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艳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000
在大国关系上,我国和苏联友好关系破裂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以苏为鉴是看到了军事强国苏联背后存在的巨大隐患,即过于重视重工业发展而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建设,人民生活所需品得不到供给,导致人民对苏维埃政府产生极大的不满。美国在迫于国际压力下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并不希望中国在未来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所以始终夹带着面具,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管控。针对于这种矛盾,邓小平同志采取了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的外交政策,南南合作主要是与处于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合作,南北对话是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上进行谈判和磋商。
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军事制裁的霸权主义不被世界认可,掌握核心科技和拥有雄厚资本的国家在国际上更易赢得掌声和荣誉。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每个国家都懂得了战争的可怕,没有人希望杀戮,为了长治久安的和平,加强军事戒备已然成为每个国家的重中之重,然而冷战结束后,欧盟经济体的出现,日本经济的壮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使得美国受到制约,此时经济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心,新的安全观不在以军事威胁为主,科技的创新驱动才是首要,但军事的建设不能忽视。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秩序的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开展睦邻外交,发展新型国际关系,打破西方制裁的全球化局势。坚持不结盟原则,结盟是在冷战结束前的各国在外交上常采用的办法,各盟国牺牲一定的自主权,在行动上达成协议,结盟具有威胁力的。
从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2012年十八大召开前这12年间,国际和国内的矛盾不断上升,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得到转化,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美国遭受恐怖袭击,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2011年欧盟国家债务危机加剧等事件的发生,社会矛盾正朝向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趋势转化。基于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国际大事件,胡锦涛同志在外交工作上提出发展“和谐世界”的愿景,中国历来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不以损害他国利益为目的,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各国进行友好往来,始终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要统筹兼顾,在外交上表现为互利共赢。
综上可见,大国的内部矛盾是真正影响世界的关键所在,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正是国内外矛盾而做出的理智选择。
中国作为和平崛起的大国,逐渐从国际秩序的遵守国到参与制定国,在提供公共产品时权衡公与私的关系这十分重要。基于中国的国情,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我国东西部,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老革命区经济还未带动起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和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了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不断尝试在国际事务中起到更大作用,“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关系新战略。 “一带一路”的战略合作建议紧紧围绕着合作共赢的理念,共赢的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发展的目标原则,超越了“零和思维”,为各国间相互合作并引领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世界梦”。“一带一路”围绕“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建设好中美、中俄大国关系,在习近平40多次的对外出访中,出访俄罗斯5次,美国2次。由上可知,“一带一路”的外交倡议为各国发展带来了便利,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
“一带一路”的外交战略成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国由内部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为构建新型外交提供思路;其次 “一带一路”政策为共产主义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享受到全球化的成果,从而体现大国的风范;最后对于世界而言,2008年的金融危机过去了十年,但世界整体经济缺乏活力,“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新的动力,让世界经济重新走到正常轨迹上。
“一带一路”建设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例如中国设立了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节和艺术节,中国为补给了缅甸边界教育不足的问题,在云南边界建立了小学,在这里缅甸的边界孩子能够享受中国的义务教育,虽然中缅的孩子分属两地,却人向近情相通,这位教育服务业提供的更大的交流平台。为了使得各国合作能解除交流的屏障,以孔子命名的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为孔子学院学习的外国员工的高管对中国文化能够有很深认识与了解,使得和而不同,加大合作进程,增进了文化之间的对话。这些政策为发展中国第三产业提供动力。
由上述可知,“一带一路”外交战略的成就比较突出,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得到突破,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世界带来所需的公共产品,给世界金融危机带来了一定的复苏动力。从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形势和国内的主要矛盾不断发生转变。“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梦,推动了历史发展。因此,从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矛盾中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本质,在变中求变,这是中国共产党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