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绘画过程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是不可或缺的,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画面的生动性和绘画语言的呈现,而观察能力的培养一直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何解读观察能力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也是学习美术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观察能力 培养 绘画
一、引言
随着当下美术考试的不断改革,考前美术培训班对培养美术生观察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常规的三门课程(素描、速写、色彩)中都离不开观察方法的运用。
二、了解观察方法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一)观察方法是什么
在自然条件下,观察方法是在绘画过程中作画者对所描绘对象的直观感受转换成画面的一种形式。常见的观察方法有对比观察法、连续观察法、重复观察法。每个人的观察方法都不一样,可以在实践中去找寻适合自己的观察方法。
对绘画对象的感受和理解是基于作画者的观察方法,而作画者在自身绘画能力的不断提升中更应保留对所绘物象最质朴的感受,在观察中注重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对作画对象有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之后,再去描绘对象,在这个基础上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对作画对象形的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然而,光有感受,而绘画能力不能与之匹配,是造成画面生硬的主要原因。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与理性的观察方法相结合,而不能一味地迁就自身的感受。
(二)为什么观察方法很重要
在每一张作品落笔前,必须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分析画面的构成、空间和形态,否则所呈现的画面经不起推敲,最终画面效果千人一面。同时,使用正确的观察方法也是绘画过程中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在写生过程中,所描绘物象会随着空间、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正确的观察方法会尽可能地降低这些因素对画面所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要想绘画作品最终呈现的状态是生动和出彩的,就要不断地在观察画面过程中寻找自身的不足。观察是认识对象的第一步,绘画是在观察中不断推敲、重新认识所绘对象的一种过程;观察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探索自然奥妙、培养生活情趣的重要方式。
(三)如何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的运用方法是探索自然的前提,是认识世界、学习知识、习得绘画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在画面上如何运用观察能力也是绘画者应具备的自身素养。在绘画学习的过程中,观察能力转化成画面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在初学阶段,学生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在立体与平面的转化中感到焦头烂额,但是这一阶段又恰恰是绘画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一过程是枯燥无味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可以抓住低年级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引导他们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绘画素养,对观察也有了一定的认知。明确观察目的、激发观察兴趣是此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中高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在于教师的课程布置与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得越明确,学生对绘画对象的感知越强烈。在教师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应让学生在课后空余时间开展实践活动,如雕塑制作,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观察力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在实践过程中,只有明确的观察任务而没有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不足以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二者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三、观察方法在绘画中的实践
(一)观察方法在绘画中如何实践
在绘画过程中,作画者要将描绘对象认真观察分析,不断地进行比较,找出所绘物象的主要特征,运用正确的观察、思维方法来表现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生训练中忽视观察,画的频率高于观察,快于分析、认识、理解,是美术绘画基础教学中常見的问题,所以应该提高观察的频率与质量。
(二)观察如何使绘画更有表现力
要把握画面的趣味性,就一定要拥有快速观察捕捉对象特征的能力。一般人物写生表情并不丰富,但是我们有这样的捕捉力之后,再画人物的时候就会简单许多,哪怕是模特突然出现的一个眼神或者动作,也可以快速把握住,这样画面会更加生动。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画面进行夸张,这会让画面更加有意趣。
四、结语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无论是在美术学习的过程抑或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运用质朴的观察能力去探寻世界的奥妙。艺术家自身的审美水平是在一次次的观察世界中提高的,我们在不断提升自身绘画能力的同时也要去不断认识世界。而观察世界,就是我们印证自身与世界关联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曹霞.绘画教学中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
[2]黄雄.绘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大观(论坛),2018(06).
[3]方诗行.观察是绘画的基础——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微研究案例[J].美与时代(中),2017(07).
(作者简介:黄兵,女,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