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工作是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素养的重要基地,在互联网时代下要科学开展思政工作,就要求思政老师明确互联网的特点,深入了解互联网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适时调整工作思路与工作方式,充分化挑战为机遇,通过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提升思政工作的教学质量。
高校思政工作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政治时事与实践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教授给高校学生,使其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其道德境界与道德素养。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指将互联网与高校思政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与时俱进精神,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为目标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实效快、传播方便的优势,在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的条件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思政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与此同时,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顽强的拼搏意识等,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下获取知识,健康成长。
互联网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首要挑战便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符合新课标的时代发展潮流,传统的高校思政工作往往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生硬的教授一些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性较为缺乏使得学生调研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口头讲述为主的思政教育条理性、严谨性与逻辑性往往不明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学生课堂积极性较低,主动参与度并不高。在互联网背景下,这种较为僵硬的教学方式往往会降低马克思理论知识内涵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学生调研参与度较低往往感知不到学科的真正魅力,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往往得不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可以通过更广范的渠道搜集信息,这些信息难免与老师讲的观点有冲突,思政老师的信服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定侵蚀,传统的小组分组讨论、个案分析等教学方式亦不再受到学生的欢迎。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的虚拟性、依赖性与开放性特征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较大挑战。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学生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意与周围人沟通交流;互联网的便捷性使得学生的日常出行基本都可以依靠互联网来解决,学生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能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互联网开放性也使得许多未经审查的信息充斥在网上,在潜移默化中腐蚀学生的心灵。学生对于互联网的这些特征的弊端认知不足给高校思政工作开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高校学生受目前教育体制的制约,到了大学时才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互联网世界,这一阶段学生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自控力也不足,很容易受到互联网的一些缺点的侵蚀,形成一些不良的修养,例如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更有甚者,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不愿面对现实世界,难以正确认知现实与网路的界限,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互联网时代对于高校思政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网络技术的学习、应用方面思政老师暴露出很多不足与缺陷,在此背景下思政老师应当加强日常的培训交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顺应时代潮流。首先,思政老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互联网下个人的独立性、自主化、个人自由等观念都被扩大化,学生的民主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因而思政老师应当真正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思政教育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思路。其次,高校应当完善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与交流工作,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是所有高校共同面对的,每个高校都会有自身的独特的破解方式,通过与其他学校的交流,思政老师可以很好借鉴其他高校的优秀经验,提升自身的思政工作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要有效提高思政工作者的教学水平,学校必须加强对于基础信息技术的物质投入,为其解决设备与资金的后顾之忧,通过定期参加信息技术的培训,思政老师相应会提高自身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与水平。最后,思政老师应不断优化整合思政教育资源与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政治动态与思想变化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学生是思政教育的主体,思政教育侧重点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提高思政课堂的凝聚力与吸引力,充分实现思政工作的价值。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应当与时俱进变革工作思路与工作方式,唯有此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创新教学方式,首先要求思政老师应当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真正尊重并理解学生,这也是提升思政课堂质量的必要前提。思政老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关系,而不是纵向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在讲授理论时老师应该注意倾听学生的表情、语言与态度,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并对学生的创新性观点做评价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引导学生深入实际调研时,思政老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调研方案,亲身去采访面谈或者发放调研问卷收集样本,加深学生对于思政的实践认知。其次,创新教学方式要求思政老师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其合理融入思政工作之中,不断革新思政工作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政老师应当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思政教育的学科特征决定了思政老师的人格魅力与学生的学习高效与否密切相关,因而,思政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寻找一些重大会议视频例如两会、典型纪录片例如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物,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时事政治,将枯燥的历史事实通过幻灯片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与此同时尽可能地扩展相关的教育资源,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关注我国思想教育方面的信息,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最全面的信息。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已然渗透于高校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因而,要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实效,就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学习平台。正所谓“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思政老师应当加强学生对于互联信息的辨别能力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分辨不良信息并及时制止不良舆情在高校的扩展,趋利避害。一个专门化的网络平台可以很好的起到宣传的效果,平台通过搜集整理并展现一些关键的思政教育类信息,以符合学生的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方式为主要参考点,来减少学生的阅读时间,充分发挥思政网站平台的作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首先,平台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学习模块,供学生学习了解思政教育类的知识,形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视频,但应当注意模块应当尽可能地缩短时间,使学生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充分学习。此外,模块也应当包含一些错题整理以及复习内容规划等,条件允许的条件可以回放视频等等来帮助学生反复学习,巩固并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其次,平台也应当设计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的模块,方便师生间的资料与信息共享,意见或建议的分享互动。传统思政课师生间的互动以问答为主,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较少,课下的联系就更少了。因而,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老师可以合理利用思政网络学习平台与学生加强交流互动。老师也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的方式,实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最新的思政教育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常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