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卓/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这些协作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信息联系。组织内部应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有效的信息交流沟通(对话)系统,这一系统既能保证上级及时掌握作为决策基础的准确信息,又能保证指令的顺利下达和执行。此外主管人员需要组织成员的合作态度,即维护主管人的权威。主管人的权威来自于下级人员接受其命令的程度,来自于由下而上的认可。主管人要努力取得下级的同意、支持、合作,才能获得权威、指挥权力。
组织里包含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这两个目标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一个好的协作系统中,组织目标、个人目标都能得到很好的实现。如果组织成员能够较好理解并接受组织目标,那么协作意愿会很强。反之,组织成员就没有协作意愿,组织也不会产生良好结果。
组织内主管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主管人应当帮助成员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并帮助成员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目标。组织管理者职责可以概括为:一是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体系;二是促使组织中的个人付出必要的努力作出重要贡献;三是规定并阐明组织目标。
(1)从学生角度看,社团会员希望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来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社团干部则在此基础上希望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举办精彩的社团活动,获得成就感。但是学校社团资源缺乏。
①目前社团管理主要扎口在学校团委,仅有1名老师负责社联和所有社团的日常管理。按照要求各个社团均分配了专业指导老师和党员指导老师,其中专业老师要负责指导社团日常活动的专业技术指导、外出参赛指导。党员指导老师负责跟进活动实施全部流程,确保活动环节衔接流畅,做好思想教育引领。在S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工作中,社团指导工作并不计算成老师的工作量,即使社团活动获奖,对于指导老师和社团也没有任何奖励措施。除了团委的一名老师在尽心尽力指导社联、社团,其他的老师基本都将社团指导工作看作为负担。
要想在校外学生文体活动中获奖,优秀学生的选拔、专业老师的训练指导必不可少。然而S高校目前仅有4个社团的专业指导老师认真做指导,而且这几位老师是新招的老师,不熟悉社团以前情况,将社团指导工作当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尽心尽力做,其余专业老师已经知道社团指导工作只是负担,只会偶尔指导甚至不指导。
此外全校33个学生社团目前仅靠团委2名老师做党员指导老师。虽然一直希望由各二级学院承接各个学生社团,但是社团指导奖励制度没有确定,没有新的老师愿意但任党员指导老师。社团里大大小小活动很多,仅靠2名党员指导老师很难跟进所有活动,很难把关所有的细节的所有细节。S高校学生社团缺少足量党员指导老师,活动审核把关很难到位。此外,社团缺少足量专业指导老师,社团活动质量难以提升,难以走出校门,难以获得奖项与外界知名度。
②社团缺少专业的训练场地。我院社团类型较多,对场地的需求各不相同。文体爱好类社团需要室内、室外活动场地;学术科技类社团需要实验室等。但因学校场地、设备、器材等硬件条件限制,各个学生社团没有足够的、固定的活动场地,更无法为瑜伽社、武术社、羽毛球社、篮球社等有独特场地需求的社团提供专业的室内训练场地。
学生办活动需要为学生提供开会讨论的空间,而因学校场地资源限制,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固定开会的场所,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都没有办公室。学校不能为学生组织负责人讨论活动提供方便,会降低组织凝聚力、降低活动效率。
此外,校园里可以用来办活动的教室、礼堂数量有限。每次社团内部办活动,各社团只能提前一周随机借到一个教室来开展活动。如果开展大型院级活动,更要提前借全院唯一的礼堂来办活动。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社团成员对社团的归属感,难以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
③社团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学生社团想要做出成就,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会员的日常训练、大型赛事赛前指导等等,都需要充足资金支持。但是,学生社团主要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在一起,社团活动很难像专业竞赛那样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荣誉奖项。即便学校在资金上充分支持社团活动,也很难取得像专业竞赛获奖那样显著的回报。而且,即使在共青团指导下合理控制了社团数量和会员人数,总体来看社团活动还是很多。如果仅靠学校拨款,是远不够支持所有的社团活动的。目前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主要靠学生自筹。但是不论社团自行向会员收取会费,还是社团拉商家赞助,都会在资金来源是否安全、资金管理是否合理等方面存在管理漏洞。
(2)从学校管理角度看,学校希望社团运行规范,起到第二课堂思想引领作用,并获得重大活动成果,拿到奖项取得荣誉,提高学校知名度。但是社团管理和社团活动水平不足,使得这一目标难以实现。
①社团内部管理松散。社团本身是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团体。真正有才的学生不一定会留在社团,能够管理好社团活动的人不一定很有很好的技能。有兴趣参与社团活动的人可以选择性地参加社团活动,甚至可以自由加入、离开任一个社团。社团管理、社团学生干部培养、社团指导、活动考勤规范、社团奖励等基本管理系统如有缺漏,就会导致社团管理松散,很难留住人才,很难办成精彩活动,很难取得社团成果。
②社团活动水平整体偏低,社团成效不足。学生社团活动多为针对社团内部的小型活动和针对校内学生的校级活动。校内社团走出校门出去参加活动,除了少数几个有专业指导老师精心指导的社团能够获奖,其他社团如果不是靠党员指导老师精心包装参赛资料,基本无法获奖。
学生社团良莠不齐,分化严重。社团群众基础好,老师指导程度高,活动显示度高。而有的小众社团,如韩语社、魔方社、魔术社,感兴趣的同学少、能坚持参加活动的学生少、愿意花心思办活动的学生干部少,从而导致活动数量少、参与学生少、活动效果差等问题。
一是梳理个人在社团内的发展目标。学生加入社团主要因为对某一领域感兴趣,希望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认识与体验,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甚至带领社团做出一番业绩,获得个人在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活动管理等多维度能力的提升,体验成就感等。每个社团的专业领域各不相同,需要切实了解学生对于社团活动的期望,并帮助学生切实得到个人提升。二是明确学校的思想引领、文化育人目标。学生社团是思想引领和文化育人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社团首先要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此外,学生社团不能仅限于小打小闹的低水平活动,要梳理典型模范,打造高水平、走得出去的精品社团活动。三是为各社团配备党员指导老师、专业指导老师,做好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工作指导。每个社团配备专门指导老师,进行二对一精心指导,确保社团发展规划、前期活动安排、活动过程监控、活动事后反馈均有精心追踪指导,在确保思想引领和文化育人的前提之下,打造规范活动、精品活动。四是明确社团活动管理规范。明确社团招新、学期活动计划、精品活动申报、活动实施、参赛指导、社团换届、社团年检、社团交流大会等各个活动的管理规范,确保社团活动留有规范完整可查的痕迹。五是确立社团奖励机制。明确告知社团活动管理规范,并对社团管理规范、社团表现优秀的社团予以资金场地、荣誉称号等资源的倾斜。六是明确社团会员进出、学生干部选拔、培养、换届流程。社团要鼓励有专业技能、优秀管理才能的人才进入社团、留在社团,做好优秀人才选拔、培养与留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