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珊珊 刘鸿瑜 陈秋恋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近年来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及年轻化趋势,尤其是在更年期、绝经前后的妇女中多发[1,2]。大部分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均合并高血压,高血压若是控制不佳,会损伤患者的大脑、心脏、血管等多个脏器和组织,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在原发性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应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的目的。具体内容见正文阐述:
于本院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择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均经乳腺肿物切除术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2)所有患者的意识清楚且均能够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3)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2)存在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3)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病变、肝肾疾病的患者;(4)因精神异常、智力障碍而无法顺利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
对照组(n=40):年龄为39-70岁,年龄平均值(54.60±2.84)岁。病程为 1-5年,平均病程为(2.10±0.70)年。
观察组(n=40):年龄为40-71岁,年龄平均值(54.67±2.95)岁。病程为 1-6年,平均病程为(2.18±0.76)年。
组间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干预: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饮食方面严格控制食盐纳入量,少食多餐、多食新鲜蔬果及多饮水;生活方式方面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尽量不饮用浓茶和咖啡,帮助患者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压水平的变化,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做好基础日常生活护理服务。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1)建立护理小组:开始进行护理干预前对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专科培训,确保护理人员掌握原发性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护理知识以及熟练掌握护理技能,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方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护理小组成员将专科护士联系卡、健康手册发放到患者手中,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按照规章制度做好护理工作,并遵医嘱加强血压监测。
(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评估其心理状态、健康教育掌握情况,由专科护士根据健康手册的内容定时在每周三下午开展知识讲座,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咨询、交流、讨论的平台,针对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予以一对一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疾病及治疗知识知晓率的提高,进而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在沟通过程中让患者了解情绪对血压水平、疾病转归的影响,指导患者正确调节自身情绪,以保持稳定、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3)用药指导:针对需要进行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而言,需要连续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水平,因此护理小组成员应将高血压药物的特性、服用必要性以及治疗效果向患者耐心、详细地进行讲解,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便于进行各项治疗。同时为患者制定各个阶段的运动锻炼方案,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早日康复。
(4)血压监测:24h持续监测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当血压出现较大波动或控制不佳时,及时向临床医师汇报,并协助医生采取降压措施。
(1)采用血压监测仪两组原发性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血压水平。(2)统计两组患者睡眠障碍、患侧水肿、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3)两组患者在出院前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所有问题的答案均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选项。护理满意度=(40例-一般例数-不满意例数)/40例×100%。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具有差异。
两组原发性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对比干预前的血压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组内干预前、干预后的血压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所示。
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7.50%)进行比较,观察组数据(7.50%)相差20.00%(P<0.05)。见表2所示。
经过干预后,观察组原发性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如表3所示。
表1 对比两组的血压水平(±s)
表1 对比两组的血压水平(±s)
组别例数(n)舒张压(m m H g) 收缩压(m m H g)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 0 4 0干预前1 0 5.8 4±1 6.2 0 1 0 5.9 2±1 6.2 4 0.0 2 2 0.9 8 3干预后9 4.5 3±1 0.4 7 7 5.2 1±8.6 5 8.9 9 7 0.0 0 1干预前1 6 6.8 5±2 0.0 4 1 6 6.9 2±2 0.0 8 0.0 1 6 0.9 8 8干预后1 3 3.7 2±1 6.8 6 1 1 5.2 3±9.4 2 6.0 5 5 0.0 0 1
表2 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n(%)]
表3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n(%)]
高血压是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常见合并症,亦是手术治疗中的危险因素。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在疾病、精神刺激等因素的作用下,会导致大脑皮层抑制与兴奋的过程失调,皮质下血管运动中枢的失衡会升高血压水平,增加外周阻力,加重高血压症状;持续的高血压状态则会损伤患者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加重病情,若未采取积极的治疗与干预措施,患者则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3]。
护理干预是临床医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发性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对其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取得效果令人满意,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水平[舒张压(75.21±8.65)mmHg、收缩压(115.23±9.42)mmHg]下降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率(7.50%)更低,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更高,充分说明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分析原因在于,一方面饮食、生活方式、生命体征监测等方面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及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积极控制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另一方面通过由专业的护理小组成员为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干预的全面化、规范化。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治疗依从性,减少情绪波动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有助于将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较好地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用药指导可让患者掌握高血压药物相关知识,认识到遵医用药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按时按量用药;血压监测有助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4,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在原发性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