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研究浅析

2019-11-14 06:51:55周亚玲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5
新生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安德森民族主义概念

周亚玲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610065

一、民族的概念

对于“民族”这一概念的来源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下面几种认识:西方国家的民族概念,苏联及俄罗斯的民族概念,中国的民族概念。[1]西方民族观的主要思想是:民族是一个始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现代概念,它以美国独立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为其发展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苏联及俄罗斯的民族概念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国内成为主流,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四个特征的定义也曾一度成为国内施行民族政策的“法宝”。

二、国内民族研究的梳理

国内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表现为对自身民族的优越性认知,由此看来古代中国人是有民族意识的,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这种优越性,一些先进人士意识到必须团结全体国人一同挽救国家危亡,由此主张学习西方的民族观念。中国的民族主义概念最早由梁启超提出,他与1902年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中指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亦先建设-民族主义国家而已。”而后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五族共和”的观点,蒋介石曾经提到书写《中国之命运》目的:“要教导不平等条约束缚下的国民,谷物其民族自尊心,与世界各国国民平等相处”。②由于战争国民政府西迁,整个经济文化中心也随着西迁,学者将目光放到了西部放到了边疆。李安宅最先将目光放到了拉卜楞寺,1938-1941年亲自进行社会调查之后法发现有许多工作要做,这就是李安宅《边疆社会工作》一书的写作由来,书中李安宅条理清晰地讲述边疆社会工作的传统做法及缺点,认为边疆工作主要是社会工作。

此外,关于民族问题的探讨最著名的莫过于1939年“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大辩论,这场大辩论是以顾颉刚、傅斯年为主的、接受中国传统方法出身的历史学家与以费孝通为主的、接受西方理论方法出身的人类学家之间的学术探讨与交流。毫无疑问,顾颉刚是根据当时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状态下提出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念,旨在关键时期团结全体民众一致抗日。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顾氏的想法是“我们不要根据文化,语言,体质上的分歧而影响到我们政治上的统一”。费孝通的想法则是“我们不必否认中国境内有不同的文化,语言,体质的团体,也不必否认这些团体是‘民族’防止国家分裂的办法,并不在于各群体是否被称作‘民族’,而是如何实现群体间的平等”。[2]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际背景和国内形势新中国和苏联保持密切关系,苏联是中国的老大哥,苏联的民族概念及模式对中国的影响可想而知,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长期以来被奉为经典:“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1913年),从上世纪50年代施行的民族识别最为明显,直到1979年最后一个基诺族被识别以后才为持续多年的民族识别工作画上了句号。民族识别工作一方面是受到苏联影响,另一方面在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关于民族方面最明显的变化是民族关系从之前的不平等转化为平等的民族关系,国内现实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实现各民族平等,但是在那之前国民自己都不清楚国内究竟有多少民族、各民族的称呼及人口数量等基本问题,至此国内开始开展民族识别工作。李安宅先生在拉卜楞寺做调查的同时,费孝通作为“中央访问团”的一名成员深入民族地区做调查,对于他们此行的目的,费先生说道:“除了宣传民族平等的基本政策以外,中央访问团的人物就是要亲自拜访各地的少数民族,摸清楚它的民族名称(包括自称和他称)、人数、语言和简单的历史,以及他们在文化上的特点(包括风俗习惯)”。[3]正是由于切身实地进行了调查,费先生感受到民族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实体:“在和众多少数民族直接接触中,我才深切体会到民族是一个客观普遍存在的’人们共同体’,是代代相传,具有亲切认同感的群体。同一民族的人们具有强烈的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一体感。由于他们共同的语言和经常生活在一起,形成了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亲切的社会关系网络”。多年从事民族工作的费孝通于1988年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观点,从地理空间、多元起源、民族流动、民族融合的特点,结合考古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费先生的论证框架如下:汉族前身华夏的初级同一体——农牧两大同一体的形成——(经历各民族流动、混杂、分合的过程)——汉族形成特大的核心——(汉族通过屯垦移民与通商在各非汉民族地区形成一个点线结合的网络)——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的形成——(共同抵抗西方列强)——休戚与共的自觉民族实体的形成。[4]进入20世纪,马戎就将“汉—少数民族”的二元结构,看作是中国与“城乡二元结构”并存的另一类二元结构,认为其在行政区划、学科设置、学校制度、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都对当前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5]并从生活中存在的、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分析这一让人不易察觉的“二元结构”。另外一篇文章《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马戎认为“政治一体、文化多元”是国家的理想族群框架。从其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出马的思想是比较强调实用性的。

