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生态文明意识问题探索

2019-11-14 11:30牛小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牛小明

【摘 要】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语文能力对学生其他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论述了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态文明意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95-01

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广泛包容性的课程,包含了地理、生物、天文和物理等很多学科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十分重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观察能力和自然现象领悟能力。良好的语文教学能够促进这些能力的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应该主动适应这个趋势,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以便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生存提供必要的生态指导和环境价值引导。

一、语文教学与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关系

生态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一种人类和其他物种关系的文明,是人类正确处理自己和其他物种关系的文明。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涉及到生态文明,比如,一些诗词中涉及到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内涵。《涉江采芙蓉》等诗词描写了花草对人类感情和心理世界的影响;《桃花源记》就是记录了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案例,对于培养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具有指导价值。又比如,一些文章中涉及到作者对人类与万物关系的感悟和论述等。著名散文《荷塘月色》就涉及到作者对自然环境与生命状态的感悟等。《游褒禅山记》等文章则是作者和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真切记录。《归园田居》等文章则陈述了士人渴望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并得到身心解脱的追求。

二、通过语文教学提升生态文明意识的必要性

一是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意识的需要。作为天地人“三才”之一,人如何处理自己与万物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生命伦理问题。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能够让学生更加尊重生命、更加敬畏生命,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伦理观。

二是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的需要。跨学科思维能力就是一种知识迁移能力,以及根据有关理论和符号进行创新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强化生态文明意识,有助于让学生将万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认知,有利于归纳出那些支配万物发展的根本性规律。

三是培养学生环境价值理念的需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认识环境对于人类的价值,以及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三、语文教学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的教学实践

一是着力进行相关课程一体化学习。鼓励学生将语文课程和生物、地理等课程进行一体化学习,并针对语文课程中涉及生态文明的内容进行专题性整理和学习。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和其他科目老师交流并增加在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文明的专题讨论。

二是着力发现语文教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联系。语文课程中的很多概念、理论等可以用来指导生态文明实践,教师要着力通过对所教内容的整理和分析来进行专题化讲解。比如,可以通过讲解王维的诗歌来强化对唐代生态环境质量的认识,并进行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生态环境质量的对比分析,以便学生认识现代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

三是着力针对专门领域进行专题讲解。开展专题讲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根据生态文明的理念,对语文课文中涉及到生态文明的部分进行专题讲解,比如,屈原的《离骚》中有大量的植物,教师可以就此进行专题讲解,以便学生强化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四是着力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实践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绿化、城市景观等来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实践。也可以通过历史课程来了解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灾害和损失。

四、强化语文教学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的对策建议

一是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和生态,增强通过语文学习強化生态意识的主动性。各种生命的存在是良好的生态意识素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和生物、地理等课程的融合式学习来强化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和生态,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养成一种主动关注生态和环境的习惯。

二是鼓励学生就语文教材中的生态理念等进行总结。教师可以通过拟定专门题目让学生写作等形式来鼓励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生态文明理念进行各种形式的总结。这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写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三是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进行量化评估。生态文明意识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对环境的保护等多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关指标对语文教学促进生态文明意识的效果进行评估。

总之,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范围广、信息容量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能够为正在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