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 肖顺利
【摘要】“一带一路”的提出与落实,为我国“走出去”企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推进了中国企业产业升级,带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在全球化经济制约背景下,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不可避免会面临一些风险与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走出去”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而提出了相应规避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财务风险;汇率风险
【中图分类号】 F125;F406.7;F426.92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在带来巨大的机遇同时,我国积极“走出去”企业也面临着众多风险问题,其中财务风险是难以避免的主要风险之一。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要求我国积极“走出去”企业要有风险意识,预防风险,学会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
一、“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必要性
(一)国际环境的波动性决定了“走出去”企业必须进行财务风险的管控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大部分都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沿线众多国家依旧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分裂主义“三股势力”随时制造暴力袭击或发生突发事件,甚至战争不断。除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外,“走出去”企业还面临着利率风险、市场需求变化风险以及产品价格变动风险。因此,由于“走出去”企业处于复杂且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中,国际环境的波动性必然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走出去”企业应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充分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有效信息和风险进行归纳整理,了解投资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和政策,增进企业与相关行业相互交流,降低财务风险。
(二)自身的经营特点决定了“走出去”企业必须进行财务风险的管控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的内部财务关系不明、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意识浅薄等其他内部因素都势必会增加财务风险,引起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因此,“走出去”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决定了企业的财务部门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有效识别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企业财务风险降至最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达到预期财务收益。此外,在日常财务工作中,“走出去”企业应该增强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作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对财务工作进行优化,进而更好地控制“走出去”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筹资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加速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所涉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或者低收入地区,经济情况复杂,收入水平差异大,本国的基础设施缺乏,需求量大。我国“走出去”企业大部分所投资项目耗资巨大,其中主要的投资依旧集中在基础建设、能源开采以及制造业等行业,這些传统行业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撑,企业无法依赖自有资金完成项目,需要通过各个渠道进行融资。然而,所在国政府限制境外贷款和银行在当地的贷款金额都会导致“走出去”企业在投资所在国融资困难,期限结构变动、贷款币种不稳定以及贷款利率不同等不确定因素都可能造成债务偿还危机,融资成本大幅增加。企业在融资方面规划不到位,也会导致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加大。如果到期依旧无法偿还债务,“走出去”企业容易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除此之外,大部分沿线国家政治环境复杂,政局动乱,面对政府违约风险以及非传统风险较为明显,“走出去”企业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金融风险所带来的冲击,减轻宏观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需支付高额保费给中信保,这无疑也增加了融资成本,扩大财务风险。
(二)经营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影响范围广,涉及亚非欧等多个国家或地区,每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各国的社会民俗、宗教信仰以及思维方式都大相径庭。这些文化差异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偏好以及消费习惯不同,偏好和消费习惯决定了消费者对商品生产的材料、设计以及款式包装不同。中国“走出去”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往往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企业产品难以销售,库存积压严重,储备成本急剧上升,费用增加,利润减少。同时,许多“走出去”企业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应收账款余额随之增加,逾期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资金链紧绷,进而影响企业正常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一个新的投资领域,我国“走出去”企业未对其实施管理、文化以及资源等全方位整合,直接在投资东道国进行市场开发以及技术开发会增加企业的管理难度,加重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未设立一个良好的财务组织体系,国内总部无法对“走出去”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解,也难以监控企业内部财会人员利用两国差异实施舞弊行为。
(三)汇率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够稳定,风险等级高而且币种偏小,在国际上流通性较差,各国的汇率制度差异致使汇率波动性大,市场的不发达导致这些国家也难以取得汇率风险对冲工具。我国“走出去”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贸易投资过程中,比如朝鲜、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蒙古以及泰国等国家愿意接受以人民币进行结算,但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波动率又并不一定是同步调整,可能存在美元的升值,导致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走出去”企业可能丧失美元收入。但是大部分“一带一路”国家要求“走出去”企业采用以美元方式进行结算,再按照国内的汇率把美元结汇成人民币,在此情况下“走出去”企业可能面临双重汇率风险。所以,企业在对外投资贸易中,无论选取何种货币作为计价的货币都有可能影响企业将承担汇率风险大小。
