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学艺术,究其本质是一种语言艺术。高尔基曾说,文学家在写作过程中,要把行动化作语言,并且将语言化作行动。这样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材料便是语言。对于文学语言的艺术特征以及社会属性的探讨,是明确语言本质的必要条件,因此文章将进一步展开思考,作为文学创作的参考。
关键词:文学语言;艺术特征;社会属性
作者简介:姚炎嫣(1973-),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01
语言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是创作者体现文学魅力的主要工具。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创作者的丰富思想,展现出创作者广阔无垠的内心世界,进而体现出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为了营造出更美的意境,文章将针对性分析文学语言的艺术热性及社会属性,以供创作者进借鉴。
一、文学语言艺术特性
(一)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所谓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感性特征,以情境建设为目标,对于特定物件或是场景进行详细、贴近真实的描述,即是形象性的文学语言。其价值能否得以体现,取决于作者对于事物的观察,以及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的累积。作者对于事物的观察越是认真细致、生活经验越是丰富、知识基础越是扎实,创作时的描述也会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一般来说,为了促进读者的联想,优秀的创作者,一般会在创作过程中采用比喻法、写实分析法等描述方式,以保证文字描述更具感染力。无论是集中于实体进行描述,亦或是利用我们熟知的事物进行比喻,只要能够让读者如同身臨其境的,都是合理的文字描述。
(二)文学语言的鲜明性
文学语言的鲜明性,主要是指创作者个人风格在文学语言当中的渗透。随着学习与创作经验的累积,每个创作者,都能够形成自身的独有创作风格,而遣词造句中的个人风格渗透,便是鲜明性的体现。文学语言的鲜明性是否能够得到体现,与创作者自身的性格、经历、人生背景等多方面基础都有关联。为了体现出鲜明的特征,只有不断累积创作与鉴赏经验,在鉴赏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学风格,并且体现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才能更具吸引力。
(三)文学语言的情感性
情感性是语言最基本的特色,语言的存在,便是为了表达情感。与人沟通、建立关系,都必须要通过语言才能做到。这样的特征也自然要渗透在文学语言当中。为了表达情感,创作者对于语言的情感色彩、对于语言表达的背景必须要有精准的掌握,这与创作者的人生经验积累有关,我们与他人的交流越多,对于语境的理解也越深刻,越能理解他人言语中的深层含义,这便是对于语言情感的认知建设过程,一个人的情感理解越是深刻,文学语言中蕴含的情感也会更深刻。
二、文学语言社会属性
(一)文学语言的全民性质
文学语言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每个人都有使用语言的权利,也有使用语言的不同技巧,这便是文学语言的全民性质。语言为社会上的每个人所用,在每个人的表达过程中,语言也会呈现出不同特色,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根据创作领域的不同,对应的文学语言也会各有不同。许多专业各有不同的专业名词,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对应着每个人的表达需要。全民性质也决定着文学语言的多样性,因为要适应整个社会的文学表达需要,必须要有充分的词汇、语法句式,才能有变通性。这是最基本的一种特征。
(二)文学语言的时代性
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表达会随之变化形式,甚至最基本的文字,都是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我国古时文学创作所用的字词、句式,与当前文学创作所用的字词、句式是有很大差距的,这样的差距,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而正是语言的时代性体现。在现今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的诞生、新词汇的诞生,都体现着语言的时代性,而且我们也深知,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还会有新的表达方式,甚至于新的文字诞生。变化是体现语言灵动性的前提条件,语言的发展,能够为创作者后续的文学表达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避免创作灵感的枯竭,如果创作者的思想始终无法跟上时代变化,对于语言的应用依然停留在中规中矩的层面,是无法创新的,可见语言的时代性是创作质量的保障。
(三)文学语言的民族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存在,使得我国的文化体系展现出多元化的魅力,也使得我国的文学语言体现出了民族性的特征。许多民族有着许多的专属名词,甚至有独立的语言体系,即便不考虑民族,各地因地理与地区发展的经历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方言。这便是民族文化在文学体系中的渗透,让我们的语言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而为了体现出语言的民族性,创作者首先应当对地方与民族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一般来说,有游历各地的经验,了解各地的风土民俗,创作者能够创作出更具民族性特征的作品,展现出民族魅力。为了体现出独特的作品魅力,民族性的文学语言,是最基本的载体。
结语:
语言是一种艺术,也是社会发展不可脱离的基本工具,所以一方面具备艺术特性,另一方面也具备社会属性。为了体现艺术性,同时体现功能性,我们必须要深入分析文学语言的艺术特性,并且分析社会属性,文中探讨望为实际创作提供参考,优化创作质量,确保文学作品具备更高的艺术层次以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杜冉冉. 再论文学语言的超符号性质——从陈炎先生的“艺术的超符号性质”说开去[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3(2):113-120.
[2]王静. 浅析《家》文学语言的个体性[J]. 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3):135.
[3]吴家荣. 论“互联网+文学”的艺术特征及其评价标准[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 34(1):36-41.
[4]张晶, 李晓光. 浅析语言变迁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形势的深远影响[J]. 青年文学家, 2017(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