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中国船跃上世界技术潮头

2019-11-14 12:47张涛
中国水运 2019年10期
关键词:集装箱船造船船舶

张涛

这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但它顽强地通向顶峰。70年,中国船舶制造就走过了这段壮丽历程。造船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象征。跃上世界技术潮头,中国船——风景这边独好。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船舶工业,基本建成了门类齐全的船舶工业体系。70年来,中国已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据统计,2019年前8个月,中国船企共建造完成2537万载重吨,约为全球造船完工总量的37.3%,订单总量、造船完工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能够建造符合各种国际规范,航行于任何海域的船舶,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原油船等成为中国造船业的骄傲。

超大型集装箱船,从跟随到引领

2019年9月6日,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江南造船”)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21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系列中的最后一艘——中远海运“行星”号交付。至此,江南造船圆满完成了中远海运6艘21000箱超大型集装箱船项目建造任务。

从“宇宙”号、“星云”号、“银河”号、“太阳”号、“恒星”号,再到这次的“行星”号,6艘21000TEU集装箱船齐聚,组成中远海运集装箱船队的核心旗舰。

1978年9月,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在上海开辟了我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标志着我国集装箱运输步入了专业化发展轨道。但在运输工具上,主要是依托杂货班轮装卸集装箱,年吞吐量仅1.8万个标准箱。1980年,随着集装箱运输进入了成长阶段,我国集装箱船队开始拥有第一批第三代集装箱船。

今天的自媒体人喜欢做标题“不必再羡慕韩国了!中国造的××已经出坞了”,这其实就是反映当年的遗憾。在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设计和建造领域,日本、韩国造船企业长期处于霸主地位,他们占据了这个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我国要想发展集装箱船队,只能向日韩下订单。

好在我们欠缺的只是技术和经验,而并非勇气和智慧,我国主要船企奋起直追,2002年,沪东中华造船厂为中海集团成功建造第一艘5688TEU集装箱船,开启了对大型集装箱船研究和开发的序幕。2013年,南通中远川崎自主设计完成13386标箱系列集装箱船建造,刷新我国完工交付最大箱位集装箱船纪录。

随后,主要船企开足马力打破垄断,16000TEU,18000TEU,20000TEU,22000TEU……每一两年,我国建造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吨位就能登上一级台阶。从跟随到引领,中国主要船企将超大型集装箱船发展成常规产品、拳头产品,进一步提升建造速度和建造质量,为我国集装箱船队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液化天然气船,摘下“皇冠上的明珠”

在当今世界民用船舶制造業,LNG(液化天然气)船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这是在零下163℃低温下运输LNG的专用船舶,移动的“海上超级冷冻库”,是造船业公认的高技术、高可靠性、高附加值船舶。它的研制建造,既是一个国家现代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又是造船强国的主要标志。

1998年,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开始研制LNG(液化天然气)船,历时10年,至2008年4月,中国第一艘LNG船“大鹏昊”交付使用。十年磨一剑,沪东中华掀开了中国造船史全新一页。

“当时国内没人建造过LNG船,很多技术都不了解。”“大鹏昊”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型LNG船,装载量为14.7万立方米,沪东中华要“吃螃蟹”,就要针对重要环节寻找突破口,殷瓦焊接就是一项高端关键技术。LNG船全船焊缝达到130多公里长,必须保证没有任何泄漏点。沪东中华先后完成了关键攻关项目80项,成功申请了“专用绝缘箱制造专利”、“泵塔制造专利”、“殷瓦部件制造专利”等31项与LNG船关键技术相关的专利,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

时至今日,世界前十大LNG船建造厂中,沪东中华位居第六,虽然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现代重工和三菱船厂等世界一流船厂仍居前列,但我国船企已迎头赶上。2017年3月13日,我国首制3万方双燃料机LNG船在象山浙江新乐造船顺利下水,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立C型货舱技术,主要用于国内大型LNG接收终端和LNG卫星站间的转程运输,将大大提高短程LNG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2019年7月20日,吉宝南通船厂为挪威船东Stolt Nielsen建造的首艘7500立方米LNG船成功下水,预计2019年12月交付。2019年9月24日,由沪东中华完全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四代17.4万立方米LNG船 “天枢星”号在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命名,标志着中国LNG船设计技术和建造能力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将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发展绿色低碳经济。LNG逐步替代煤炭和石油等能源,将是绿色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据了解,2018年我国进口天然气超过9000万吨,来源于25个国家。我国自主建造的LNG船,借助灵活的运输方式,有效连接起供应端和需求端,有力保障了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发展路径。

超大型原油轮,每10艘就有一艘中国制造

2019年6月22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船集团”)研发的30.8万吨超大型智能油轮“凯征”号正式交付用户。

作为全球第一条智能化的超大型油轮,“凯征”号安装了智能系统,不仅可以全面掌握船舶的状态信息,还可以在航行和装卸货时候提供科学的方案作为参考,海上航行时为船上人员提供更加精准的解决方案,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