民族是民族主义的基础,且民族是一个起源于西欧的概念,可以说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过程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同时进行的两个进程,二者互相影响,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谈到民族概念必从西方的概念说起,这样就是正确的吗?就像马戎老师所说:“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可能主要是从本世纪初俄罗斯族群和沙俄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这一定义就就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有几千年文化传统和族群交往历史的国家,如中国和印度,也不一定适用于新兴的移民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6]

三、本尼迪克特的民族主义

民族的概念一直都存在着他者的影响,鉴于西方学术界一直认为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成功构建过程中的作用,所以后来的学者认为这种方式适用于所有的民族国家建构,也一直追随着这样的研究轨迹研究民族,研究民族主义,研究民族国家。所以后来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提出了对民族的不同的看法,他将其定义为“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被想象为本质上是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这不是定律也不必墨守陈规,中国自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与规律。这里安德森重新定义民族的概念,认为民族是人们构建的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尽管它是有限、不平等的,人们还是寄希望于此,它是人们建构的乌托邦、香格里拉、桃花源。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这是一种新奇的说法,安德森基于对东南亚历史的研究、丰富的历史材料以及扎实的写作功底写成《想象的共同体》一书。安德森还提出与西方主流思想不一样的民族主义的扩散方式,认为发生四次民族主义浪潮: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洲模式;19世纪上半叶的群众性语言模式,19世纪中叶以后的官方民族主义,20世纪的亚非殖民地民族主义。

可以说安德森的观点给民族主义提供了一个新范式,不同于以往人们对民族的寄托之实体,比如文化、语言、血缘等,创新之余也有争议之处。生于斯而用于斯,民族主义是在西方或者说是欧洲的土壤上发芽成长并发展到今天,可见这是适合西方国家的。安德森主张“在历史上直到有三个根本的、都非常古老的文化概念丧失了对人的心灵如公理般的控制力之后,并惟有在这种情况发生的地方,想象民族的可能性才终于出现”。但是纵观中国历史,并未真正有哪一个宗教能够达到像西方天主教那样拥有绝对统治甚至超越君主权力的高度,古代中国的儒教、道教、佛教等都只是在某个时期成为统治者统治国民思想的工具,可以说君权占据绝对地位,至高无上。汉朝建立之初由于连年征战,统治者奉行道教的“无为而治”达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的目的;直至武帝时休养生息的作用达到理想效果,随之而变的是统治者要求到达文化上的高度,接着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着科举制的出现以及“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民众坚信“学而优则仕”。朝代更迭不止,思想工具变化不息,每更换一次相当于全体结构的一次大清洗。关于王朝方面是符合安德森对王朝的理解的,如中国古代王朝的“君权神授”、通过战争和和亲扩大领域等行为。紧接着是时间问题,古代国人都比较喜欢编年史的方法记述事件,用安德森的话来说这是“同质的、空洞的时间”观念,并未突破这种时间观念,这样分析来看,仅仅只是在某个时期达到其中一、两种要求并不能证明中国也由这种方式产生民族主义浪潮。① 外来的模板不适用与国内,关于中国的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探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结语

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上世纪50年代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早已尘埃落定,但是今天我们也必须理性面对它说留下来的结果,必须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民族研究问题。可以用E·B·哈斯“盲人摸象”的比喻来看待民族与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头大象,研究者是个瞎子,每个研究者只是摸到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此外,对“民族”概念的研究要结合历史背景去探讨,合不合适,适不适用要看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总之,关于民族以及民族主义的认识不是停滞不前的,它是动态变化的、是随着时代、历史背景以及社会现实不断演变的,相信在未来学界对“民族”“族群”的理解步入新阶段,打破西方传来的 “民族”观念,从中国古代文明汲取灵感如近年来学者们讨论的“天下”、“文明”、“超社会体系”等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族群研究。

注释:

①学者们对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褒贬不一,作者不否认此书中其他观点的不足。但是这里还是赞同国家危亡之际蒋介石回答的写作目的。

②王铭铭认为古代中国关于这三个文化概念具体表现为:以汉字中心主义的文化观;五服式内外上下区分的帝国宇宙观;物我不分、古今贯通的时空观念形态。并认为由此“三位一体”的观念在帝制表达为一种等级主义的天下观

猜你喜欢
安德森民族主义概念
电影界的“强迫症之王”——韦斯·安德森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32
幾樣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定格动画的新阐释——安德森和他的《犬之岛》
幼儿100(2018年34期)2018-12-29 12:31:42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韦斯·安德森与《布达佩斯大饭店》
英语学习(2015年5期)2016-02-02 01:10:27
正已烷职业中毒防控——安德森模型的应用
安全(2015年8期)2016-01-19 06: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