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改革推行的重要路径。这门课程与其他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不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标准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核心内涵,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方向;教学模式
1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意义
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学科观念、思维模式、探究技能、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根据当前素质化教学理念所衍生出的一种综合性教学科目,其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品德观念,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以及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素质化教学理念以及新课标的教学方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必要价值。首先,道德与法治有助于学生形成明确的法治意识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对于学生后续的实际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其次,教学内容中还拥有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认知到拥有良好社会品德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安全规法意识,加强学生主观意识,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最后,道德与法治能为学生个性的成长创设良好的教学条件,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最为有效的教学科目,使学生未来能够更加的适应社会,并成为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有作用的人,逐渐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人类的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决定着人类的行为的趋向和自我意识的体现,掌握优秀的法治素养有利于孩子日后工作中更加适应国家法治建设的需要。
2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可以深刻理解中国的法治制度和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优秀的品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应当思考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结合当代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思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践教学,从书本传授为主走向知识拓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教材与社会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有的放矢的加强教学质量。
2.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最好动力。课堂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实效性,而不仅仅是教学过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高低对学习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笔者曾与某教育专家探讨,教育家与教师的区别在哪里,如何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专家指出,教育是一门真正的艺术,他不是站在讲台上,依照着教材去背诵讲解,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强行灌输到学生们的大脑中,这只是最基础,也是最落后的教学方式。教育的艺术是集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综合文化素养。教师通过知识的延伸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少年的担当》这一课的内容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策划一场以梦想和责任为主题的讨论类活动。教师可以将初中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给予学习小组核心议题,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例如,“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或者“你们希望为祖国做出哪些贡献”通过这类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除此之外,在进行小组讨论的同时,学生之间也会相应促进其中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担当”的核心。
2.2加强课程设计
当代教学课程设计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多元化中寻找可行性措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感受才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应当敢于实践和创新,做出更多尝试,积极设计一些新鲜的、有活力的课堂。例如在教材九年级上册《中华一家亲》的教学案例中看到,老师提前围绕教学核心编排了一个短剧,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短剧演出来,分别扮演剧中的不同民族的人物。故事情节诙谐幽默,课堂内容非常的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情绪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不同民族的衣着特点、生活习性、风俗习惯都在短剧中被同学们一一的展现出来。相比于传统教育方式单一,枯燥无味,让学生们无法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之上,造成了学生容易溜号,缺乏专注,往往错过了关键的知識点。实践证明,学校应该积极改进课堂教学的体系,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多媒体教学设施,完善教育教学环境,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孩子们学习的实际效果。教育不需要教师成为谨小慎微的复制者,去依照那些所谓的教条和固有的教学体系去千百年不变的重复式工作,教育的进步需要的是有思考和创造能力,紧跟时代脉搏的创新人。
3结语
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优化,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模式,改善现有的教学局面,提升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595(13):114-114.
[2]王郁.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7,(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