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毅/湖南女子学院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网民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工具——网络交际语(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简称 CMC),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范围内的网络交际语变得日益频繁,各类网络交际形式,如博客、QQ、BBS等逐步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交际手段。网络语言由于其丰富多样、诙谐幽默、沟通便捷的特性,一经产生,便得到了广大网民的喜爱。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相比,网络语言有着太多的变化和特性,因此,也成为了当今中外语言学界持续不断的研究热点。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期刊网上,运用主题词进行检索,从2009年至2018年,十年间,共有七千余篇论文对网络交际语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网语的概念、特点、表现形式、形成原因、生成方式、规范及语用、跨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
网络交际语伴随着互联网而产生,目前,有关网络交际语概念及其特点的相关研究较多,对网络交际语概念的理解比较一致。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主要是从网语产生的大的语言环境、其分类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界定;狭义的概念主要是从网络交际语的具体形式角度进行描述。
经过学者们的研究和总结,网络交际语的特点一般从其表现形式、来源以及使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就其形式而言,网语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就其来源来说,网语产生于互联网,由于网民来自天南地北,网语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方言的特性;就其使用而言,网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简约、风趣、幽默但较为随意而缺乏规范引导。
网络交际语主要是网民在互联网中的交际用语,广大的网民人数众多,来源于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拥有着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和别出心裁的创造力。近年来,网络语言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既有语言认知模式,出现了一大批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学者们关于网络交际语的表现形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从网络交际语的文字形式上进行分析,一般分为四个大的类别:谐音类,如数字谐音“1314”表示“一生一世”、英文谐音“嗨皮”表示“happy”、汉字谐音“美眉”表示“妹妹”、方言谐音“灰常”表示“非常”语气词谐音,如“哇咔咔”就是模拟笑声,在不同语境中表示不同的语义等;缩写类,如 “版聊”表示“在网络论坛里以发帖的方式进行聊天”、英文缩写“GF”表示“女朋友”的简称等;符号类,如“?_?”表示“什么”、“==b”表示“冒冷汗”等;新词类,如“锦鲤” 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推出寻找“中国锦鲤”转发抽奖活动,中奖者即为“中国锦鲤”,引发网友疯狂转发。“锦鲤”一词也因此走红,成为“好运”的象征,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佛系”最早来源于日本某杂志介绍的“佛系男子”,指爱独处、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不想花时间与异性交往的男人。在国内社交平台流行后,该词泛指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人,表达了一种按自己方式生活的人生态度,并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词语。
其次是从网络交际语的语法特征上进行分析,学者张玉玲(2014)认为网语的语法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中英语法合璧化、语句及数字短语化、短语专名化、方言语法普遍化、相同语符重复化、短语或句式模式化等几个方面。学者牟佳(2019)从词法变异的词类活用、语素重叠、词缀混用以及句法变异的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和语码混杂等现象研究网语的语法特征。
伴随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交际语以迅雷之势盛行起来。姿态各异、形态万千的网语层出不穷,学者们一般将网络交际语的成因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大类:
第一是源于其产生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包括信息技术发展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互联网的兴起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络语言的迅速且广泛传播提供了场地和技术支持。以青年族群为主体的网民,求新求变,个性独立为其主要特征,她们标新立异,具有强烈的反传统意识,网络交际语千变万化的形态以及诙谐幽默的特点,与青年网民的特性相契合。学者陈建伟(2008)认为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为网络文化繁盛提供了文化支撑。后现代主义提倡解构、创新和多元,它的语义解构和消解、口语化、符号化等在网络流行语中得到了多面的体现。
第二是源于其自身的内部特性。网络交际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成长于两片语言沃土;一片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自然语言;另一片是日新月异的网络沃土。因此,它既具有自然语言的一般特性,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特点。网络流行语虽来源于网络,但却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大部分的字、词、句,甚至语篇仍然符合自然语言的表达规范。同时,为了适应网络的多变性和网民们不断变化的交际需要,它就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产生出一批批不断刷新认知的词汇、短语、句子甚至语篇。还有学者认为仿拟与模因也是网络语言生成的主要手段。
网络空间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评论,宣泄情绪。由于没有面对面的交流,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网民们发表言论时可以毫无顾忌、肆无忌惮。再加上部分网民素质低下,性格偏激,其言论中出现了很多错字、别字、不通顺语句甚至是脏话等不大规范的情况,扰乱了正常的语言文字秩序,污染了纯洁的语言文字环境,亟需改善。面对这些情况,学者们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
学者于根元(2011)建议网络语言的规范要以交际到位的程度作为衡量规范的唯一标准,它主张是从教育、道德约束以及依法管理这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学者邓文彬(2009)提出了“要符合全民语言发展规律,要有利于交际”的网语规范总原则以及七个具体的原则:必要性、明确性、高效率、普遍性、符合汉语结构规律、注重品位、注意引导。
据此,笔者认为,我们应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去接纳它。对于网络中的不规范用语,我们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交际语的法治建设,同时依法加强网站监管;提高网民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在幼儿园和中小学的语文课堂中进行规范用语的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不规范的网语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等。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交际语新奇有趣,得到了广大青年网民尤其是大学生们的喜爱。学者陈吉利(2018)、王玉娇(2017)等均以某高校为例对师范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显示虽然上网目的各不相同,但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了4个小时。
师范生是大学生中未来教师的后备军,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他们在网上浏览的时间越长,受网络的影响愈深,特别是在网络交际语的使用上,难免会出现不规范的情况,这对他们今后的教书育人之路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因此,在师范生的教育上,首先要让他们对自己肩负的使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意识到只有自己使用的语言规范得体,才能更好地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其次要让他们对网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意识到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他们应该具备较强的分辨优劣的能力。再次,要加强师范生的精神生活建设,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将他们从网络中解放出来。另外,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为师范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平台,让他们在规范的网络上进行学习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