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凯
贵州省盘州市旧营乡坪田小学 贵州盘州 553537
阅读教学可以让小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学质量越高就越能增长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所以,可以通过利用导读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小学生对字和词的理解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采用任务教学法等方法来提高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质量,使小学生获得更多、更广的语文知识。
对字、词的理解能力是一项最基本的能力,也只有积累较多是字和词、掌握较多的字和词,才能有条件来实现语文阅读,否则,将不能进行语文阅读,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字和词的掌握对语文阅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提高其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首先要提高小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其理解能力呢?首先,语文教师要对生字、生词的读法进行强化教学,因为“读”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小学生只有在会读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其次,理解文章必须要以理解字、词为基础,才能够理解整个文章。所以,语文教师也必须要强化对字、词含义或意思的教学,让小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才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此外,在学习新字、新词的过程中,还必须对以往的字、词进行必要的复习,不仅可以加深其理解,也可以防止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相关字、词产生遗忘,对增强其阅读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导读主要是利用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阅读,不仅使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也为小学生指出阅读方向及目标,是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方法,所以,必须要正确、适当的给予应用。比如,在学习新课之前,语文教师可以先把课文内容介绍给小学生,或者把课文要学习的字、词及相关内容讲述给小学生,并要求小学生按照导读做好课前预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预习兴趣、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预习效率,使小学生对课文了解的更加深入,便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还会涉及到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在介绍课外读物的同时,也要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才便于小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内涵,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体现在“读”的方面,还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目的。所以,单纯的“读”将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阅读教学目的,也就不能保证其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带着阅读任务,或者带着疑问、疑惑进行阅读,也就相对于给予了阅读目标,使阅读更有目的性,势必会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比如,在阅读《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让学生带着“圆明园为什么被烧毁”这一问题进行阅读,对小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有较大的帮助。但在布置阅读任务时必须要掌握其技巧,比如,问题设置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等,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问题设置较难就可能会挫伤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果小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即使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也难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必阻碍着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教学质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为此,首先,可以利用预习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其主要是在新课开课之前,要求学生在课下对新课进行预习,或者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小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并在新课开讲之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此来促进小学生主动的预习课文,长期以往可有效的培养其阅读习惯;其次,有很多小学生不具有自主阅读能力,或者阅读主动性较差,导致在课下难以每天坚持阅读。所以,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需要家长在课下给予辅导及监督,才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达到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延伸阅读方法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增强以后,势必会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从而可以提高其阅读教学质量。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也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也有一定程度的自主阅读能力,所以,语文教师一方面利用课文来延伸教学,适当的增加学习难度,在增长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课外阅读可以弥补课内阅读教学的不足之处,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大有帮助。所以,语文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文章,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