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武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意思是人要懂得感恩。
我这个老人虽然因能力的限制无法报答这个社会对我的恩情,但我心里从未忘记这个社会给予我的所有恩情。比如说《长江丛刊》文学杂志,对我个人的培养付出了大量心血,回想起来让人很感动。我的诗歌处女作是在《长江文艺》发表的,我的散文处女作是在《长江丛刊》的前身《长江》发表的,当时管业务的常务副主编是陈龄老师,直到现在我和他还从未见面。我退休当恩施州作协主席后,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推出恩施作者的作品,走进翠柳街一号,首先去了《长江文艺》,刘益善老师介绍我去了《长江丛刊》,到《长江丛刊》编辑部,一位50多岁的女编辑热情地接待我,她就是郑建荣执行主编。她在电脑上百度我的名字,对我一组写老街的散文非常感兴趣,我告诉她我的散文处女作是在《长江》发表的,编我散文的老师叫陈龄,她一笑,回答让我感到有意外的惊喜,原来那位给我发表散文处女作的老师是她的老公。这一下就更加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开门见山地说出了我的来意之后,她把刘诗伟社长也请过来了,中午宴请我后,刘诗伟老师亲自开车送我到火车站。我觉得杂志社的高规格接待,已经与我无关了,这是对恩施文学的支持,这种支持已经从文学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因为恩施是我省唯一的自治州。
回恩施后,我推荐了一部分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这些作品陆续在贵刊选发,其中利川农民作者的中篇小说《苏马荡的刘二》,在《长江丛刊》发了头条,还获得了年度小说奖。此举给了恩施多民族作者很大的鼓励,也引起了州领导的高度重视,解决资金设立了一个特别奖项——恩施州年度作品发表奖,规定在本年度恩施本土作家在省以上作协文联主办或主管的文学期刊上,发表的各类文学作品给予物质奖励,因此,近几年恩施作者的作品上省刊,国刊是解放以来到2013年的总和。《长江丛刊》培养基层作者也是让我很感动的,2017年,刘诗伟社长亲自到来凤指导第三届酉水文学笔会,发表了多位作者的处女作,使创作相对落后的来凤,这两年冲到了恩施文学作品在外面发表最猛的一个县。2018年夏天,刘诗伟社长和郑建荣主编到建始指导文旅笔会,笔会结束不久,付小平的中篇小说《麦浪起伏》在《长江丛刊》头条推出,过关斩将又获得了年度奖。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恩施州约20位作者在《长江从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不少于15万字。
《长江丛刊》对推动恩施文学的大发展大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涌泉之恩。尽管我已于去年辞去了作协主席职务,在《长江丛刊》40岁生日之机,我仍要用最粗糙的文字记下这些细节,也算是对《长江丛刊》的感恩和祝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