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珊珊
18岁那年,李兴浩不甘心务农,推着推车走街串巷卖冰棍。靠卖冰棍攒出的积蓄,李兴浩在广东南海开了一家酒楼。
“当时酒楼里面的空调质量不好,每个月维修费用都要1000余元。”他脑子一转,决定干脆开个空调维修铺。1989年,李兴浩注册了一家空调维修中心。按他的说法,生意不错,两年后店铺就成为当地最大的维修中心。
1993年,李兴浩拿着赚来的300万元,和一名台商合资建厂,这正是志高空调的前身。他把厂名变成奋斗口号,厂房粗糙的外墙上写着大字:登峰造极,志高空调。李兴浩坦言,“创业之初非常艰辛,300万元想找厂家做一套空调整机模具都勉强,我要把一分钱掰成三瓣花”。
李兴浩从家门口开始,每天到一家又一家电器销售门店去跑业务。庆幸的是,国内经济带动的消费浪潮,帮助了志高空调在市场上立住脚跟。不过好景没多长,太多竞争者涌入空调市场,华宝、春兰、科龙为首的一些空调厂家正试图用低价清理市场小户。空调价格战导致了志高销售惨淡,全年只卖出几千台,李兴浩彻夜难眠,“当时想到的就是打广告,但是怎么打广告效果最好,我心里不清楚”。
李兴浩只能取巧。当时广东最大的空调品牌华宝在当地报纸上打广告,李兴浩就在同一家报纸上也发广告,“志高”两个字拆开,编成广告语“志在必得,高雅享受,2980元一台”。华宝没注意这条小广告,在开会时把报纸分发给了自己的经销商。2980元的低价迅速吸引了华宝的经销商,华宝被李兴浩搭了顺风车。
一台空调的成本价就要3600元。为了抢占市场选择高买低卖,李兴浩一直在亏钱。那一年,科龙空调降价1000元,华宝每台卖5000多元,万万没想到李兴浩顺势而为,以更低的价格杀入市场。2009年7月,志高凭着国内市场上数一数二的销量数据,在香港上市,也是在这时,李兴浩立下了“不做到全球最强最大,绝不改主业”的誓言。
他的目标是先赶超海尔。年底,李兴浩决定推出“普惠制”股权计划激励人心,向611名员工送出5000万股股权。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志高的业绩节节攀升,产品出口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志高”拓展成了李兴浩办公室里挂着的“志存高远”四个大字,“造世界上最好的空调”一如既往地挂在他嘴边。
在员工的嘴里,李兴浩是一个心宽且乐观的人,被形容为“天塌下来都睡得着”。但他也从来不缺狠劲。2014年,正处于幕后状态的他高价把成龙从格力挖来志高代言,一口气签约10年。
可自从国家对空调的节能补贴间歇性退出后,志高的盈利一年之内暴跌5亿多元,盈利为负,企业发展数据开始断崖式下跌。“作为制造业,如果没有补贴,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显然存在着很多隐疾。”李兴浩给自己“诊脉”,认为个人的管理水平太欠缺,于是年近50的李兴浩退居幕后,将董事长之职让贤给研究技术出身的郑祖义,自己继续学习。
与“野路子厮杀”出身的李兴浩相比,郑祖义是清华大学第一代制冷博士后,具有专业背景的他似乎有望扭转局面。
然而,就在李兴浩学习正起劲的时候,志高年度财报上净利减少8103.90万元,同比减140.55%。退居幕后的李兴浩不得不卷土重来。但李兴浩的回归,也并没有办法阻止志高远远落后于格力。
曾经被李兴浩搭载顺风车的广东顺德首个空调龙头老大——华宝空调,也倒在了历史长河中,以8.93亿元转让给盈美投资,从此人去楼空。同样发端于广东的志高也加入了极限生存挑战。今年以来,志高控股已经两次变卖资产。但李兴浩壮志满满,他要求每个事业部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写好辞职信再上岗。2019年,志高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市值暴跌80多亿元。有人问李兴浩,“1000个亿的目标,还有没有可能实现?”他依然肯定地说,到2020年,志高旗下所有企业加到一起,实现目标没问题。
与此同时,曾经的竞争对手格力形势却一片大好,当问到对“格力代言人董明珠强势举报奥克斯”的举动有何看法时,李兴浩一言不发,只是看着远方,似乎在他的眼里,外界的喧嚣都不重要,他要全心专注于迎接眼前这场艰难的挑战,要么放任自己向深渊滑去,要么踏上重新上路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