失望。比如《全城戒备》(2010)、《未来警察》(2010)等都可归为此类。

可以见得,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步履维艰,但并不是不可成功,《流浪地球》便证明了这一点。作为一部标杆性作品,《流浪地球》必将“名垂青史”,未来也必定会被其他国产科幻电影所超越,但是这部电影带给中国影人的启迪却是永恒的。

二、《流浪地球》的背后

《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电影,其广受追捧是实力的彰显。硬核科幻要求科幻情节经得起技术和理论的推敲,故事的发展合理有序。硬核科幻电影不仅是对电影导演、编剧等的创作水平的考验,更代表了国家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平。因而,一部质量上乘的科幻电影并不是朝夕便可为之,需要的是电影创作者迎难而上的群策群力。

(一)事无巨细的准备工作

《流浪地球》的筹备时间长达四年。在前期准备阶段,为保障拍摄工作的顺利推进,电影创作者引入VR堪镜技术来协助美术置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该电影团队进行了大量工业化流程的探索和准备工作,包括制作逾8000格的分镜、逾30分钟的动态预览等。另外,为保证拍摄场景尽量逼真,团队对地下城、空间站、运载车等都进行了实景搭建,置景面积逾10万平方米。美术团队为了完美呈现地球在太空“流浪”的奇观,先后设计了十几版方案,真正做到了对细节的精雕细琢。观看电影便可发现,无论是宇航员、军人的防护服,还是民用的防护服,都是非常吸睛的,为了达到完美的呈现效果,电影团队特别邀请了国内外两家特效工作室进行防护服和特殊道具的制作,从而使电影形成了非常浓烈的工业质感。

另外,特效在科幻电影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完成高难度的视效镜头,电影拍摄团队采用了大量全CG镜头,这在国产电影市场是非常罕见的。此外,为了提升电影画面的真实感,拉近电影与观众的距离感,导演郭帆坚持全程采用实景UI的拍摄,从而保证了屏幕反射至人物形象上的面光和眼神的互动更加传神。

(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科幻电影的灵魂是特效,但是一部缺乏情感共鸣的电影却是没有灵魂的。这看似矛盾,却道出了拍摄一部高质量的科幻电影的难乎其难。

电影《流浪地球》围绕“流浪地球”计划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国、英雄、故土和亲情的故事,这一情节推演奠定了《流浪地球》浓郁的情感基调。在全世界都在模仿“漫威宇宙”科幻时,《流浪地球》用积淀了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文化作为电影的叙事基础,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作思路。从本质上看,未来人类实施“流浪地球”计划的做法无异于愚公移山,无数个普通人在中国集体主义的引导下写就了拯救地球的壮举,这悲壮而浪漫的流浪之旅渗透了中国的情感伦理和价值观念,与西方科幻电影推崇的到遥远的外太空寻找生存希望的生存逻辑背道而驰,不过其中故土难离的文化传统却使《流浪地球》散发出了承载着丰富生命体验的感性之美,电影人物形象“带着”地球于广袤宇宙中寻觅生存希望的举动,是电影创作者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切诠释。《流浪地球》这一大胆且充满中国特色的创作手法不光带给中国影人一个弘扬中国发展及文化的全新视角,也为中国电影在全球电影市场发出自己的声音带来希望。

三、《流浪地球》带给中国影人的启发

(一)科幻电影剧本要求精求专

在中国电影发展已逾百年之久的2019年,“中国科幻元年”方“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是因为中国科幻电影的衍生与兴盛与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中国时局和政治环境、电影工业技术水平等休戚相关,以《流浪地球》的成功而言,中国电影市场已然成长为一块适合科幻电影繁荣的土壤,当“硬性条件”的制约解除,那么作为“软性内核”的剧本打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好的剧本必然离不开好的编剧,不过遗憾的是,中国目前的科幻题材原创剧本和编剧人才都十分稀缺。中国现有的科幻电影编剧普遍存在非专业化和零散化的特点,科学知识短缺,科学底蕴较差,对科幻事物的想象仅仅停留在外观上,很难在科学层面实现自身与人物形象的平等对话,对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变化和冲击的描绘十分鲜见,科幻在这些作家的笔下只不过成了吸睛的噱头,毫无深度可言,这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发展来说,是十分可悲的。因而,要制作一部质量上乘的科幻电影,就必须打造一支拥有科学技术底蕴的编剧团队,充分发挥科学想象力,从而促进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和呈现。

(二)科幻电影叙事手法有待深入

《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硬核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无论是特效技术呈现还是符合科学逻辑的故事陈述,都十分可圈可点,不过,它并非完美到无懈可击,人物形象塑造扁平化便是其短板之一。《流浪地球》的主要人物包括宇航员刘培强及其叛逆的儿子刘启,宠爱孙辈的韩子昂及其收养的孙女韩朵朵,刘启和韩朵朵之所以加入保护地球的大战之中,单纯是因为刘启想要“回家”,而韩朵朵不想上课,最终却误打误撞成为“天才少年英雄”,不得不说在刘启这个人物形象上两种身份的承接和递进关系过于生硬,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电影在人物塑造上缺乏立体感和说服力,这是未来中国科幻电影创作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四、结 语

作为科幻类型片,《流浪地球》无疑是成功的,其不单在国内连创票房佳绩,更是收获了广大国外媒体和观众的赞誉和追捧。这部充满中国文化韵味和狂野想象的电影是中国电影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科技实力乃至文化软实力的问路之石,承载着亿万中国人对本土科幻走向繁荣的期望。不过,与成熟的好莱坞电影工业相比,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水准还差得很多,要实现与海外科幻电影产业的平等对话,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中国影人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科幻电影流浪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流浪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流浪的歌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遇见一只流浪猫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