(四)投资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或地区国内政局动荡,较为混乱,国内党派为了各自利益冲突不断以及领导的更迭可能会导致国家政策、法律随之变化,缺乏连续性。我国积极“走出去”企业由于事前未对其东道国的文化、政治、经济以及法律等信息进行全面调查与了解,财务管理系统无法适应其宏观环境变化,致使企业内部实际作出战略决策与预期战略决策存在偏差,企业难以实现预期财务收益。国际性综合性人才缺失可能会引发“走出去”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对企业投资作出错误的判断,造成财务风险。此外,中国“走出去”企业参与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具有难度大、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基础设施的投资资金一般由当地政府出资,若“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存在财政赤字现象或者有些国家碰到经济萧条的情况,东道国政府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出现债务国违约风险,企业项目势必无法收回投资,投资风险增加。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带一路”倡议以中国为中心横跨亚欧大陆的6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积极“走出去”企业在新的环境下可以寻求更多投资机会,扩大自己事业领域。然而,“走出去”企业也面对了许多潜在的风险与困难。为了保证“一带一路”建设顺利的推进,应从“走出去”企業面临的财务风险入手,寻求解决之道。
(一)筹资风险应对策略
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一方面,“走出去”企业应加快提高海外融资能力,加强与银行、信托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的合作,避免过分集中向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金融机构借款,努力争取获得低息政策性贷款,降低筹资成本。同时“走出去”企业也应积极拓展企业在投资国的知名度以及优化国际融资渠道,以防范筹资风险。另一方面,“走出去”企业应防范利率变动风险。当贷款利率处于上升阶段,采用固定利率进行贷款;当贷款利率处于下降阶段,尽可能的采用浮动利率。此外,“走出去”企业应结合企业投资项目期限的长短选择相应的融资模式,以此来保证企业既能获取足够的融资资金,又能保证自身的偿债能力。
(二)经营风险应对策略
我国企业在积极“走出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经营风险防范。一是“走出去”企业在进行国外投资时,全面评估自身的财务能力与财务资源是否能足够支撑其项目顺利进行,严格执行预算管理,避免开展项目或扩大业务过程中造成资金链断裂,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二是针对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走出去”企业积极融入当地社会,适当投入一些人力以及财力应对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扩大企业在当地影响力。同时在投资前调查当地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中不应该一概而论,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三是“走出去”企业需提高存货周转率,加强商业信用管理,降低应收账款坏账可能。一方面,企业应满足东道国消费者需求,对商品生产的材料、设计、款式包装上进行调整,加强营销力度,提高存货周转率,获取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客户信用清单,在投资项目前首先对多个可能会选择合作的客户进行充分的了解,再针对多个客户的信用情况以及偿还能力进行评价与比较,优先选择信誉级别较高、资金能力雄厚的企业合作,保证资金能及时收回。
(三)汇率风险应对策略
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迫使“走出去”企业谋求解决之道。首先,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外汇风险防范意识。无论企业进行投资还是融资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外汇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并提前做好应对外汇风险的准备,及时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外汇风险教育。其次,强化了对签约货币的选择。“走出去”企业在开展业务签订合同时保证货币收付借款三种方式选择币种一致,减少汇兑损失。若签订合同时无法达成币种一致意见,则需要财务人员充分了解投资国所有年度外汇变动详尽信息,对外汇市场进行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判断,使得汇率波动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最后,灵活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是企业的基本风险要求,“走出去”企业应该建立固定的套期模式和套保比例规避风险,灵活运用如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利率互换以及外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交易,通过这些方式降低企业因为汇率波动的难以预测性而产生的损失,以较小的代价,固定未来不确定的收益和成本。
(四)投资风险应对策略
首先,政府应积极签订并落实双边投资协定。由于投资者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规避政治风险或者消除贸易壁垒,因此需要我国政府强化外交关系,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协商解决投资争端,积极促进两国政府间合作以及加强国际监管和沟通互助,为我国“走出去”企业提供坚实的保障。其次,企业在准备“走出去”前应及时了解并掌握东道国市场需求状况和投资环境变化,深入研究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避免投资与经营的盲目性,减少企业内部实际作出战略决策与预期战略决策的偏差。同时人才也是企业资本,应着重引进并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最后,投资期越长,投资风险越大,“走出去”企业应选择短期投资或者采取组合投资策略来分散风险,投资的项目越多,通过组合中风险的互相抵消来降低投资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昀.“一带一路”:挑战、风险与应对[J]. 经济研究参考,2015(37):45-52.
[2]}李苗苗,尹文凤.“一带一路”背景下“走出去”企业财务风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09):179-181.
[3]龚文鹏.“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财务战略选择[J]. 经贸实践,2017(09):55.
[4]聂娜.中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对外投资风险来源及防范机制[J].当代经济管理,2016,38(09):84-90.
[5]何宁宁.海外投资财务风险防范[J].财务与会计,2017(13):23-24.
[6]王永中,宋爽,李曦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财政,2017(16):5-7.
[7]陈有志,丁黎青,徐世腾.上市公司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及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6,36(06):105-107.
[8]廖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J]. 经济纵横,2015(09):30-33.