“能造VLCC,就能造航空母舰”,这是世界造船业公认的一种说法。1999年8月,大连船舶重工与伊朗国家油船公司签订了5艘30万吨级VLCC的建造合同,到2004年8月,5艘 VLCC全部建成交工。船厂技术人员迅速消化并掌握了关键技术,开始了自主设计。

截至目前,我国超大型油轮已经研发了6代,在世界上航行的超大型油轮船队中,每10艘中就有一艘是中国制造。大船集团是国内第一个建造VLCC的船厂,也是国内VLCC建造业绩最高的船厂。该集团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有机衔接当前在建产品与长远发展技术储备,加快成熟船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受到全球船东的青睐。自2002年交付第一艘VLCC以来,共承接109艘超大型油轮订单,已交付近百艘。

2019年8月28日,第二艘智能VLCC——30.8万吨“新海辽(New Vision)”轮在大船集团正式命名并交付招商轮船。招商轮船VLCC船队规模由此扩大至52艘,是全球规模最大的VLCC船东。中国造船企业第六代超大型油轮的批量化制造能力,成为中国船公司逐鹿国际市场的坚强保障,未来,依靠研发高投入和各项技术创新,中国超大型智能油轮建造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超大型矿砂船,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

每一个见过VLOC的人,都会为这庞然大物惊叹!这些人类史上装载量最大的“船舶”,就如移动的“海上堡垒”,让巨量货物远渡重洋,在大洲之间转移。

今年3月15日,外高桥造船为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第二艘40万吨智能VLOC“明卓”號命名交付,也标志着我国“智能船舶1.0专项”VLOC建造任务的圆满收官。

以“明卓”号为例,这是最新型的第二代40万吨VLOC,主要用于巴西至中国航线铁矿石运输。该船总长达362米,满载时大部分船体位于水下,结构吃水达到23米,续航2.55万海里。设计满足CSA2、LNG-Ready、货物液化、一人桥楼、环境友好等规范和标准要求,使用高效螺旋桨并加装前置导轮等节能装置,具有智能、经济、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等特点。

从造船业发展规律来看,技术和劳动力成本是决定世界造船业格局的两大基本因素,最先开始的是低技术含量常规船建造的转移。作为中国造船的龙头企业,外高桥造船瞄准市场,率先在好望角型散货船(Capesize)上奠定了全球领先地位。截至2018年,据Clarksons数据,外高桥造船一共承接236艘好望角型散货船,占全球比高达13.7%,排名全球第一,拥有全球好望角型散货船市场定价的话语权。

为促进产品不断优化升级,外高桥造船前期依靠灵活的策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后期进一步发掘顾客需求,跟踪掌握规则变化,提前预研储备船型,主动提升产品性能,形成产品系列,确保了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在外高桥造船等企业的努力下,我国船企造船产品结构持续高端优化,2016年,淡水河谷敲定30艘总价25.5亿美元的超大型矿砂船(Valemax)订单,这些新船将由外高桥造船、北船重工、扬子江船业和中海工业(江苏)建造,成为当年造船市场的“盛宴”。

批量承接矿砂船(VLOC)订单,也反映了我国造船企业不断增长的技术实力。随着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不懈努力,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制造领域正迎来更多的“中国力量”。

未来,智能船舶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

从“凯征”号,到“新海辽”轮,再到“明卓”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智能船舶,它们的成功建造,标志着我国智能船舶1.0时代的全面开启。

“智能船舶是船舶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2016年,“智能船舶1.0研发专项”启动实施,船舶行业相关院所、智能系统研制单位、造船集团、高等院校等,合力开展智能船舶的研究。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下,通过积极探索,中国设计建造的智能船舶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

以近年来流行的“一人桥楼”为例,即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对船舶运行状态的监控以及根据相关信息操纵船舶,就如“新海辽”轮,船上通过构建服务智能系统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船舶航行辅助自动驾驶、智能液货管理、综合能效管理、设备运行维护、船岸一体通信五大智能功能。未来,与“无人机舱”等最新成果一起,构成了智能船舶的新图景。

全国政协委员、江南造船总工程师胡可一表示,“远程通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会进一步推进船舶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展望未来,由智能船舶支撑的智能海洋运输系统已初现端倪,货物自动装卸、无人驾驶、自主避碰,自主停靠、自动通关、数字检验等新技术正被中国造船业不断攻克。

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船舶也会像中国高铁一样,成为“中国智造”的闪亮名片,以深厚底蕴和信心,在国际竞争中强化自身的优势,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速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猜你喜欢
集装箱船造船船舶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中国造!全球首艘智能船舶交付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新船订单骤降 价格低位震荡
不惧的船
全球二十大集装箱船公司运力排名(截至2014年12月29日)
全球二十大集装箱船公司运力排名(截至201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